七月网

被刺痛的青春观后感?《错位的青春》观后感

七月网4820

《错位的青春》观后感

《错位的青春》观后感篇一:读《错位的青春》

被刺痛的青春观后感?《错位的青春》观后感

青春的寂寞是生命的点缀,没有青春的寂寞是悲哀的,然而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且我们不懂幸福,失去青春,打不着伞,心都是湿的。

我们在各自的小路上,匆匆行去,一直未停留,不经意间在某个路口相遇,于是轻轻问候,淡淡寒暄,然后挥手说再见,什么时候,雨水把眼泪悄悄覆盖,回忆在心里开始残落,

记忆是一张挂满风铃的卷帘,藏匿不了回味里一丝缱绻的痕迹……

一生经历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听一次花开的声音,看一次花落的寂寞,然后悄悄散场。这使我明白青春像一阵风,吹拂在青春的记忆,待到满圆春色关不住的时候,我发现,原来世上真的没有永恒。

曾以为属于自己的那颗心不会陨落,但等它真的掉下来的时候,它便沉入海底,泛滥成了一片汪洋流出来,剩下的只有两颗泪滴了。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抬起那些明媚的忧伤。

青春的羽翼,划破过伤痛的记忆,昨日的泪水,激起心中的涟漪……

在青春之书里,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关于少年的时代,冷暖自知,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将这一切在被肆意篡改的书下,渐渐抽象成雾一样的尘埃,浮在梦境以外的空茫黑暗中,日日夜夜不断坠落,终会尘埃落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对青春的默识。

青春似一束鲜花,仔细观察,才能尝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中品尝青春的哲理。

光影似箭日日如梭,转眼间,我们已过了多少个春秋,现在我们不要在停留在过去,要一直往前看,阳光是多么的明媚,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做一个人,决不能做违反纪律的事情,要不然做了就后悔,那已经晚了,已经无法回到以前了,所以,我们要执法守法,懂法,做一个好青年,做一个好榜样。

《错位的青春》观后感篇二:青春读后感

《奋斗的青春最美里》一书中,二十位鹰潭市创业就业先进典型分享创业就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从事鹰潭旅游文化发展的鲁树飞,从事药品销售及家政服务行业的刘芸,在老家开创泥鳅养殖事业的陈翠云,从大学生村官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桂千金等等就业创业典型。他们一个个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创业故事、永不言败的创业激情,和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他们感人的事迹和平实生动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更点燃了大家就业创业的热情。他们扎根基层、创新创业、自立自强,在不同岗位取得突出成绩,那种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深深感染了自己。

一、做好定位、不断适应,天生我才必有用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的资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地把资源利用起来,把自己的定位给做好,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成功的。《青春》中83年出生的刘芸,从一个深圳打工妹转身成为鹰潭从事药品销售及家政服务行业的精英。她就是把定位定好了,选准了自己适合的,同时也是鹰潭市场稀缺的家政服务行业,迈向了成功。在老家开创泥鳅养殖事业的陈翠云,本在鹰潭、宁波两地开蛋糕店,生意非常好,但毅然决然的把蛋糕店转出去,去乡下养泥鳅,虽然农村的创业条件艰苦,但他无悔,因为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准了发展1

的方向。我认为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是适合自己发展的,那么农村和城市一样,都有我们施展才华的空间。

二、不挑剔、不怕苦、不怕吃亏,做好本职工作

每个人的就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就业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步一个台阶,只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做好每一件事,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走好就业的每一步。来到市委办后,发现这里的干部比别的单位格外苦,尤其是综合科、民声通道室、信息科、秘书科,但是即使是最累的综合科的干部却从不抱怨,这些科室的同志不挑剔、不怕苦、不怕吃亏,做好本职工作,让人敬佩。这样的同志不但技能强、道德高、成功也一定是属于他们。

三、敢于创新、不断尝试,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

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善于发现,敢于创新,不断尝试,勇于挑战,就一定会有收获。江西省第一届创业报告团里,有个北大学子当猪倌的成功案例:张华锋从让人羡慕的北京大学毕业后,本可过上年薪10万的白领生活,但他却毅然回到抚州老家,脱下西装当起了猪倌,并用所学的知识建成智能电子监控的.现代化养猪场。为了尽快熟悉养猪业务,张华锋每天与猪亲密接触,猪场刺鼻的氨气常常熏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前往加拿大、丹麦等地学习先进的养猪技术,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兽医实验室,并对所有种猪进行电脑编制育种,进行自动筛选、优配,从而提高繁殖率,提高猪场对疫情的抵抗力。如今,张华锋公司年产值4千多万元。

四、我来到、我看见、我征服,要有成功的自信。

凯撒说过:“我来到,我看见,我征服”,亚历山大大帝说过:“世界是我的故乡”,汉武帝也说过,“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三个历史人物,从他们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胜利与不可抵抗的力量。老家开创泥鳅养殖事业的陈翠云创业屡受阻,如08年他借了60多万,买了2万多斤泥鳅苗全部死光,但他善于总结、摸索,并坚信自己的“泥鳅梦”终会像“蛋糕梦”一样实现,最后他努力坚持终获成功。

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有基本的知识、素质、能力,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找准自己的目标,发挥自己的特长,就一定能闯出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个人的创业之路就是我们的成长之路,路都在我们自己的脚下,起初的时候可能比较坎坷,但坚持走下去就是条大路,走习惯了就是我们自己的路,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成功就属于大家!

《错位的青春》观后感篇三:错位的青春.马楠

今天,我们观看了《错位的青春》短片,它不仅是要告诉我们那一个个血的教训,更是要让我们知道:青少年犯罪给自己、家人、社会带来的伤害有多么大。从短片中我了解到:近五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约有四百起,其中十六岁至十八岁的占了百分之八十八;学生占了百分之十四;知识水平在初中以下的占了百分之九十二。而青少年犯罪案例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激情犯罪。例如某初中生小段为了抢篮球场地,与小李发生冲突,于是小段去菜市场买了一把水果刀,与小李约好放学后篮球场见,结果小段一时冲动,把水果刀捅进了小李的身体,鲜血哗哗的流了出来。之后小李被送到医院,因抢救无效死亡。而小段这一冲动的行为,不仅使小李的父母悲痛欲绝,也让自己的父母膝下无子。小段的这一刀,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途,还斩断了小李父母对小李的殷切希望,同时更深深刺痛了自己父母的心。一个冲动的行为,破坏了两个家庭,断送了两位少年的人生,这是多么令人惋惜呀!

当我看到关于在看守所的青少年的采访时,我注意到,他们都颇为感慨地提到了同一个词--后悔。他们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行为,因为这给身边所有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人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所以,我们要知法、学法、懂法、守法,不让自己伤害身边所有爱自己的人。

一双手铐,铐住了稚嫩但罪恶的双手;一双手铐,铐住了少年尚未成熟的心;一双手铐,铐住了少年的未来;一双手铐,铐住了两个家庭的希望……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让父母自豪的儿女;做让自己满意的青春主宰人!让我们一起共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青春防线!

青春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

导语: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学生励志电影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励志电影观后感【1】

这是一部关于教育题材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在很艰难的环境中通过教育,最后改变了生活的故事。

关于这部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改变,不管是环境改变了那个女孩的童年,还是哈佛改变了那个女孩的现在,还是教育改变了生活,不管怎么说,整部电影都在描述有关改变的事,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改变。

穷则思变,从古至今都是这个道理,当一件事情以一种方式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要改变一种思维方式,以另一种方法去尝试,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人作为高等动物,为适应环境而特有的能力,就像现在我们在一块在这里培训软件工程师,大多的原因都是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因而选择了再教育来改变现在的生活,这是我们选择的方式,但并不能说这是唯一的方式,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就导致了每个人要走的路也是不同的,进而导致了每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所选择的方法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我们选择了在教育,但是并不能说在教育就一定能让你对以后的生活满意,因为这里面存在好多因素,有个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等等,不过我觉得在这里环境的因素可以排除在外,因为学习的环境很好,这就要谈谈我们个人的因素了,由于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同,导致了我们的态度的不同,造成了结果的不同,所以,这就要我们端着我们的学习态度,既然来了就要做好,学好,不是给别人看的,是为自己以后的路铺垫的。

励志电影观后感【2】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许许多多的风吹和雨打,只有经受住了风雨,才能成功。”看了《风雨哈佛路》后,我浮现出了这个想法。

《风雨哈佛路》讲述了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的美国女孩:她因为父母亲都吸毒并且家境贫寒而在学校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但老师却发现很少到校上学的她竟然在测验中得了满分。她还用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当她的妈妈因为艾滋病去世后,伊丽莎白强忍悲痛,发奋学习,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内心被震撼了:如果伊丽莎白的潜力没有被她的老师发现,如果她因为父母吸毒而自暴自弃的话,她就永远也不可能考上哈佛大学,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伊丽莎白自己的努力:她并没有向命运低下头,而是不断地去获取知识,冲破了命运对自己的束缚。

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我们为什么不能?我想起了自己练习网球时候,有一段时间曾经觉得每次网球课练习的内容大同小异,枯燥无味,还非常累,就不想再坚持下去了。现在想想,打网球也贵在坚持,如果当时放弃的话,现在就不会体验到打网球的.乐趣了。我们应该像伊丽莎白那样,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获得成功!请一定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的背后往往有无数的辛劳和汗水。

励志电影观后感【3】

曾经在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启一道窗。”开始还略带点疑惑,但渐渐地明了了。

这星期四,我们观看了影片《隐形的翅膀》,片中的主人公志华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孩,她用坚强的意志博得了大家的肯定。

15岁,正值青春年华,本应无忧无虑似蓝天下自由飞翔的风筝,可厄运却往往依附在美好之后……为了去取附在高压电杆上“落群”的风筝,志华失去了她的双臂。妈妈不住的叹息,志华的情绪也一天天的暴躁。

我想:双翅才能翔天宇,单翅也难高飞啊!何况失去双臂。

当然,一时失去双臂,谁也受不了。不能自己穿衣,洗漱;不能骑脚踏车;也不能再……放风筝了。她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冰冷的河水总敌不过温暖的亲情,在父母的鼓励下,志华又重拾了勇气和信心,决定去学校读书。可学校又为她设置了一道难题——写字。于是志华尝试用脚写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被学校破格录取了。

志华的成功已是奇迹,可她仍不满足,她想和正常人一样。她也学骑车,虽然跌倒了几百次;她也学缝线,虽然会刺痛脚趾;她还学打字,学一切正常人会的。我亲耳听见她对班主任说:“我要考大学!”,我亲眼看见她在电脑上打:“我要飞翔。”

这一切,她都做到了。

命运的安排,志华被一位知名的教练看好,并招进了国家残疾人队里,面对这个机会,志华欣然接受,但却执意要学游泳,因为她要保护妈妈。训练是艰苦的,她却没有退步,高考时,虽然分数过了线,但她报的医科大学却不能录取她,原因又是残疾。更可悲的是,妈妈因为这个打击,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双肩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她挺住了,参加了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志华迅速跳入水中,向前游,脑海中仍不断浮现出和妈妈的回忆,那是多么甜美啊,可现在妈妈不在了,她只能把这股伤痛化作前进的力量,最后,夺得了冠军。台下的我也忍不住拍手,这是多么的感人啊!

志华的事迹也发起了我们的深思,她是残疾人,却拥有这一份拼搏精神,而我们都是健全人,却总是停滞不前。也许我们认为电影都是骗人的,但生活中的身残志坚的人难道会少吗?你一定读过《海伦•凯勒》吧,还有霍金的传奇故事,你一定也会为之一怔,感叹他们的事迹悲惨。但如果你没有实际的感动,你才是真正的可悲。

观看《会痛的十七岁》观后感

观看《会痛的十七岁》观后感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也不禁产生了一些想法,《会痛的十七岁》这个名字看着平常,一种现在日常国产青春爱情片的样子。以往人们总是说这类电影充斥着堕胎撕逼第三者的元素,我从来未曾反对过他们,因为恶俗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面,我太过于明白了名词这个东西从来都是重要的,名词意味着表达自我的方式。

电影开头,视角给到女主角高中生夏远远,一个无法感知任何疼痛的失痛症患者,平日里洗脸时会被水烫伤,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加入了动漫社负责织cos的衣服总是受伤。

然后场景给到男主角顾明耀,在我看来家庭和学校是故事发生的地方,社会是大背景却像是点缀,顾明耀的家里爸爸扮演的是类似上帝的角色,说一不二,他对儿子的要求就是认真学习争取满分,明天早上吃饭前必须做试卷,错了几道题在爸爸眼里就是失误,是不该的,却看不见孩子明天学习到后半夜困得饭也忘记吃了,可能在我们这些旁观者看来这是残忍,确实我们总是对别人残忍。

很多时候我想父母总是说我是为你好,你怎么不听,我们总是太烦心里乱,我在这里也无意指责谁,不管是叛逆的我们还是固执的父母,以前在高中时英语老师常常说我们浮躁,现在想来确实如此,即便是现在的我们也是如此,已经是大学生了,20岁的少年,17岁的少年,看起来却隔着整整一个青春的距离。

我不想活在回忆里,因为即便是回忆里我也依旧麻木无知。这样两个看似永远不会走到一起的人的生命发生了交际,人们总是把对与错分的太清。有一种说法是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对错只是规则罢了,他说你是对的,你未必对,乃至神说你对,小孩也未必看你对,国王的新衣便是如此。

我们的世界里总是充斥着谎言与背叛,20岁的我也许不知所措,儒弱无能但却也不愿接下那些承受不来的心意,我总是在心里说一个字,少女情思不过如此,日常生活里我们的世界总是狭隘无知,曾经我在采煤为生的小乡村玩耍时,我的全部记忆是煤矿,那里有铁轨,矿车,矿洞,我依稀还记得小孩子们总是偷偷地捡上铁轨旁的大铁钉至于煤矿办公楼旁的打铁铺更是常常被我们随手拿走一两块铁,那时候铁是值钱的,只是我不记得收购价多少只因为我也从未捡过,不是不屑我想这是有趣的,可是我并没有机会罢了。

片中的女主角夏远远因为父母吵架离婚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从而放弃了曾经努力学习的自己,转而喜欢上了二次元的世界里的温暖。谈起二次元,我知道我是喜欢的。只是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喜欢它什么?很多人总是说什么表番里番什么的,我不愿意看。

可是现实总是冷冷的,远远和老师因为她上课看漫画起了争执,老师生气地赶走了她。她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动漫社社长罗涛一起出去散心。隔天来到学校,远远又和老师起了冲突,老师看她很不顺眼,便发起投票赶走她。远远很生气,没想到同学这么冷漠,感觉待着没什么意思,又去动漫社玩。

老师被她气得住院了,新来的班主任找到了顾明耀,希望他能够和远远做同桌开导她帮助她学习,他被说服了答应了老师。他回到家里说了这件事,父母都很反对,害怕夏远远成为他的拖累。可是顾明耀心意已决,老师安排了换座位,顾明耀和夏远远成了同桌。

班长林薇对明耀很有好感,对顾明耀帮助夏远远很是不满。夏远远在顾明耀的帮助下渐渐又爱上了学习,罗涛很喜欢远远发现了她的改变后有点焦虑,他找到顾明耀并表明自己远远男朋友的身份还拆了明耀的自行车吓唬他离女主角远一点。刚开始男主角只是很生气,可是后来家里外面又被泼了油漆骂顾明耀,父母也极力劝说他,他开始动摇了。

他选择了远离女主角以求得安宁。女主角又失去了朋友来到动漫社找罗涛问是不是他吓唬顾明耀了,罗涛回答是,夏远远很生气,两人发生了冲突,不欢而散。她很失望放弃了上学,准备去打工。这时候顾明耀爸妈找到夏远远家并气坏了她奶奶,从小相依为命的奶奶住院了,奶奶的生命所剩无几。

夏远远很伤心,给顾明耀发了短信,顾明耀找来了安慰了她,把她带了回来。在高考动员大会上,班主任被解除了职务,老师又从医院回来了,并批评了夏远远。没想到的是罗涛带着人来到现场引起了骚乱,他说出真相,油漆并不是他泼的。

林薇愤怒地表示是她干的,她就是看不惯顾明耀对夏远远好,还是认为夏远远是个学渣。现场混乱起来,罗涛的人和学生打了起来,老师被着火的柱子压住了,夏远远去帮忙却也被压住了手,可是她是个没有痛觉的人,于是手被烧死了。后来夏远远住院错过了高考,出院时大家找来了夏远远的偶像王力宏给他十七岁的祝福,夏远远很开心。她又有了很多朋友。

总的来看这部电影和一般的青春电影不太一样,我们是见多了什么《匆匆那年》之类的青春片了,似乎堕胎失恋之类就是惯例,可是这部电影关注了失痛症患者群体,还有失去父母的孩子的成长,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些看似是学渣垃圾之类的存在,我们从来不去想他们是否也需要朋友,需要拯救。当我身处泥泞看着广阔天空哀伤时,也曾希望有人能伸出手来拉我一把。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需要朋友的温暖。从某种角度看,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爱情在里面,有的是青春期里懵懵懂懂的爱恋与骚动,你很好我很想成为你的朋友,这是林薇想的;你总是帮我我很感激你,这是夏远远想的;我很喜欢你我们是一种人,这是罗涛想的。但是更多的是帮助,我看到的是友谊。

夏远远本来是没有痛觉的怪物,可是被同学老师排斥让她心灵刺痛,被同学老师关心又让她感动,被误解让她生气,奶奶去世让她痛苦,同学们的接纳又最终让她欣喜。

爱很难吗?你愿意去感受别人的痛苦,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他们也有心情,也并没有像你们想的那样,只是沉沦。

会痛的十七岁,痛苦却是成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见太多人,可惜总是被误读,别人带着既定的成见看待我们,却不想知道真实的我们是怎样。总之,成长是苦痛地,学会接纳包容他人,体会真正的心情,才能明白朋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