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白芳礼感动中国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感动中国人物白芳礼有哪些事迹,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白芳礼感动中国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白芳礼为什么不感动中国
CCTV的感动中国评选没有评选上,但在每个人心中白芳礼做的事情都值得感动中国。
白方礼同志曾获央视“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前20名候选人物之一、首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奋斗奖提名奖、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全国支教模范等称号。
对于白方礼老人“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的落选,有网友曾发帖《白方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来对感动中国评审组委会暗讽。
扩展资料:
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老人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
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白芳礼的人都惊异地发现,白芳礼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白芳礼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感动中国人物白芳礼有哪些事迹
一位退休三轮车工人,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在他74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决心用自己的双腿,给贫困学生踩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在随后十多年里,他把蹬三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和教育机构,用以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他的捐款累计高达35万元,共有300多名大学生受益。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干不动了……”
这位老人名叫白芳礼。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登在报纸上,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世界,曾经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报纸上说,他的事迹“感动中国”。以中国地域之广大、人口之繁庶,不可能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白芳礼老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此时此刻,我却清楚地感知,起码我自己,正在为这位已经作别人世、步入天堂的老人感动不已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3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芳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9年8月10日,白芳礼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新中国成立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
为什么白礼芳一个这么好的人却不能登上“感动中国”这个礼台
(借鉴)前不久,看了《晶报》刊登的童大焕专栏文章《白芳礼为何不能“感动中国”》一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想说点什么的冲动,一直在心中涌涌欲喷,不得不一吐为快。
文中述说,74岁的北京老人白芳礼从1986年开始,靠蹬三轮车捐助给贫困学生。20年间,他前后捐了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他的义举生前生后,感动了无数网友、无数国人(包括我),但是,他二次都始终没有“感动央视”,没有感动央视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评委们。无缘“感动中国”。我不知央视“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标准是什么,评选的价值取向、价值尺度是什么。当然,央视有不选他的充足的政治理由,我不去探究和想当然。
童先生在探究白芳礼老人两次与“感动中国”人物失之交臂的原因是,央视选择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因为,“白芳礼老人的做法,实在不合当今的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我不敢苟同,白芳礼老人捐助贫困学生的义举跟当今的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有什么冲突或不合时意的?他的义举怎么就给“活着的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心灵负责呢。”我除了感动之余,就是感慨。我相信无数网友、无数国人也有这样的想法。难道说,作为一个老人就不应该有贡献社会的力量,回报社会的义举?就不应该有爱心?就不应该以实际行动去关爱和帮助别人?难道就只能退休后在“今天的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里,去过上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退休生活。”仰或是与别的老人在养老院里弈棋论道。“享受北方的暖气,南方的阳光。”不能老当益壮、老马伏冀、老有所为;不能发挥余热,不能为社会作贡献力量,不能有爱心、关心。如果,你不安分做出什么有利于人民出格的事,只能给“活着的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心灵负责呢。”童先生的逻辑,我不知道来自那种科学仰或那样门教?其理由,那么冠冕堂皇,是“今天的主流价值观里,免费义务教育早已是世界各国政府的义务.而我们国家,政府财政收入年年以超过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已超过5100多亿元。其中,中央政府的教育支出就已达1076。35亿元(约占GDP的0。4%)比2006年增长76%。如果算上社保基金6000亿元,国企利润1。62万亿元,各级政府罚没收入平均到每个公民头上可有8000元呢,以你(白芳礼)那老迈之躯,每滴汗水摔成八瓣都变成硬币,能有多少钱。”
童先生的刻薄之话,真让人感到悲愤。一颗老人的爱心遭到如此的讽刺和践踏,不免不让人拍案而起,童先生真是大言不惭,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一口气例举了中国各方面的巨大收入来否定白芳礼老人的义举善心,其意思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好象中国一夜之间全国人民已经共同富裕,中国的教育事业的教育经费,完全可以承担中国的义务教育,不需要白芳礼老人这样的爱心义举。我真替老人伤心啊!也替中国有这样不识好歹的童先生而忧心忡忡。是的,白芳礼老人对贫困学生的无偿捐助,放在大中国里是微不足道的,是杯水车薪。但是,堂堂中华有几个象白芳礼老人这样的富有爱心并付诸行动的?况且,中国还不是童先生吹说的那样,到了富得流油的地步。童先生大概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份人吧,生活在无忧无虑的悠闲日子里,住在象牙塔里,不知道中国还有相当一大部份劳苦大众,生活在温饱线上,特别是贫困地区、边远地区,还有非常贫困的家庭及孩子,需要救助,需要捐赠。
不错,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初步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但是,中国远还没有摆脱困境,这是中国自已没有否认的事实,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国家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人民群众还处于温饱水平,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虽然已经实行了九年农村小学义务教育(这个口号已经喊了几十年),而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是最近二、三年之事。并且,远还没有普及到全国各地区。有些地方虽然实行了义务教育,但是,学生们还要交纳这费那费的学杂费。这对于相当贫困的家庭来说,照样不能接受义务教育。由于没能及时的得到社会捐助,不得不缀学回家进行家庭义务劳动,有的甚至于逼迫出外当童工。白芳礼老人的爱心善举,就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没有老人的捐助,那将有这三百多个孩子,缺少教育。流落到社会,给社会又增加了许多压力。所以,我们国家目前还需要如白芳礼老人这样的有心人对贫困学生的无偿资助,需要这样的爱心,来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完成学业。因为,目前光靠教育经费还不能普及到城乡的所有孩子都能完完全全进行义务上学。
童先生对中国财政收入的例举和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白芳礼老人捐助的300多名孩子面前,不缔于给中国义务教育事业,一记响亮的耳光。难道白芳礼老人对300多名孩子的捐助是杜撰出来的?如若不是,难道这些学生是义务教育抛弃了吗?仰或是被“遗忘的角落”?显然不是,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看得到,中国民众看得到,世界也看得到。不是如童先生那般闭门造车,翻资料、查数据,中国就小康了,就进入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了。童先生整天的坐在象牙塔里,光靠资料完整进行想当然要不得,应该走出去,到社会中去了解民情,了解民意,了解社会,了解教育现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写出合乎逻辑,合乎现实的好文章来。
其实,我们国家不宜提倡象白芳礼这样一位老人的善举,这是央视不选他为“感动中国”人物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品德高尚的精神,这样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情操和爱心善举。我们国家需要这样的精神礼赞!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白芳礼老人的爱心善举,得到网友们和无数国人的赞成,终于成了“感动中国”的人物。虽然,没有奖品、没有奖励,我想白芳礼老人的在天之灵,也算是得以一丝慰藉。给那些正在进行善举的人们,心里有了一些宽慰和鼓励。但愿中国有千千万万个白礼芳这样的人,为国家、为人民、为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尽一份绵薄之力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白芳礼感动中国和感动中国人物白芳礼有哪些事迹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