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案

七月网1650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主要内容是什么

两个方面。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案

第一个方面交代写信缘由,回复巴特勒上尉征求自己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第二个方面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扩展资料

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勒特上尉的信 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

了解背景资料和作家的情况来帮助理解文章。

2、过程和方法:

比较阅读,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请同学们把书翻到前面的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者简介

雨果——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剧本《克伦威尔》,其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

三、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

四、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

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⑵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节,胸怀博大。

五、比较阅读

画出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品味。

1、齐读赞美圆明园的语句,思考: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概括出三点),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思考: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第1段思考)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3、齐读第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课堂小结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七、作业

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话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主要内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侵略与被侵略,掠夺与被掠夺,破坏与被破坏,其性质本来是判然分明的。但是,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是难能可贵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