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平和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怎么样)

七月网3480

平和县景点

九峰镇、千年古刹三平寺、小西天观音庙、灵通岩、桥上书屋等。

平和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怎么样)

1、九峰镇:客家土楼、中原合院式民居及闽南骑墙式楼房混杂,遍布在集镇与山野间;闽南话、客家话、潮州话一起成为此地的通用语言,年纪稍大一些的当地人,都会说、会听这3种方言,潮剧、芗剧、四平戏、汉剧等剧种在这里盛行。

2、千年古刹三平寺:位于文峰镇三平村。东临龙海市程溪镇,南临漳浦县南浦镇,处于平和、龙海、漳浦三县接壤处的三平山九层岩下,距漳州市区47公里,距平和县城30公里。三平寺始建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为晚唐高僧杨义中所建。据传,唐武宗实行灭佛汰僧政策,佛教遭受严重打击,原驻锡于漳州半云峰下“三平真院”的义中禅师,为逃避劫难,率其门下僧众顺溪而下,历“三险三平”到三平山九层岩下,创建三平寺。

3、小西天观音庙:位于平和县小溪镇联光村大坑山中,故又称“大坑岩”。距县城约5公里,背靠小溪第一高山鸡笼山峰,一年四季竹葱茏,云雾缭绕,变幼莫测,婉如仙镜。面向天马山脉,面前山岗,大齿交错,节节相护,藏风聚气,天马山脉横卧运方,翠屏当户。左右大坑山脉,牛头仓山,起伏连绵,犹如两头雄狮对望鼓戏,栩栩如生,所以“小西天”大坑岩地理又有“双狮结佛”之美称。

4、灵通岩: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大峰山。距漳州市区116公里,属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大峰山由狮子、玉女、擎天、灵通、天池等36峰组成,最高海拔1287米。灵通岩,峭岩立壁,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有“菊花引路”“三虫游斗”“猛虎守峡”等18景,景景奇异瑰美。狮子峰奇峰突兀,犹如雄狮盘踞。石寨岩顶,一块巨石高耸,朝天寺座落其上。灵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之中,上有磐石覆盖,下临悬崖绝壁,唯有一条“天梯”小径可以攀登。洞前百米高处,涓涓细流,飞溅而下点滴如珠似玉;雨后流泉飞瀑,犹如珠帘高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景区内还有台湾“阿里山之神”吴凤故居、黄道周讲学处、林语堂故居等人文景观和1200多年亚热带稀有植物及珍奇的“娃娃鱼”。

5、桥上书屋: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桥上书屋曾获得世界新锐建筑奖。获得世界六大最着名建筑奖之一的”阿迦汗“建筑奖,是世界建筑奇葩。世界最着名建筑奖之一2010年阿迦汗建筑奖,24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揭晓,包括中国福建省平和县崎岭乡下石村的桥上书屋等在内的五座建筑获此殊荣。

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历史

平和县位于北纬24.02--24.35度,东经116.53--117.31度之间,地处闽南金三角西南部,东连龙海市、漳浦县,西邻广东大埔、饶平,南靠云霄、诏安县,北接永定、南靖县,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为福建省漳州市所辖。既是山老区县,又是沿海经济开放县,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全境面积232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60万亩,耕地34.2万亩,辖16个乡镇(场),240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2571个自然村,人口54.6万人。县城小溪镇,距芗城区61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平和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明正德十三年,即公元1518年置县至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蜚声海内外的千年古刹三平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芦溪绳武楼、福建省重点风景区灵通岩、以及南胜五寨窑、九峰文庙、城隍庙、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故居、“阿里山王”吴凤故里等名胜古迹,无不蕴含着华夏民族悠久历史的神韵,凝聚着平和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平和县是福建省革命根据地之一。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朱德、陈毅、谭震林、刘永生、彭冲等一批革命前辈,到平和从事革命活动。以朱积垒为首的中共平和县委领导农民武装,于1928年3月8日举行的平和暴动,打响了八闽第一枪,“是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平和人民紧跟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斗争,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全县有革命烈士800多人,占漳州市烈士总数的1/3。平和革命烈士纪念碑、平和暴动纪念馆、红军红三团与红九团会师纪念馆等革命胜迹成为平和人民革命英雄本色的历史见证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怎么样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林语堂故居和林语堂文学馆位于林语堂诞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旧址。

在林语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关于个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乐童年,至少有上万字。

1895年10月10日,林语堂就诞生在这座教堂的牧师楼上。教堂1974年被彻底拆除后,林语堂故居也不复存在。故居是经过1984年、2005年两次建设,在原址上依原样子建起来的。2007年又建起了建筑面积达360平方米的林语堂文学馆。馆名由季羡林题写。该馆辟有“山乡孩子,和乐童年”、“文学大师,文化巨匠”、“魂牵祖国,梦绕家乡”、“誉满环球,名垂青史”四个展厅,展示了林语堂的毕生成就和他与平和坂仔的联系,解读从坂仔走向世界的林语堂的家乡情缘。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祖籍龙溪县。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1919年。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文学。半年后,转到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1923年夏获博士学位林语堂详细信息++

坂仔镇:坂仔镇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素有“中国香蕉之乡”美称,是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故里,是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文明乡镇。全镇4.3万人,15个行政村(居),土地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634亩,山地136439亩,河流水域20130亩。这里距县城12公里,距漳州59公里,距厦门112公里。坂仔人杰地灵,不仅出有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