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5050的故事读后感50字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从一加到一百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七岁时高斯进了St.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他这种为科学,为世界辛劳,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或
高斯的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在这样的小山村里不可能会有什么天才,因而对于教育并不上心,一天上课,他给学生们布置下了一道计算题,从1加到100,他认为大家肯定会用很长时间去做,。。。。
物理学家卢瑟福的事牛顿发现地球引力阿基米德被杀死的事欧拉放羊
一个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想【50字】
假期,我在网上找到了数学家的故事,认真的读了起来。数学是一项重要的学科,想把它学习透彻是很不容易的,同时数学又是我的弱项,所以我很崇拜数学家。故事读完以后,我很受感动。这些数学家没有钱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却能做出这么让人骄傲的成绩,真是让人佩服啊。苏步青原来并不喜欢数学,在一位数学老师的开导下弃文从理,并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在1931年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还有高斯,有一次,他的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题目是1+2+3+4+5+6……等于几?高斯并没有被难住,他几分钟就做出来了,让老师刮目相看。不过,让我最难忘的还是数学家祖冲之。是他算出了π等于3.1415926……,从而计算出了圆的面积和周长,发明出了求圆的面积和周长的公式。这对人类有着很大的贡献。而且他还和他的儿子祖暅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采用的原理是“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深有体会,更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数学才子,也见到了那么多爱国的数学家,我和他们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要以这些数学家为榜样,学他们的刻苦好学,更要学他们爱国的精神。我还想对他们说一句话“谢谢你们。”
我不晓得你是几年级,要多少字,你看这个满意不?不满意给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