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到底常不常去鼓楼三里屯这些地方
越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越有一个鲜明的等级界线!
一种是平民,他们生长在老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里,(现在是楼房了,但大多数都到了城市边上)西单,王府井,鼓楼是他们主要的购物休闲的地方。三里屯却是绝少去的。
另一种是相对于平民的特殊阶层,他们比较富有,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虽多为外地人但在北京也生活两三代。他们也已经是满口京腔,习惯了北京的生活,但从心底是看不起北京平民的。他们很少行走在拥挤的鼓楼大街,但三里屯糜废的现代气息对这个阶层的中青年人有很强的吸引力。
北京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旅游胜地
1、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始建于唐,为玄宗奉祀圣祖玄元皇帝——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金末重建为太极宫。
白云观内收藏着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有“三宝”: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书法家赵孟的《松雪道德经》石刻和《阴符经》附刻。
2、石碾之乡——水峪村
水峪村为深山区村落,全村沿一条西北东南向的沟岩分布,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500——800米。村南建10万立方米水库一座,四季有水;水井三眼,水源充沛。
杨家大院位于水峪西山,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体建设以北方风格为基准,石砌而成,格局为四进四出;门楼别致,蟠龙门岭,檐下石雕花卉簇拥,两座清朝风格的石鼓矗立两旁。
3、科举文化基地——灵水村
这里是京西最具文化底蕴的一座古村落。自明清以来,这里出了22名举人、2名进士,是名符其实的“举人村”。2005年,这里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据当人地介绍,这里在古时候有72眼水井,因此才得名灵水村,同时这里自古便有“灵水八景”之说,包括东山石人、西山耸翠、南庵迎眺、北塔凌云、龙泉观水、古柏参天、文星高照和挺松榆桑。
4、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后村正中央的福庆堂,层次分明的四合院屋脊布局相当壮观。
村子对面的金蟾山及观景台是必去的一个地方,可以看到村子全景。而村落之上有座黄草梁,与灵山、百花山、妙峰山遥远相望,旁边的京西古道在几百年前也曾骡马不绝,商旅不禁。如今,古道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只余山上古长城“七座楼”,遥望远方。
北京的三个睡城是什么
北京的三个睡城分别是天通苑、回龙观、望京。
1、这些新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居住在这里面的人,大部分早上涌到老城里来,晚上又涌回新城,形成一个钟摆式的城市交通。这在地铁的人流还有道路交通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无论是钟摆式还是候鸟式,都表达了人流的趋势。
2、望京:
(1)望京堪称“睡城”老大哥的根本还在于其“显赫”的出身:早年,位于五元桥周遭的望京建筑更多是各部委的“自留地”,导致了横七竖八的楼房、道路等基础设施规划,正南正北、横平竖直的都属少见。
(2)后来,随着韩国留学生及韩国在华务工人员望京购房的不断增多,这里开始逐步形成一个颇有特色的“韩国城”。甚至连北京保姆的薪资水平,都因望京韩民社区保姆收入的高企而被拉动。
3、回龙观:位置上回龙观和望京分居北京五环路外的西、东两侧;规划面积上两者几近相同;入住人口上跟“洋味”大哥不同,回龙观聚集的主要是以大学毕业为主的“北漂们”。随着回龙观居民的不断增加,吃饭、就医,尤其是交通,进城工作赚钱养家的头等大事,都成了这里的挠头难题。
4、天通苑:
(1)作为京城首批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始建于1999年的天通苑小区,规划只有520万平方米,比望京、回龙观小不说,位置上也夹在两者中间。但天通苑既没有左右逢源,风格上也更讲究淳朴实在,既不“刺头儿”,也没啥珠光宝气。
(2)前几年,天通苑是个让所有的士司机谈之色变的地名,只要你傍晚打车说去那儿,多半会被拒载。原因很简单,天通苑堵车非常厉害。但随着北京地铁五号线的开通,天通苑地区的交通有所缓解。
扩展资料:
关于北京睡城的新闻:北京”睡城”回天有数
作为北京最大的社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简称“回天地区”)的居住人口达到80万,然而这两大居住区共同存在交通拥堵、职住失衡、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等短板,被称为“睡城”。2017年9月,昌平区启动“回天有数”计划,利用“大数据”手段提升“回天地区”的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水平。
昌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引入并扶持相关产业进驻“回天地区”。其中,位于回龙观核心区域的“回+双创社区”是昌平为推动“回天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而打造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希望通过“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创业”的模式,解决职住不平衡的问题。
而在京藏高速西侧,回龙观镇将一块空地打造成可提供智慧办公、创新商业、人才公寓、文化社交、民生服务五大功能的龙域中心,重点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高科技创新企业入驻。
目前,龙域中心东区带动区域就业人口共计2000余人,入驻企业的员工70%左右居住在回龙观区域。西区投入使用后,预计龙域中心累计带动区域就业人口将达到3000余人,可基本实现该区域的职住平衡。
此外,为提升“回天地区”的社会服务水平,昌平区以三年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的资金规模,设立社会治理创新专项资金,并在“回天地区”组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不断孵化一批社会组织,服务地区的民生之需。
为昔日“睡城”注入活力,是一件持之以恒的工程。虽然目前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短板,但政府部门着手实施的“回天有数”计划,从本地区的关键问题入手,缺什么补什么,以“星星之火”的态势逐渐开始覆盖整个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