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有多少年历史了
天安门始建于1417年,到当前(2019年)已经602年的历史了。
北京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当时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
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是江苏吴县人蒯祥,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从金陵北迁时,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蒯祥作为明成祖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皇宫建筑设计。
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今之天安门)。
这项工程在蒯祥运筹下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楼形状与今日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明天顺元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焚毁;时隔8年,即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也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扩展资料:
天安门的结构形制: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明清时,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高为33.87米;1970年翻建后高达34.7米。
1、城楼
天安门城楼为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即由四个倾斜的顶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垂脊下端折向的一条)和两侧倾斜层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故有“八檐九脊”之称。
城楼为木结构建筑,大殿飞檐下是排列有序的斗拱和梁枋。斗拱为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中独有,是斗形木弓形横木组成的具有翘、昂、拱特点的木制构件。
梁枋又分额枋、檐枋,斗拱下面是额枋,上面彩画和金龙图案,柱子之间的构件叫檐枋,会有金龙和玺图案。
城楼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的巍峨城楼,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取“九五”之数,象征皇帝的尊严。正面有36扇菱花格式的门窗。
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大殿内有60根直径为92厘米的红漆木柱,承受着屋顶建筑大部分重力。排列整齐,柱顶上有藻井与梁枋,绘着金龙吉祥彩画和团龙图案。
正面的36扇门窗为中国传统的菱花格式,屋顶上的天花藻井画的是团龙图案,在殿厅堂纵横交错的梁枋上绘的是金龙和玺彩绘;
17盏古雅的大型宫灯,最大的那盏称为主灯,有8个面,全高6米,直径2.8米,重约450公斤;其余16盏为6个面的辅灯,每个高6米,直径2.2米,重约350公斤。
每盏灯上的角各有一盏伞形小灯。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螭吻、仙人、走兽。
下层是高13米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座上为高10多米的红色墩台,以每块重达43千克的大砖砌成。城楼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
2、城台
城台的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还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唯有皇帝可以进出。
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两幅大型标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安门
天安城门的屋顶采用什么 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时期修建的
天安门城楼简称天安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长安街、故宫的南端,于1961年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安门城楼巍峨矗立在北京市的中心,是北京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那么天安城门的屋顶采用什么建筑形式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天安城门的屋顶采用歇山顶建筑式
1、天安门城楼的屋顶采用歇山顶建筑式,整体由一条正脊、四个倾斜的顶面、四条垂脊、四条戗脊、两侧倾斜层面组成,素有“八檐九脊”之称。
2、天安门城楼主要为木制结构建筑,大殿的飞檐下为斗拱和梁枋,两者相互交错、排列有序,在斗拱下为额枋、檐枋,上面刻有各式彩画和图案。
3、天安门城楼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两层,上层为歇山式屋顶,瓦顶由黄琉璃铺设,城楼内用楠木建造主体部分,下层为城台,高约13米,四周环绕着矮墙。
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时期修建的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朝时期,时间为1417年,修建之初名为承天门,清朝时期更名为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位于北京市皇城中轴线上。
北京天安城门是谁建的
北京天安城门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建筑,由著名的明朝建筑师陈友谅主持设计和施工。天安城门的建造始于1406年,历时4年,于1410年竣工。在明清两代,天安城门一直是皇城的正门,也是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