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历史上的宇文邕(宇文邕的历史是什么)

七月网2100

大家好,关于历史上的宇文邕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宇文邕的历史是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历史上的宇文邕(宇文邕的历史是什么)

解读历史上的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汉化鲜卑人,小字弥罗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号:保定;天和;建德;宣政。谥号武帝;庙号高祖;陵墓孝陵。

宇文邕是我国历史是一位少数民族杰出的英才之主,历史看似要赋予他机会,却最终没有给予他时间。

现在,我们都认为是隋文帝杨坚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宇文邕这个名字,别人对他都是那么的陌生。我们不应该忘记是他灭了北齐,使整个北方成为一体,完成了局部的统一,他要完成全国统一的愿望就在眼前的时候。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5岁,留给后人的只能是遗憾。后继者的无能、残暴注定了大周政权不能完成历史的使命,也暂时推迟了中国统一进程。

为了增加收入扩充军队武帝强制还俗灭佛。从西魏到北周地建立,由于战事不断,很多壮丁都死于战乱中,中的的人越来越少。自然灾害也不断侵袭。农民们被迫要饭。那些寺院里的和尚、僧侣,他们不但不当兵,不纳税,不赈济灾民,反而趁机吞并农民土地。这些不劳而获得寄生虫,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困苦,也严重威胁着北周政权。武帝觉得改革政治、取消佛教势在必行。一位叫卫元嵩的和尚到了武帝面前述说了灭佛立道的建议。武帝很是高兴,命卫元嵩还俗,并给予了很高的职位,但卫元嵩并没有要。不久又因为一次农民起义,让他下定决心,取消佛教。

公元574年,武帝开始寻找灭佛借口,他便召集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共同讨论佛、道,二教的优劣。并最终找到灭佛借口。

曾有一位大胆的僧人问武帝说:佛是救世主,施恩布道,陛下取消佛教,不怕受罚么?周武帝说:只要百姓幸福,国家兴亡,我宁可受尽苦难。这是何等的胸襟。

这些措施使北周的的国力大大增强,公元577年武帝兵灭北齐。

武帝能和将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在其传记中常见登城搏战之类的用词。他勤与政事,生活简朴,后宫佳丽仅有10余人。可惜的是他那平突厥,定江南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历史没有给予他时间。

历史上宇文邕是怎么死的

宣政元年,宇文邕在亲征突厥的途中病倒,同年六月丁酉日,宇文邕病情加重,在回到洛阳当天病逝,时年三十六岁,遗诏长子皇太子宇文贇继位。宇文邕死后的谥号为武皇帝,庙号高祖,六月己未日,葬于孝陵。

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宇文邕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并开始招募均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

宇文邕在诛杀宇文护及其党羽后,削弱大冢宰的权力,规定六府不必听命于大冢宰,分化大冢宰的权力,使之成为虚职,以加强皇权,又改诸军军士为侍官,表示军队从属于皇帝和国家化。

宇文邕的历史是什么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十二岁时被封为西魏辅城郡公。周闵帝宇文觉继位时拜大将军,出镇同州(今陕西大荔)。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官任大司空,封鲁国公。宇文邕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

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率诸军伐突厥,五道俱进。因病诏停进军。六月,疾甚,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孝陵,传位长子宇文_。

文章分享结束,历史上的宇文邕和宇文邕的历史是什么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