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贴春联是什么时候贴的?贴春联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七月网5290

春联是什么时候贴

按照我国各个地区习俗的不同,过年贴对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春联一般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也有的地方是在大年三十早上贴的。贴春联时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春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

贴春联是什么时候贴的?贴春联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比较常见的贴春联的时间:1、每年的腊月二十九下午(13点至15点)。这个时间贴春联,撕下旧的,寓意来年红红火火。2、每年的除夕日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将旧的春联撕破后扔掉,好事全在今年发生。

正确的贴春联方法

1、分清上下联:从平仄上区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声和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和二声),如“运”为仄声,“财”为平声。从意境上区分,下联的意境一般比上联的意境深刻远大一些,如“景象升平开泰运,金猪如意获丰财”。

2、分清左右:必须把上联贴挂在右边,下联贴挂在左边(面向对联分左右),上下联不可贴反。因此上联应贴在门的右边,就是进门时的右手边,下联则贴在门的左边。很多人习惯先左往右贴,这是不对的。

什么时候开始贴春联的

贴春联习俗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起源于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也叫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在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是在明代,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明太祖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贴春联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

贴春联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贴春联没有规定的时间,一般都是在除夕的早上06:00至中午12:00。相传古时过年期间贴的门神是天上的神仙,从贴的那刻起,神仙就会驾临这家。当春联撕破后,就是这些神仙回天庭之时,神仙要去向天神禀告自己在凡间守护的情况,祈望天神给人们带去好运吉祥。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过年贴对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所以,对联一般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也有一种说法,春联是大年三十早上贴的,春联内容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贴完春联还要放炮,据说是为了赶走年兽,带来新一年的好运。

扩展资料:

贴春联注意事项

1、贴对联应该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左右则以面对大门来分。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贴对联也要从右到左。贴春联要区分上下联最后一个字,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结尾,下联必须平声字结尾。

2、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3、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