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先秦诸子有几部,每一部有几集
《百家讲坛》推出易中天主讲的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以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主题,通过《实话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前因后果》、《继往开来》六部分,解读诸子之间的“论战”,探讨百家争鸣发生的原因及中华文化核心价值。
第一部《实话孔子》
第一集:夫子何人
第二集:学而优则仕
第三集:君子固穷
第四集:头号教书匠
第五集:谁是好学生
第六集:伤心事与完笑话
第七集:第二部《儒墨之争》儒与侠
第八集:孔子的药方
第九集:墨子的药方
第十集:两位侠士
第十一集:三大分歧
第十二集:儒墨是非
http://v4.cnc.mytv365.net/info/mediadetail.aspx?cid=209&mediaID=54686
易中天:重返《百家讲坛》是为了新的探寻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8-11/01/content_16698964_2.htm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讲了几章
第一章实话孔子,第二章儒墨之争,第三章儒道之争,第四章儒法之争,第五章前因后果,第六章继往开来。
扩展资料: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是200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易中天。该书讲述了秦诸子第一人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人们的启迪。
全书共六章,28万字,28幅精美插图,内容涉及秦诸子第一人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诸子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以及我们今天能够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继承点什么。本书是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的原稿,书稿比讲坛节目内容更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部有哪6 集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部儒墨之争
第一集儒墨是非
本期节目由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评述儒墨之争中墨子对当时社会病的主张:兼爱和尚同,剖析墨子思想和自己的看法。(百家讲坛2008年第323期)
第二集三大分歧
本期由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授墨子和孟子对兼爱与仁爱的观点有不同之处。(百家讲坛2008-11-15)
第三集儒与侠
本期易中天教授为观众讲述墨子是批儒第一人,儒与墨之间的争辩。(百家讲坛2008-11-01)
第四集孔子的药方
儒家和墨家代表了当时最有理想、最有抱负也是最有道德的一群人,他们是社会当中的优秀分子,因此在那个天下无道的时代里,这两家势必要为当时的社会开出救治的药方。
在孔子看来医治当时社会的药方就是“仁”,只要有爱心就能够克己复礼,可在当时的这个药方并不管用,所以才会出现墨子的反对声。(百家讲坛2008年第309期)
第五集两位侠士
讲述孔孟之别: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孟墨之别:墨行侠孟仗义。孔子、墨子、孟子思想的异同及对当时社会的作用。(百家讲坛2008年第316期)
第六集墨子的药方
墨子针对当时礼坏乐崩的社会开出了救世药方,针对“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的社会特征作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号召人民“兼相爱”,引导人民相爱。(百家讲坛2008年第315期)
扩展资料:
1、《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
讲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出身、为人、治学及处世态度,由此使观众认识孔子是何许人。评价孔子思想的伟大价值,并分析了培养一个优秀的领导的重要意义,讲解先秦时期孔子的君子做官之道,孔子周游各国宣传自己思想的经过,以及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是最守礼的一个人,他一辈子维护的就是礼,他一举一动都不越礼的雷池一步。甚至在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上,他也遵守礼的约束。但同时孔子又是一个性情中人,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最后孔子七十三岁那年离开了人世。
2、《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三部儒道之争》
儒家和道家之争,在于儒家主张有为,而道家主张无为,一个“无”字划清了儒道两家的界限。在道家学派中,虽然老子和庄子都主张无为,但是老子和庄子并不是一个“道”。尽管后人并称他们为“老庄学派”,但两人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四部儒法之争》
儒、墨、道三家激烈争论都主张回到过去。法家主张面对未来,他的代表人物商鞅与韩非。法家的思想是用鲜血实现的。商鞅的功绩就是两次轰轰烈烈的变法,但是触及到了贵族的利益,被杀了。韩非由于秦始皇的多疑,也被杀了。
4、《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前因后果》
先秦诸子的思想虽然有很大差异,但是都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都有值得我们今天去学习的内容。那么,儒、墨、道、法四家留给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该如何去继承和发扬诸子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5、《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六部继往开来》
以儒家为线索贯穿《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我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最后的结论反而是要反对‘独尊一家’。”
参考资料:央视网-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二部儒墨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