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年的习俗,以及重阳节的习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年的习俗是什么呢
1、年三十:团圆饭
这一天所有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
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这天的鞭炮不绝于耳,人们企盼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可以有更好的运气和福气。
2、年初一: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大年初一起床后,先向自己的长辈拜年,祝福他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礼之后,开始发压岁钱。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给亲朋好友、邻居街坊拜年,路上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3、年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回娘家的习俗。这一天也叫“迎婿日”,嫁出去的女儿们,在大年初二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和许久不见的娘家兄弟姐妹一起叙叙旧、聊聊家常。
4、年初三:赤狗日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相传这一天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打扰老鼠娶亲。
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中国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5、年初四:接神日
大年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这天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初五日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所以很多人在初四这天抢先接财神,又叫“抢路头”。
初四下午,人们就准备好三牲、水果、酒菜,这天晚上一直到初五的早上,大家焚香点烛烧金衣,迎接财神的到来。
6、年初五:破五
这天是财神的诞辰,人们接五路财神到家,保佑自己一年富贵,很多人也会选择这天开市,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这一天也是破五节。
“破五”的“破”字是打破、突破的意思。“破五”就是破除初一到初五以来的所有禁忌的意思。
以前正月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民俗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等。
关于年的习俗
1、拜岁
春节风俗之一,是指在大年初一早上辞旧迎新之际,举行祭祀仪式,拜祖先神灵。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所以人们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祖先神灵保佑。
2、给压岁钱,春节习俗之一,春节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3、年夜饭
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古老的传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众多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过年不回家这也使年夜饭成为了空谈。
4、放烟火
放烟火是中国民间古老的节日民俗活动。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其它重大活动,都要施放烟火助兴。
扩展资料:
年夜饭特色菜谱
五福临门
主料:大白菜(白梗)600克猪肚200克草虾250克鱿鱼(鲜)100克海参50克火腿75克香菇(鲜)50克
调料:盐5克胡椒粉4克各适量
做法:1.大白菜洗净,切大片,用2大匙油炒软后,先放入炖盅内;
2.猪肚切条;
3.鱿鱼切花后氽烫过捞出;
4.海参洗净,先去腥再切厚片;
5.火腿先煮过再取出切片;
6.香菇泡软,去蒂,分别放置在大白菜上;
7.大草虾剪掉须足,氽烫过捞出,备用;
8.将调味料放入炖盅内,移入电锅或蒸笼蒸40分钟,然后放入草虾再蒸5分钟即可移出食用。
三阳开泰
主料:猪肚300克鱿鱼(鲜)100克鸡腿200克猪腿肉150克
辅料:香菇(鲜)50克竹荪(干)50克莴笋50克油菜100克
调料:蚝油10克植物油15克盐4克白砂糖5克胡椒粉3克各适量
做法:1.猪肚洗净,先煮熟再切片;
2.鱿鱼切花,氽烫过捞出再用;
3.猪腱肉(猪腿肉)、鸡腿切块,烫除血水备用;
4.香菇,竹荪泡软,去蒂,切小块;
5.莴笋先煮熟切条;
6.油菜氽烫过再冲凉备用;
7.将猪肚、鱿鱼、鸡腿、猪腱肉、鲍鱼放沙锅内,加入所有调味料先煮10分钟,再加香菇、竹荪和笋同煮,以小火煨半小时,使其完全熟软入味;
8.放入油菜,煮熟即移出食用
扩展资料: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年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年的由来和习俗是:
1、年的由来:
很久以前,有种怪兽叫“夕”,它在每年的年关都要出来伤人,连保护老百姓的灶王爷也拿它没办法,于是灶王爷上天请来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
神童法力高强,用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劈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这一天正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老百姓为了感谢和纪念年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
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红绸和鞭炮,于是红绸和放在火中烧的竹竿逐渐演变成了家家户户过年时都有的红对联、红鞭炮。这个关于年的传说可说条理清晰、有章可循。
2、年的习俗:
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
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年的习俗演变:
在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时历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正月朔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古人相当重视春回大地、万物更生的立春岁首,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先秦时期中国一些地方传承着在立春岁首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攘灾、除旧布新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雏型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祀的记载。
如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丰富了。
文章分享结束,年的习俗和重阳节的习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