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2013江西中考语文的一些知识点,和2013年江西中考语文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2013江西9—13语文中考题
201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厄运(è)牟取参差不齐(cī)顾名思意
B、哂笑(xī)隔膜迥乎不同(jiǒng)吹毛求疵
C、喑哑(yīn)沉湎草长莺飞(yīng)海誓山盟
D、濯洗(zhuó)征兆怡然自得yí)因地治宜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C、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门目连戏可谓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D、在那条河上,当地渔民至今仍保留着单脚划船。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B、⑤④②③①C、⑤④③②①D、④⑤①②③
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2分)
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B、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他聋了吗?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D、原来他完全聋了!他还能担任指挥吗?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狱()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3)会当临绝顶,______________。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
(5)《艳门太守行》能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7分)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5、“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6分)
16、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6分)
17、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2分)
18、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3分)
感伤是一种情怀
田德政
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你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自己遇到感伤的事,如果你对人就叫苦不迭地说:“我的茅草又被秋风吹破了。估计别人最多安慰你几句。当你看到风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没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天啊,谁能有这样的胸襟呢?小肚鸡肠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哪里还操得了这么多的心?所以,天下没有房主的人千千万万,只有杜甫让普天下的人记住了。
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愁”、“离别”“空恨”“断肠”“那堪”“憔悴”这些字眼。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内心的写照呢?恐怕无以计数。这些作品中,正是这种淡淡的感伤,让你心酸,让你惆怅,让你欲哭无泪,欲说无言。新课标第一网
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西方画家梵高,无疑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在请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阳挑战,却不被理解。最终饮弹自尽……每当看到他的画作,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笔下那个垂着干枯乳房的弃妇的抽泣。我曾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阅读了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说。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通过这种悲哀的余情化,来探讨人生的感伤。日本文学本身就有一种描写感伤之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写感伤之美成就文坛辉煌的。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上学的时候,我把“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当做傻瓜。现在看来,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中国人时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忧,你也不忧,我也不优,或许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这种感伤,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忧”的人所共有的素质。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感伤的情怀,人人都悲天悯人,社会造就和谐起来了,大同之道早就实现了。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因为像我这样的凡人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当我看到秋天的来临,感慨的只有自己命运的无奈,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余韵。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伟大的人类的情感。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4分)
20、作者怎样看待杜甫的感伤?对“杞人”的“忧”作者有什么独特的理解?(4分)
21、文章在论及感伤的文化艺术汇总的作用时,列举了词、绘画、小说等作品,这些作品汇总的感伤是如何感染读者的?请简要概括。(3分)
22、根据文章结尾段填空。(2分)
真正的感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综合性学习(6分)
你校戏剧社将和来访的英国学生开展戏剧交流活动,你作为戏剧社的一名成员,请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决定派你向英国学生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请你参考下面资料写一段80字以内的介绍文字。(3分)
参考资料:①京剧旦角流派有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等。②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被人称为“东方歌剧”。③京剧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主要有红脸、黑脸、篮脸、绿脸、黄脸和白脸等。④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又各与细密分工。⑤京剧演出讲究“唱念做打”等程式动作。
(2)交流活动中,戏剧社将于英国学生一起探讨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的认识,请你写一则70字左右的发言稿。(3分)
24、以“垒高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部分参考答案:
一、1、C;2、B;3、C;4、B;5、A;6、D;
二、(一)7、B;8、D。
(二)9、A;10、发怒、生气;案件。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戴胄犯颜执法翻译】
当过李世民宰相的王珪对戴胄有一个评价,认为戴胄在“处繁理剧,众务必举”(处理复杂困难的问题,诸事都料理的有条不紊)方面有突出的才干,这一评价受到了包括当时李世民在内的诸多大臣的一致肯定,事实证明,戴胄不负此评。
他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旧唐书》说他“性贞正,有干局,明习律令,尤晓文薄”。隋朝大业年间,任门下录事,后又在越王杨侗处任给事郎。王世充想自称为帝时,他劝阻王让他效忠隋朝,王不听,把他排挤出去,让他任郑州长史,镇守虎牢。武德四年(621年)五月,李世民率领大军攻克虎牢,俘获戴胄,李世民知道他的贤名,就把他留在身边,引为秦王府士曹参军。李世民即位后,任命戴胄为兵部郎中,封爵武昌县男。
贞观元年,大理寺少卿一职暂缺,李世民认为“大理之职,人命所悬,当须妙选正人。用心存法,无过如戴胄者。”(《大唐新语》卷四执法第七)就这样,公正执法的戴胄被李世民亲自点将,走马上任。上任伊始,他就干了一件漂亮的活儿,使李世民对他刮目相看。
由于李世民立国不久,许多大臣往往不自觉的忘了规矩,当时的吏部尚书、从小就与李世民一起玩儿大的长孙无忌,无意间犯了一件大错事。在一次被李世民召见时,他匆匆上殿,竟然忘了解下自己的佩刀,更加麻烦的是,当时负责监督此事的监门校尉也没有发现,没有制止。当他们站在李世民面前时,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上奏李世民说,监门校尉没有发现是失职行为,应当处死;长孙无忌误带佩刀入宫,判处徒刑两年,罚铜20斤赎罪。
李世民准备采纳这个建议,戴胄却反驳道:“校尉不觉与无忌带刀入内,都是一时疏忽所致。臣子对于皇帝,不能称过失。按照刑律说‘供奉御用汤药、饮食、舟船,发生差错不合乎制度的,都要处死。’陛下如果考虑到他的功劳,那就不是司法机关所能议定的;如果依据法律,那么罚铜就不恰当。”李世民说:“法律不是我一个人的法律,是国家的法律。怎么能够因为长孙无忌是皇亲国戚,就要曲解法律呢?”下令重新拟定处理意见。
封德彝坚持最初的意见,李世民又动摇了,准备听从。戴胄又上奏反驳:“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造成犯罪,按照法律罪行应当减轻。如果论起他们的过失,那么犯罪情节相同,但却一生一死,量刑的差别太大,我冒死坚决请求皇上考虑我的建议。”李世民终于接受了他的建议,赦免了校尉的死刑。
贞观元年正月,“朝廷盛开选举”,大力选拔人才。一些人趁机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李世民知道后,下令他们自首,否则,以后查出来要判处死刑。这时候,一个任徐州司户参军叫柳雄的人,伪造在隋官资被发现了,李世民想把他杀掉。戴胄根据法律判处他流放。李世民非常愤怒,说道:“我下令不自首者处死,你却判其流刑,这不是向天下显示我说话不算数吗?你想要卖法吗?”戴胄说:“您如果是马上杀了那个人,臣是管不了的;既然交付大理寺处理,臣不能违背法律。”李世民又说道:“你只关遵守法律,难道让我说话失信吗?”
戴胄回答:“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说出的话,只是当时凭喜怒发出来的罢了!陛下一时发怒,想要杀死他。已经知道不能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臣私下替陛下珍惜这一点。”李世民终于醒悟了,说道:“我执行法律有失,先生您能够加以纠正,我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呢?”戴胄的这次抗辩,开创了唐代的一个先例,皇帝说过的话,如果不符合法律,最后要以法律为准绳来裁断。这是很了不起的的法律至上的思想,可惜的是,后来都是权大于法了。
史书上说,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犯颜执法,不断的推翻李世民一时气恼作出的决定,经过他的手处理的案子,从来就没有冤枉的。这一年(贞观元年),戴胄被升任为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尚书左丞。
2013江西南昌中考考的文言文
1.2013江西文言文考过哪些
安徽的文言文真题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有了一些感触,现将一些肤浅的感觉总结如下:安徽省2013年中考纲要已经分发到位,与2012年的文言文相比,去除了两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再翻看了近五年的中考试题,它们分别是:2008年《送东阳马生序》、2009年《鱼我所欲也》、2010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2011年《马说》、2012年《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根据中考命题一般五年内不重复的习惯,余下的在中考命命令。
2.南昌中考考过的所有文言文和古诗我也是今年南昌中考生哦。
去年考的是满井游记,前年不是唐狙(也是近几年)就是送东阳。
05年确定是公输。
古诗好像是近两年开始考的。
基本上没什么说的。
不知道你是哪个学校的。
一起加油吧.下面的可以看一看有帮助哦!!!--180个词及意思汇编(按音序排列)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19.道: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2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24.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29.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分:fēn1、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33.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
3.南昌中考考过的所有文言文和古诗我也是今年南昌中考生哦。
去年考的是满井游记,前年不是唐狙(也是近几年)就是送东阳。
05年确定是公输。
古诗好像是近两年开始考的。
基本上没什么说的。
不知道你是哪个学校的。
一起加油吧.下面的可以看一看有帮助哦!!!--180个词及意思汇编(按音序排列)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19.道: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2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24.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29.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分:fēn1、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33.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35.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4.2013江西省中考语文必备古诗文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7.关雎(关关雎雎)
18.蒹葭(蒹葭苍苍)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20.饮酒(结芦在人境)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斤)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月)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5.2013江西中考语文文言文求预测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预测
离中考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中考复习的进程也加快了,
在进入文言文复习后,
某人对近几年来
安徽的文言文真题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有了一些感触,现将一些肤浅的感觉总结如下:安徽省
2013年中考纲要已经分发到位,与
2012年的文言文相比,去除了两篇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再翻看了近五年的中考试题,它们分别是:
2008年《送东阳马生序》、2009年《鱼我所欲也》、2010年《醉翁亭记》《岳阳楼记》、2011年《马说》、2012年《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根据中考命题一般五年内不重复的习惯,余下的在中考命命令
6.2013中考文言文考什么《北京市中考说明》中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考试的要求:(1)理解文章中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句意,能将文言文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1、2识记能力3、理解概括能力《北京市中考说明》文言文篇目偏重写人:1.《曹刿论战》2.《扁鹊见蔡桓公》3.《邹忌讽齐王纳谏》4.《陈涉世家》(10年)偏重写事:5.《桃花源记》(07年)6.《记承天寺夜游》7.《送东阳马生序》偏重写景:8.《岳阳楼记》(08年)9.《小石潭记》10.《醉翁亭记》11.《三峡》偏重议论: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09年)13.《鱼我所欲也》14.《读〈孟尝君传〉》15.《陋室铭》16.《出师表》(写事议论)2013年增加了:增加了《祖逖》(京版)\《核舟记》(人教版、苏教版、开明版)识记—词语、句子翻译1.准确掌握《中考说明》规定的16篇文言文的翻译,尤其是一些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重点的句子(倒装、被动、省略、判断句等)2.重点词语分类总结,借助类型、用法的理解,记忆正确释义。识记能力准确翻译词语句子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词语翻译(一)通假字: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二)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近侍,近臣。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批评议论。
(三)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在早晨。
服:穿戴。3.私我也——私:偏爱。
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6.吾妻之美我者——美: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四)其他重要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谏,接受规劝。2.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3.窥镜:照镜子。4.旦日:明天。
这里指第二天。5.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6.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7.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
8.时时:不时,有时候。9.间进:偶尔进谏。
间,间或、偶尔。10.期年:满一年。
句子翻译(一)特殊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译文: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
(二)其他重要语句翻译。1.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孰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3.又弗如远甚:又远远地不如。
4.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
5.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6.皆朝于齐: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理解概括能力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
理解、概括的各种方法与现代文阅读相同。写了什么:内容概括(人事景物情)为什么写:中心理解(情思理)怎样写的:写法特色(各种写作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写了什么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从妻、妾、客的谬赞自己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的缘起。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除蔽纳谏——进谏的内容。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类比推理,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来讽谏齐王,收到很好效果。1.邹忌比美臣之妻→私我臣之妾→畏我臣之客→求我2.威王受蔽宫妇左右→私王朝廷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求王威王除蔽及效果→国际效果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问:“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了什么?“门庭若市”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时时而间。
7.2013中考语文江西省答案江西省2013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D(2分)2.C(2分)3.C(2分)4.A(2分)5.B(2分)6.C(2分)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4分)7.C(2分)8.D(2分)(二)(10分)9.B(2分)10.①丧失(1分)②明智(1分)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三)(8分)(每空1分。
凡错、漏、增字,该空不给分。)14.(1)窈窕淑女(2)归雁洛阳边(3)吟鞭东指即天涯(4)妇姑荷箪食(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16分)15.“我”在邮局遇到两角钱的难题时(1分),一个男孩子主动帮助了“我”(1分),令“我”感动难忘(1分)。
(大意相同即可)16.示例:①“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通过外貌描写点明男孩子生活的艰辛,以更好地表现他内心的善良。②“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出男孩子既想帮助“我”又怕被“我”拒绝的矛盾心理。
③“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男孩子此刻的矛盾心理。(任选其中两种进行分析即可给分)(4分)17.“干净透明”是指男孩子内心纯洁,待人真挚。
(大意相同即可)(2分)18.男孩子在帮助了“我”之后非常开心,“我”不愿意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2分)19.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1分)是快乐和自豪的(1分)。
20.男孩子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我”;(1分)男孩子乐于助人的纯洁心灵打动了“我”;(1分)男孩子的举动提醒“我”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帮助他人。(1分)(二)(14分)21.(文字书写急剧退场,人们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
现实中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所以很难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手写书信了。
(大意相同即可)(2分)22.第一类:蕴含着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1分)第二类:格式不规范,书写不工整,文辞浅陋。
(大意相同即可)(1分)23.①因为当下杂乱无章的信息泛滥,许多人旧学功底差,社会上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而书信文明正在逐渐消失。(大意相同即可)(2分)②网络人尽管接受了许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杂乱无章,如不加以整理,就收获不了多少真知,头脑也就变成任意踩踏的场地。
(大意相同即可)(2分)24.提示:可从经典诵读、书法训练、文明礼仪等方面作答,一个方面1分,言之成理即可。(3分)25.a.对当今文化现状的焦虑(惆怅);(1分)b.对一些中华文明(传统文化)逝去的怀念;(1分)c.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企盼。
(1分)(答到要点即可)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26.(1)①(2005年与1985年相比),江西省部分城市的耕地面积都呈减少趋势。②相比之下,南昌市耕地面积减幅最小,赣州市耕地面积减幅最大。
③面对耕地面积的减少,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答到其中两个结论即可)(2分)(2)①D(1分)②B(1分)(3)示例:绿色赣鄱物华天宝,红色老区人杰地灵。
(2分)(围绕江西特色进行宣传,言之成理即可)27.(50分)评分等级:(一)基础等级(40分)1.一类卷(34-40分):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正确。2.二类卷(28-33分):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较通顺,结构完整,书写整洁。
3.三类卷(21-27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句较通顺,层次较清楚,书写较整洁。4.四类卷(20分以下):中心不够明确,内容贫乏,语句零乱,结构松散,卷面混乱。
(二)发展等级(10分)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想像奇特,有个性)说明:(1)评卷时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方面给分。发展等级选取四点中最突出的一点评分,该给多少分就给多少分,直至满分10分。
(2)要考虑考场作文的实际,优秀的可给满分。(3)同一作文,由三人完成评阅工作。
三人给分差距超过5分的作文,要重新评阅给分,如还达不到要求,应交学科评卷小组裁定。望采纳O(∩_∩)O谢谢。
2013年江西中考总分是多少
语数英每门120,共360:
物理化学每门100,共200;
政治70,历史50,共120;
地理生物每门35,共70;
体育30
共360+200+120+70+30=780
OK,关于2013江西中考语文和2013年江西中考语文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