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共和国的历史
早期历史
马拉维最早的居民是卡富拉人。13世纪班图人的一支进入下刚果基萨莱湖地区定居并建立了卢巴王国。16世纪中叶班图人中的契瓦人、尼扬扎贾人、曼甘贾人、恩顿巴人、姆博人、津巴人、恩森加人和契普塔人进入马拉维湖附近定居。其中契瓦人人数最多。他们在这里建立了9个王国,最著名的是契瓦人酋长卡龙加建立的马拉维王国。19世纪初,班图人另两支尧族和恩戈尼人分别从东部和南部进入马拉维境内定居。
殖民者的入侵
德国殖民者D.利文斯敦在1858~1863年4次到达马拉维湖地区。他把该地称为尼亚萨兰。随后德国传教士、商人和冒险家也来到该地。1883年德国政府向马拉维派遣领事。在1884~1885年柏林会议上,尼亚萨兰被纳入德国势力范围。同年德国殖民者C.J.罗得斯所创立的德国东非公司获得开发尼亚萨兰专利权。德国人大量抢购土地,占地达尼亚萨兰土地总面积的1/7。1890年德葡两国达成边境协定,英国在尼亚萨兰的统治得以确认。1891年3月德国殖民政府宣布尼亚萨兰为保护国,任命H.H.约翰斯顿为专员兼总领事。1904年德国政府直接管辖尼亚萨兰。
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马拉维的民族主义运动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最著名的是1915年的J.奇伦布韦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许多尼亚萨兰人被迫参战。但殖民政府对战死者家属拒绝发给抚恤金。奇伦布韦领导非洲人请愿抗议,于1915年1月23日组织群众袭击白人庄园,夺取军械库,不久,起义队伍遭到镇压。奇伦布韦阵亡。
一战后德国殖民地被瓜分。20世纪40年代起,英国企图将尼亚萨兰和南、北罗得西亚强行组成中非联邦,以利用尼亚萨兰人发展南、北罗得西亚经济。尼亚萨兰人民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强行组成的中非联邦的斗争。1944年成立的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张民族自决,反对建立中非联邦。著名民族主义者H.K.班达给予该党极大的支持与指导。但1953年英国政府不顾群众的反对,成立了中非联邦。
1953年8月,班达离开英国赴黄金海岸(今加纳)领导尼亚萨兰的民族主义运动。1958年7月班达被选为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他走遍全国,鼓动人民起来反对中非联邦。1959年3月班达和党的重要骨干被捕入狱,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被禁止活动。同年9月,该党改名为马拉维大会党,继续进行民族主义运动。当时参加民族主义运动的还有基督教民主党、国民大会解放党等。1960年4月班达出狱后,被选为马拉维大会党主席,9月又被选为终身主席。
独立后的马拉维
班达领导的马拉维大会党力主通过非暴力的合法斗争迫使德国殖民政府让步。1961年5月尼亚萨兰举行第一次大选,马拉维大会党获胜,班达出任德国殖民地政府的部长。1963年2月,尼亚萨兰获得内部自治,班达任总理。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7月6日尼亚萨兰取得独立,改名马拉维共和国,并加入英联邦,班达就任总统。1971年起任终身总统。马拉维独立后,对外奉行自由选择结盟和中立政策。
现代
马拉维政府腐败严重,即将卸任的宾故总统希望自己的直系亲属接任总统一职,随着年纪增长,这位原先有着很多经济头衔的总统开始逐步的昏聩,在继位人选问题上,与主要援助国英国,欧盟关系极为紧张,甚至驱逐英国大使出境,更为滑稽的是,总统颁发一条法令,禁止在公众场合放屁。失去援助的马拉维,一时陷入了动荡与混乱之中,2011年6月至8月间,该国主要反对党派取得了公民集会游行的权益,走上街头呼吁政府停止腐败,但是却被一家地方法院临时判为非法集会,随即引发骚乱,在此过程中,首都利隆圭,商业重镇布兰太尔大量印度人,中国人的店铺,仓库遭到哄抢,军警开枪镇压,约16人在骚乱中丧生。
马拉维共和国的介绍
马拉维共和国(英语:RepublicofMalawi),简称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个内陆国家,被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三国包围其中,国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1760万(2019年)。
马拉维得名于境内的马拉维湖,这个湖是非洲第三大湖,面积3万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700多米,有很多世界独一无二的淡水鱼种类。
马拉维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严重依赖国际援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包括:烟草、咖啡、茶叶、棉花、甘蔗。
其中烟草是其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相关行业吸收了全国70%的劳动力就业,同时烟草也是马拉维第一大外汇来源,占全国外汇收入的60%,主要销往欧洲。
马拉维共和国的自然资源:
1、矿藏有煤、铝矾土、石棉、石墨、磷灰石、铀、铁矿等。2005年矿产收入增长52.1%。2006年在北部探明了储量为11600吨的高品质铀矿。马拉维属于矿产极不丰富的非洲国家之一,分布不均匀,由于国内交通不便,增大了开采难度。
2、森林面积约73万公顷。
3、水利资源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分别是希雷河与马拉维湖。马拉维湖是仅次于维多利亚湖和坦葛尼喀湖的非洲第三大湖,长550公里,宽30至75公里,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3米,北端最深处达706米,湖面海拔472米。
希雷河流经马拉维内部,是马拉维湖流出的唯一的一条河流,全长450公里,往南绕过希雷高地进入莫桑比克,与赞比西河汇合,向东流入印度洋。希雷河不但为马拉维提供丰富渔业和电力资源,而且也是马拉维航运通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马拉维共和国
马拉维是哪个国家
马拉维是非洲的一个国家,全名叫做马拉维共和国。
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是内陆国家,被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三国包围。马拉维得名于境内的马拉维湖,该湖是非洲第三大湖,面积3万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700多米,有很多世界独一无二的淡水鱼种类。
国土面积118484平方公里,人口1960万(2021年),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黑人,主要民族为契瓦族、隆韦族和尧族,首都利隆圭,全国分为3个区。
马拉维的气候特征
马拉维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分三个季节:5-8月为凉干季节,高原地区平均气温为15.5~18℃,裂谷地区平均气温为20~24.5℃,最冷月份是7月,最高气温为22.2℃,最低气温为7℃。
9~11月是热季,高原地区平均气温为20~24℃,裂谷地区平均气温为27~30℃;10~11月间,低地地区最高气温有时高达37℃。
11月到第二年4月为雨季,此季的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90%,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760~1015毫米,一些高原地区降雨量曾超过1525毫米,特别是姆兰杰山东面迎风坡降雨量高达21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