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新年纳余庆是什么意思(新年纳余庆的下联是什么)

七月网1820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意义解释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通常认为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新年纳余庆是什么意思(新年纳余庆的下联是什么)

从字面上看,“新年”和“嘉节”都是偏正关系的合成词,意同:新的年节,美好的节日。

“纳”是动词,“享受”之意,“纳福”“纳凉”之“纳”即此意。“号”可以是动词,可以是名词。世人多以为是动词,“预示、意味”的意思。但“号(háo)”作为动词,只有“号叫、哀号”之类的用法,是“叫唤、大声哭”的意思。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

扩展资料: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木具有辟邪之效的说法很悠久,《庄子》描述:“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小小的桃枝赋予了神奇的功效。《荆楚岁时记》记载:“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家家户户门上的桃枝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桃板。

最初在桃符上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或者描绘画像,悬挂于门首,起到祈福避祸之功效。后来在上面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语。

公元964年除夕是一个值得历史铭记的日子,后蜀皇帝孟昶命令一位学士在自己寝室门上的桃符板上题字,学士不敢怠慢,不一刻便题写完毕,孟昶阅览,不满意,于是亲自下笔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一句式工整、吉祥喜庆的诗句。

孟昶的这一笔是历史记载中最早最规范的对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此之后,桃符上除了辟邪之语外,还可以写上迎春纳余的吉祥祝福。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什么意思

这是由孟昶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新年纳余庆的意思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嘉节号长春的意思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孟昶所书的这副对联是题写在桃符上的,题桃符乃古时风俗,元旦(即今春节)那天用桃木板写上传说中的“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驱鬼避邪。

据《山海经》记载,传说神荼、郁垒兄弟俩住在度朔山上大桃树下,这桃树曲蟠三千里,万鬼出没于东北方的鬼门,神荼、郁垒见有恶鬼,便把他们绑去喂虎。于是自春秋战国以来,人们便将神荼、郁垒视作“卫凶”的“门神”。

直至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对联后,桃符就由原来驱魔除鬼的字牌,变为作者用来表达某种主题思想的一种特殊文体,这便是“春联”的开端,一般认为,联语始于五代的后蜀。

新年纳余庆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