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五台山简介资料和传说?五台山简介和传说五台山真实故事

七月网5370

五台山的神话传说

五台山神话传说

五台山简介资料和传说?五台山简介和传说五台山真实故事

1、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夏天到山顶,晚上睡觉都要开暖气,可以想象五台山整个的气候。进入五台山,就感受到了清凉的气息。据说,以前的五台山是很热的,后来文殊菩萨就到龙宫里去借一块石头,叫做歇龙石,很清凉,也叫做清凉石。

东海龙王的五太子他每次去练兵回来,就在歇龙石上休息。文殊菩萨给借走以后,放在五台山,五台山整个山就一片清凉。五太子看到歇龙石没了,就跑到五台山,山太大了,五太子就用龙尾把五个山顶都扫平了。现在的五台山山顶都是碎石头。

2、五台山的首寺——大孚灵鹫寺:东汉年间,白马驮经的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按经索骥寻找到五台山,发现这里的地形与印度灵鹫山神似,就此认定五台山与佛祖有着不解之缘,于是五台山的首寺——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应运而生。

此后,五台佛寺一而十,十而百,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极盛时寺院达到300多座。如今的五台山,依然拥有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

3、五台山——灯笼文殊:康熙当年到五台山寻找父亲,据说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康熙在五台山时,走到了西台下面,就迷路了。后来文殊菩萨化了一座桥,一个老人提着灯笼,来接他。于是五台山就有了灯笼文殊。

4、五台山——带箭文殊:乾隆听说五台山僧人作风不良,想去亲自查看,到五台山,看到一个和尚在河里洗澡,旁边还有许多女人,乾隆一生气,一支箭射过去,和尚负箭跑了,乾隆追上去,到了菩萨顶上,僧人不见了,就看到文殊菩萨背后有一支箭。五台山就有了带箭文殊。

5、五台山——五爷庙

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

很久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

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

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怒。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五台山简介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五台山县五台山风景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佛教名山”。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有这样的形容: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五台山有金五台之称。

五台山有众多的佛塔宝刹。建筑使用材料,有砖塔、石塔、琉璃塔、木塔、铁塔、铜塔、银塔、玉塔、水晶塔等等;建筑形制有车堵波式塔、密檐式塔、楼阁式塔、亭阁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组合式塔;性质有佛塔与墓塔之分。

佛塔中为舍利塔、灵迹塔及一般的供奉塔。墓塔中可分为高僧墓塔与一般性纪念塔;时代上最早的是北魏石塔,以后各个时期均有,最迟的是近年来为五台山圆寂高僧建的舍利塔;规模上大者高56.4米,刺破苍穹,欲与天公试比高。小者仅0.05米,精巧玲珑。

在全国现存佛塔中,圆果寺的元建阿育王塔,塔院寺的释迦文佛舍利宝塔,显通寺的组合式铜塔以及《华严经》字塔,均属珍品。五台山的塔,沿革之久,数量之多,用材之广,形制之全,性质之繁,都是全国同类地区罕见。

扩展资料

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历年来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等荣誉。

五台山海拔很高,虽然处于与北京大致相同的纬度,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春秋季节:4月上旬至10月上旬,平均气温在12℃—21℃之间。冬季: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0℃—10℃之间。

夏天的时候五台山地区夏季湿度大,常有雨水,上山需带雨具。春、秋两季来五台山旅游,需带毛衣、毛裤。若想登东台观日出,得租棉大衣才行。从北边的繁峙、砂河一带翻越鸿门岩来五台山,需注意季节和气候变化。4月以前和11月以后,高入云端的公路有可能被积雪封堵,难以通行,建议走其他南线或西线路上山。夏季是到五台山旅游的较好季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台山(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

五台山的由来

五台山的由来:

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

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

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至于五峰山更名为五台山,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

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和尚,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来。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那里一下就变成了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

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

后来,隋文帝听说此事后,便下诏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

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这就是五台山的由来。

扩展资料: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对五台山的保护建设发展,王儒林始终高度重视,

调研期间,他深入了解五台山悠久的佛教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认真考察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分析研究环境保护、景区管理、文化旅游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古建文物专家交流探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佛教界法师、方丈、住持等人士和干部群众的意见,共商强化保护、加快发展、建设一流景区之策。

他说,五台山是我国古代建筑和佛教艺术的宝库,是佛教历史发展的见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影响深远、弥足珍贵。对历史文物要坚持保持原貌,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适时进行保护、维修、抢救,精心维护修缮,加强文物单位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些宝贵遗产代代传承下去。

五台山革命遗址遗物众多,王儒林瞻仰了毛主席路居旧址,听取老一辈革命家在五台山的革命战斗经历介绍,要求加强对五台山红色文化的学习、宣传和弘扬。

五台山高僧大德辈出,对于弘扬优秀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研中,王儒林与妙江、如瑞、昌善、章样摩兰、静行等佛教人士进行座谈交流,听取对五台山建设发展、弘扬优秀佛教文化的意见建议。他说,五台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佛教发展历史长河中,五台山建寺早,宗派多,高僧大德云集,对佛教传承影响巨大,

五台山历史文物丰富宝贵,地质地形地貌和自然风光独特,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五台山佛教文化传承千年、佛法绍隆。

希望五台山的高僧大德进一步深入研究、潜心修行,深刻理解、继承、发展中国优秀佛教文化,结合新的实际阐发佛教中应时益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

广大僧众要把发扬爱国爱教、爱山爱庙的优良传统,与奉献爱心、关注社会的具体行动结合起来,主动参与社会建设,在促进发展、维护和谐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

五台山在不同历史阶段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大家继承五台山佛教文化兼收并蓄、包容和谐的精神,继续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王儒林还看望了久负盛名、已过百岁的高僧——梦参法师,感谢他为弘扬五台山优秀佛教文化做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台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