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立夏吃什么风俗食物(立春吃什么风俗食物)

七月网1430

一、闽南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1、闽南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意味着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启,立夏后温度会明显升高,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所以我们在日常饮食方面也要顺应节气,下面看看闽南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立夏吃什么风俗食物(立春吃什么风俗食物)

2、旧俗立夏之日,闽南各地均用红糟渗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此俗衍化至后来,变为购买海虾渗入面条中煮食,谓之“吃虾(夏)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红色同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闽南语同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3、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闽南人立夏也要吃蛋。

4、立夏吃蛋含义一:因为蛋的形状圆圆溜溜的,象征着生活圆满,立夏日吃蛋能祈祷夏日平安。

5、立夏吃蛋含义二:是立夏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

6、立夏吃蛋含义三:立夏吃东西最补,吃一枚蛋相当于吃一只鸡,立夏后农事开始繁忙起来,人容易疲乏,吃蛋是为了补充体力。以前生活条件不太好的时候,吃一个立夏蛋,既是辛苦劳作前的犒赏,也是对平安和丰收的企盼。

7、[立夏蛋可以是鸡蛋也可以是鸭蛋]:立夏吃鸡蛋是一种传统风俗,不过在嘉兴地区,立夏蛋里也有咸鸭蛋的身影。鸭蛋性凉,能滋阴清肺,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适用于病后体虚、燥热咳嗽、咽干喉痛、高血压、腹泻痢疾等病。立夏时节的咸鸭蛋一般都是在清明前腌制,到一个月后的立夏正好食用,是一年中的最好的咸鸭蛋。第一批咸鸭蛋是在立夏吃的,这跟端午节的咸鸭蛋意义不一样。

8、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每逢立夏,江南地区的人们都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认为立夏吃鸡蛋能强健身体。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

9、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这样的说法虽然没什么科学根据,但历经世代相传,最终成为立夏的习俗,而且“吃蛋拄心”,这也正与中医理论上的“立夏养心”不谋而合。

10、传统的立夏饭也是有5种颜色的豆子加上大米制作而成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资的丰富,后来变成糯米加上新鲜的蚕豆豌豆春笋,苋菜等一些蔬菜做成寓意“五谷丰登”的意思。

11、颇具仪式感。而且有句老话说,“千补万补,不及立夏一补”,吃立夏饭,还因为这一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昼夜温差大,人体消耗随之加大,身体会觉得疲倦,也更容易生病,需要更注重养生保健。吃立夏饭同时也寄语人们希望一年到头身体健康。

12、立夏果,又称立夏粿,是江西弋阳一带立夏节气的特色食品。在过去立夏是重要的节气之一,人们会聚在一起,妇女们提前一天就准备好立夏果,在立夏当日将做好的立夏果与家人和邻里之间相互赠送立夏果。

13、人们认为立夏当天使用立夏果可以一年消病除灾。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后揉烂,搓成小团子,加入豆芽、豆干、虾皮、豌豆之类的食材一起煮成“立夏粿”,也叫立夏羹。相传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种越多就表示春收越丰富,喜庆有余。

14、“不时不食”,是老祖宗留下饮食养生秘诀,大自然在不同时节提供了不同的食单,吃时鲜的、新鲜的蔬菜,是身心平衡的养生之道。所以民间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即立夏之日,要品尝三类时令鲜食。三鲜一般又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或者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有樱桃、枇杷、杏子(或者是青梅、杏子、樱桃)。水三鲜即海螺、河豚、鲥鱼(或者是鲥鱼、鲳鱼、黄鱼)。

15、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古时的立夏茶又叫七家茶,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妇女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

16、立夏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立夏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所以现代人大多喝一些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茶,如绿茶、龙井茶。

17、民间有立夏日吃乌米饭,到了立夏的这一天,江南地区几乎人人都要吃,据说可以祛风解毒,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虫叮咬之说。乌米饭实际上就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用一种名叫“乌饭叶”的野生灌木叶子,经过清洗搓叶、沥汁,然后按照乌叶汁的比例称好糯米进行浸泡,经过一天一夜的浸泡,雪白的糯米变成“乌黑”糯米,然后沥干乌叶汁,上笼蒸熟即可。

18、闽南有句老话“立夏吃虾面,吃了勿会破病。”意思是说,吃了立夏的虾面,日子过得生龙活虎,不怕夏令疾病攻击。在闽南,有立夏日吃虾面的习俗。据说是由于“虾”与“夏”的.闽南语同音,而虾煮熟后变为吉祥的红色,以此表达对夏季健康不生病的美好祝愿。有的地方还把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也是取其吉祥、发达之意。

19、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糯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

20、锅边也就是鼎边糊。立夏时节,福州人要吃鼎边糊(又称锅边糊),是用米浆涮锅边,再加入虾米、木耳、苋菜、香菇、花蛤等做成的风味小吃。煮鼎边糊,也叫“做夏”。小时候物质贫瘠那时候就特别喜欢各种的传统节日,尤其立夏,家家户户都会熬蚬子汤煮锅边,虽然现在锅边是大家的早餐选择,但30多年前却是很稀罕的美食,我一定要吃到撑才罢手。

21、也因此在我们老福州人眼里,立夏是不二选的最重要的美食了。

22、材料:大米粉250克清水260克辅料:虾仁花蛤青菜葱芹菜和青蒜虾皮紫菜

23、调料:盐鸡精(或者直接用鱼露,其他不用放也成)

24、将大米粉倒入盆中,然后加入清水搅拌成无颗粒状态、热锅少油将葱白和蔬菜放入翻炒片刻加入清水(这个量要多,因为锅边是米糊做的,汤少就容易糊)然后加入其它的配料没有放虾仁也可以加入虾皮之类,鲜美

25、等汤烧开了,舀一勺的米糊沿锅边溜一圈(这里说下,如果是铁锅要薄薄刷下油,我是不沾锅)盖盖子30秒就差不多了,起锅之前撒一些芹菜蒜,放入盐和鸡精调味就好了。

26、福建有些地方,立夏时候还会吃芥菜粥饭。

27、做法分享下,用到的材料有粳米半杯芥菜适量虾皮适量辅料:油一小勺胡椒粉少许盐少许

28、首先米洗净放入饭煲,加入纯净水(比例大概1:9)放入少许油粥品程序,大约90分钟。将芥菜切碎时间剩最后5分钟时候加入芥菜和虾皮、搅拌后加入盐和胡椒粉就好。

29、当然你也可以提前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放入砂锅煮粥也是很好的,砂锅粥是老广的做法。

30、福州和闽南一带,立夏也会吃一碗海鲜面。立夏也是养身体的日子,这对于靠海的福建人来说,用海鲜煮面是最合适的了。

31、材料:福建粉干配料:花蛤鲜虾泡发干香菇黑木耳西芹青蒜葱姜片大白菜调料:福建鱼露盐鸡精胡椒粉料酒

32、首先锅内冷水放入粉干煮开、白菜切细,西芹和青蒜、香葱切寸断、香菇和木耳泡发切细条,煮开的粉干捞起沥干过下凉水备用(这一步防粘)

33、锅内放油将葱白、姜片放入大火爆香加入青菜继续翻炒片刻加入香菇和木耳继续翻炒片刻、最后放入粉干和水以及除鸡精外各种调料、再次煮开后将海鲜放入继续煮开、最后放入芹菜青蒜和鸡精、盐就好。

34、先生老家南安一带还有吃咸饭的习惯,里面加入了各种的海鲜干货,味道真是鲜美极了。俗话说“千补万补,不如立夏一补”,吃立夏饭同时也寄语人们希望一年到头身体健康。

35、材料:大米3杯,白萝卜半根,洋葱小半个(如果有红葱头是最好的了),虾干一把,蚝干一把,蒜蓉适量调料:生抽、老抽、胡椒粉、五香粉和少许的盐鸡精

36、蚝干和虾干是提前浸泡的,将白萝卜去皮切成非常小的丁,洋葱和蒜也切碎,干香菇提前泡发然后也切成小丁。所有辅料经过炒制后能让干货鲜味完全融合在一起。

37、接着将提前洗好沥干水的大米倒入,加入所有的调料继续翻炒均匀,转入电饭煲按照1:1比例加水,选择焖饭就可以了。

二、福建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福州人“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这天家家户户磨米成浆,煮鼎(锅)边糊、摊煎饼“做夏”,祈求风调雨顺、家身平安。大家还将鼎边糊馈赠左邻右舍,寄予联络感情,体现福州人“金厝边银乡里”的情谊。

用蚬子汁为汤,在锅里烧开取其鲜味,再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过去,米浆在锅边烫成干皮后用锅铲刮到汤里,加芹菜、葱、虾皮、香菇等作佐料,烧开后起锅就是一盆滚烫的“锅边糊”了。

每年立夏日,是福州以风味小吃为主的美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磨麦粉、米浆,做煎饼,炊碗糕。碗糕以小碗为模具,抹净油,倒米浆,上面撒些芝麻,将碗上屉,旺火蒸15分钟,出锅将糕从碗中倒出即可。碗糕松、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夏饼,俗称“夏粿”。用麦粉或米浆加以佐料煎成。分甜、咸两种。甜的,以前妈妈给做的都是加白糖的;咸的,加入盐、葱、韭菜或虾皮、肉丁、蚬肉、蛏肉、蛋等;此时刚好是新麦登场,吃夏饼,寓有品尝劳动成果与庆赏农作物丰收的韵味。

在这一天,宁德市市民有着自己特殊的风俗。这风俗主要是体现在食的方面——吃立夏。“吃立夏”是在中午时分吃的。这一天的午餐,人们有吃饼、吃春卷和蝴蝶包(外型类似蝴蝶形状)的习惯,还有一些民众有吃五枣蛋的习惯。

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在蕉城区,群众们将豆芽、韭菜、肉末等混和着炒熟,夹在“蝴蝶包”里,或者用面皮包成春卷吃,由于“立夏”用当地口音念,有点像“塞饱”,有民间玩笑说,这是要吃饱身体以度过炎炎夏日。

寿宁县和霞浦县,立夏这天要吃“立夏糊”,就是把米磨成米浆,与肉末、豌豆、菜干、海鲜、百合花瓣等一起煮成的粥。

而在福安市和周宁县,是把光饼剖开,夹上炒熟的小笋,当地老人说,立夏这一天吃笋,腰腿会硬,会像笋一样茁壮。

屏南县和古田县,立夏是吃用红糟煮的菜,比如红糟肉、红糟田螺、红糟笋等。

客家人吃立夏丸,建宁吃夏糍,泰宁吃韭菜糍,将乐吃夏羹丸,沙县及市区吃喜粿,永安吃薄饼或面食,大田吃米粿,尤溪吃红糟肉和全笋,叫作“接脚骨”。

喜粿,也有人写成习粿,它是由沙县口语化而来,分为馅和无馅两种,传说是战国时期孙膑为瞒过庞涓装疯而特制的食品;作为沙县节令小吃,以前家家户户常在立夏时节制作。当然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中,也不凡经常见到。

客家“硬饭丸”也叫“立夏丸”,是客家祖地宁化地区的一种时令美食。每至农历四月“立夏”时节,宁化的城市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硬饭丸”,以此迎接夏天的到来,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连城,立夏日这天的午餐,家家户户必须吃号称“三宝”的“银豆腐”(先把柚子叶、竹叶烧成的灰掺入盐巴用水煮沸,冷却后倒于陶器缸内,把豆腐放入,让其浸泡数天即成)此乃一宝﹔“银灰蛋”(用黄泥土加盐水拌匀后,把鸭蛋整个糊起来,放进缸内40天即成)此乃二宝﹔三宝是面包。农家人吃完它们后,据说能起到清凉解暑的保健作用。

三、夏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1、立夏饭 2、麦蚕

青麦蚕,也叫青麦团,是上海郊县和江苏启东、海门一带立夏节令食品。将还没成熟的青麦穗揉碎,把带壳的麦粒放入锅里炒熟,去掉壳,放进石磨磨成粉,与糖一起制成寸长像一条条蚕宝宝的条状食物,所以叫麦蚕。

青麦蚕,也叫青麦团,是上海郊县和江苏启东、海门一带立夏节令食品。将还没成熟的青麦穗揉碎,把带壳的麦粒放入锅里炒熟,去掉壳,放进石磨磨成粉,与糖一起制成寸长像一条条蚕宝宝的条状食物,所以叫麦蚕。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脚骨笋实际上就是山上的乌笋。它细细长长的,形似脚骨,烹煮的时候切成三四厘米长的段,不剖开,据说立夏吃了脚骨笋,一年脚骨都健康。

与无锡民间立夏食俗相似,苏州地区有立夏见三新的说法。三新是指樱桃、麦子和青梅,人们先用三新祭祖,然后再自己吃。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要吃七家粥。七家粥是用左邻右舍各家汇集起来的米,加入各色豆子和红糖煮成一大锅粥,再大家一起分食。

立夏这天,闽南家家户户用新鲜的虾子、青菜、猪肉和油面一起煮成虾面供全家食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