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晏殊晏几道两人是什么关系
1、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
2、晏几道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3、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晏几道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细胞,7岁就能写文章,14岁就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进士。
4、晏几道著有《小山词》一卷,存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词在宋初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5、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二、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什么关系
1、晏殊和晏几道两人是父子关系,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因号为小山,被称为晏小山。晏几道生于1038年,卒于徽宗大观四年。在仕途上,没有像父亲一样,官至高位,只做过开封府判官、乾宁军通判等。
2、晏殊和晏几道这一对父子,同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词作对后世都有着巨大影响力。
3、但词作风格迥异,父亲词风是一派富贵雍容气度,儿子笔下则写尽人间深情,且哀婉沉痛、令人心碎。两人的人生境遇、性格表现,更是反差极大。只不过,唯有一品质一脉相承,显示着他们血脉相连的父子关系。
4、晏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北宋大佬。他文采风流,被称之为是“婉约派”鼻祖。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好一种闲雅,又带一点哲思。《珠玉词》词作如其名,如珠如玉,也恰恰符合晏殊富贵君子形象。词风清丽温婉、含蓄圆融。
6、而除了擅长词赋外,晏殊还有出色的政治才能。他辅佐宋真宗和宋仁宗两朝皇帝,治理国家。对外平叛乱,对内理政局,政绩卓著。
7、而且,在教育方面,造福一方,更为人称道。晏殊在地方任职时,重设官学和书院。所谓“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就是赞扬晏殊这方面的贡献。
8、但晏殊死后,儿子们没能继承父亲在官场上的辉煌,晏家风光不再。
9、晏殊的第七子晏几道,也是词坛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文名不弱于父亲,词作的文学性,甚至青出于蓝。
10、后世对晏几道的词作评价也很高。清陈廷焯评晏几道的词,是“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右”即高过的意思)
11、尽管词作备受推崇,但晏几道的人生境遇却远不及父亲晏殊。一生贫困、仕途多舛,最多也就做个贫苦小官。神宗年间,还曾因变法被无辜牵连,坐了一场冤枉牢。
三、北宋诗人晏殊和晏几道被称为“大小晏”,他们什么关系
1、北宋诗人晏殊与晏几道是父子关系。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因为他们都驰名北宋的文坛,为了区分,便被称为“大宴”“小宴”。
2、晏殊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自幼聪明灵慧,十四岁时科举考试便被赐为同进士,入朝为官,做过右谏议大夫,兵部尚书等,死后被封临淄公,赐谥号元献,世人称之晏元献。晏殊为官清正,在任职期间,非常重视书院的发展,亲自扶植书院的建设,同时与同僚一起改革北宋的教学内容,在县,州中也设置官学,为北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3、晏殊少时开始爱好文学,能诗善词,尤其擅长小令,作品很多,晏殊本人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晚上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为北宋的文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还被世人称为“宰相词人”。晏殊的词吸收了“花间派”和典雅流丽词风,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代表作有《珠玉词》,《浣溪沙》等。
4、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也是北宋著名的词人。
5、晏几道少时家境富裕,如同所有官宦家庭子女一样,科举出身,仕途顺遂。待到晏殊去世后,晏家家道变落寄了,中途因为晏几道牵扯“王安石变法”的变动中,还因为“反对新法”而入狱。虽然后面皇帝释放了他。但是却因为种种打击,丧失心气潦倒落魄。已是壮年的他沉迷于诗酒中,写下了不少名作。
6、晏几道的词善于表达直率的情感,描写爱情生活的画面,属于北宋婉约派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词风造诣比晏殊要高,工于言情,感情深挚。他著有《小山词》一卷,这里面淋漓尽致的演绎了诗词人的纯情痴意,表达了晏几道真挚,执着有深婉的情感。
7、晏殊晏几道父子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是对北宋的文坛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作品也是后人学习研究的典范。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