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盘阵列 数据恢复
分类:电脑/网络>>电脑常识
以前只有一块硬盘使用,现在我买了一块硬盘想做REID1,我以为做REID1以后所有数据在两个盘里都是一样的,但是我做了却乱套了,以前的的硬盘里的数据哪里去了呀?
怎么做了REID1以后,系统不能启动,硬盘一个分区也找不到呀?
是不是做REID后,硬盘上以前的数据会完全消失呀?
现在选择IDE磁盘阵列卡(IDE RAID卡)来确保数据安全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正确使用IDE
RAID卡也是个学问。下面我们就以采用HPT370A/372控制芯片的Rocket100 RAID卡为例来给大家做些讲解常见故障与技巧。
先找一个空闲的PCI插槽将该卡***去并将硬盘用硬盘线和该卡安装连接好,安装完适配卡后,在启动计算机的过程中,你会看到该适配卡已成功安装并被系统识别。而在系统开机时,其控制器的BIOS会显示硬盘状态的信息,按CTRL+H即可进入结构非常清楚的设置菜单,在这里你可以设定磁盘阵列:两个硬盘可以选择条带模式(RAID
0)和镜像模式(RAID 1),有三块硬盘的话只能选跨越扩充或条带模式,而四块就可以选跨越模式、条带模式或条带结合镜像模式(RAID
0+1),而选用RAID 1的话硬盘必须进行同步化。
RAID卡被识别后,板上BIOS开始检测连接设备。请注意屏幕上出现的设备,如果所连接设备全部被正确扫描出,则说明设备已正确连接并被系统识别,再安装好驱动之后你即可使用RAID功能了。而如果其中有的设备没有被识别出,你可打开机箱,将所连接设备的电源线是否插牢,必要时换一个电源插头试一试;所连接设备的数据线是否正确连接并已插牢,必要时换一根数据线试一试;如果一根数据线上接有两个设备,请确认这两个设备的主从跳线是否设置冲突(一根数据线上的两个设备必须为一主一从)。
考虑到系统的操作性能及磁盘的利用率,我们建议你最好使同样容量的硬盘。但你如果一定要用不同容量的磁盘,需要注意的是整个阵列的容量要由该阵列中最小容量的硬盘决定,例如在由3个磁盘组成的RAID
0阵列中,总容量等于最小磁盘的容量的3倍。在RAID
1阵列中,目标盘的容量不能小于源盘的容量。该阵列的总容量就等于最小磁盘的容量。但是JBOD是个例外,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容量的硬盘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单盘。
RAID卡是即插即用设备,所以,你不必改变系统CMOS。系统会自动指出中断及端口的地址。而在CMOS设置中将所有设备处于none或unstalled状态时,即可将IDE
RAID卡设为启动卡;或将SCSI设备调为启动序列的第1位,也可将RAID卡设为启动卡。
如果一个RAID级别被破坏了,可以按以下操作进行检查:先关闭计算机的电源,检查硬盘电源的连接,以及数据线是否与硬盘和RAID控制卡连接正常再重新开机;如果以上操作仍不能解决问题,可能是硬盘的问题,对于RAID
1和RAID 0+1,可以用一个新的硬盘将已经被破坏的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备份,所有的数据都不会丢失的。对于RAID
0和JBOD,必须先删除原有的RAID级别,再进行RAID创建,但要注意,此动作会使硬盘的所有数据丢失,所以,对RAID
0和JBOD,请务必经常对数据进行备份。
终于知道怎么做了,和大家一起分享啦!磁盘阵列简单的理解是能够实现对磁盘有较大的容量需求并且有很高的存取速度,具有容错能力。
磁盘在阵列时需要阵列卡又称READ卡,阵列卡阵列模式有两种READ0和READ1
要进行磁盘阵列时需要阵列卡数据线
把阵列卡插在PCI插槽上,正确的的用数据线,把磁盘与陈列卡连接起来。启动机器,自检过后会在屏幕上出现PRESS CONTROL+F
等字符,这时按 CONTROL+ F进入磁盘阵列界面。
第一项是(AUTO SETUP.....)我们就要在这里进入阵列,用方向键选择阵列模式,看不懂英文的话,当你选择某种模式时,观察一下磁盘
使用空间会有变化,都是成倍增长或者减少,在算一下阵列磁盘的总容量,就可以判断我们使用的是那种模式了,不过不准确。我这里选择 String
(就是REDA0模式了)保存、退出。在确认时提示用CONTROL+ Y。
进入系统以后,打开设备管理器会看到 READ/SCSI/....等字面和安装新硬件的方法一样安装它。
在“我的电脑”右键选择“管理”→“磁盘管理器”会看到在本地磁盘下面有一个大容量并且状态为
未指派的磁盘。先对它进行格式化选择文件系统,点右键
“新建分区”按照提示操作完成。可以把它指定一个盘符作为一个磁盘来管理。也可以作为一个卷把它放在某个磁盘里作为一个文件夹来管理的。如果文件系统是NTFS时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我们常见的主板自带的阵列芯片或阵列卡能支持的模式有:RAID 0、RAID 1、RAID 0+1。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它将所有硬盘构成一个磁盘阵列,可以同时对多个硬盘做读写动作,但是不具备备份及容错能力,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在理论上可以提高磁盘子系统的性能。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可以提高磁盘子系统的安全性,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但它无法扩展(单块硬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严格意义上说,不应称之为“阵列”。
3) 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镜像。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不能称之为经济高效的方案。
常见的阵列卡芯片有三种:Promise(乔鼎信息)、highpoint、ami(美商安迈)。这三种芯片都有主板集成或独立的阵列卡这二种形式的产品。我们主要用到的是Promise阵列卡,经过测试在无盘中稳定,并且不容易坏Promise常见的阵列芯片有:Promise
Fasttrak 66、Fasttrak 100、Fasttrak 133、20262、20265、20267、20270、Fasttrak
TX2、Fasttrak TX4、Fasttrak TX2000,TX4000.Highpoint常见的阵列芯片有:highpoint
370、370a、372、372a。AMI/ LSI Logic MegaRAID这种芯片的产品我们用得很少,现在知道的有艾崴
WO2-R主板上集成了American Megatrends MG80649控制器,其阵列卡的产品也没有使用过。
1)用来创建磁盘阵列的硬盘一般需成对使用。
2)强烈建议使用型号、容量、品牌均一致的四个硬盘来做阵列。
阵列卡和一部分集成的阵列芯片支持双阵列,当您使用四个硬盘来做阵列时,建议设置为双阵列。但如果主板集成的是Promise类芯片,几乎都不支持创建双阵列。(4)、没有安装对应的阵列驱动程序或驱动程序不对,而又设置为由阵列启动时,NT服务器启动时将会蓝屏。任何创建阵列或者重建阵列的操作都将清除硬盘或者阵列上的所有现有数据!
阵列卡的作用,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加快网吧的速度,本为一个IDE的硬盘在带30以上就会造成瓶颈,速度就会慢下来,想提高速度一定得做阵列,这样不但速度快,以后加机器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阵列的一个误区就是大家还是把磁盘分开来看,作为阵列,你只能把做阵列的硬盘当成一个大的硬盘!在拷盘前我们用SFDISK(或者用其它分区软件,不用FDISK.EXE,因为FDISK.EXE只认80G,而一般做阵列后,硬盘都大于80G)对其进行分区,然后用GHOST将盘刻到阵列硬盘上面!
只要硬盘的位置与数据线不脱离,阵列卡如果换同名的阵列卡,其内容是不会改变的,因为阵列卡中相关参数设置保存在了硬盘当中。
二、磁盘阵列数据恢复
造成磁盘阵列数据丢失的原因主要有:
专业数据恢复公司效率源一般是这样做的:
在对硬盘中的数据进行恢复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使数据恢复过程更加安全,避免造成数据的二次伤害。
1、首先,需要准确判断硬盘故障,可以依据硬盘使用者在硬盘出现故障前得使用扫描,再结合硬盘硬盘的故障表现以及丰富的经验综合判断。
2、对于硬盘相对正常的软故障,能够镜像的尽量采取镜像技术先镜像一份,镜像工具也尽可能选择DOS下的工具,或者先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再使用WINDOWS下的工具来进行处理,镜像工具必须达到STOS方式来进行,当然对某些特殊的个案,还需要使用校验方式进行。
3、对于没有任何数据恢复操作经验的人来说,在硬盘数据出现丢失后,应立即关机。不要再对硬盘进行任何写操作,否则会增大修复的故障,也影响到修复的成功率。
另外在数据恢复之前,可以首先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备份当前能工作的驱动器上的所有数据
2、调查使用者。询问在数据丢失之前发生的事情,是否有其他的应用程序对硬盘进行过操作。
3、如果可能,备份所有扇区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4、手头要有一个号得扇区编辑工具,如WINHEX就是一款不错的基于扇区的编辑工具。
5、尽可能多地得到最后使用者的关键文件信息。
实例的话你还可以看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9446872.html
三、磁盘阵列数据全部丢失了,怎么恢复
估计是RAID信息紊乱了。需要重组RAID才可以恢复数据。不要初始化,如果操作了,会对硬盘造成二次破坏,建议对硬盘做好顺序标记,这个需要专业人士分析硬盘盘序,条带大小,循环方向,重组才能看到数据。具体可以看我空间的文章如果自己动手有困难可以看我个人信息联系
磁盘阵列恢复和磁盘阵列恢复 详细教程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