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政府工作报告31个核心数据(2021政府工作报告关键数字)

七月网2170

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知多少答案

以下是政府工作报告知多少的答案,点击展开,可以按“Ctrl+F”搜索关键字找答案。

政府工作报告31个核心数据(2021政府工作报告关键数字)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今年将深入推进(),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A创新+互联网 B中国创造+互联网

C中国制造+互联网 D双创+互联网正确答案:C

3.简除烦苛,(),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C削减审批 D释放活力正确答案:B

4.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

A 5% B 2% C 4% D 3%正确答案:D

5.今年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具体采取三项举措:一是();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

A全面实施营改增 B全面实施三证合一

C全面实施简政放权 D全面实施一照一码正确答案:A

6.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A品牌 B时代 C工匠 D大众正确答案:C

7.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适时启动()。

A“深港通” B“沪港通” C“沪伦通” D“深伦通”正确答案:A

8.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A 300 B 500 C 400 D 600正确答案:D

9.加快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学杂费。

A高中 B初中 C小学 D中专正确答案:A

10.大力推行(),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A简政放权 B政务公开 C互联网+政务服务 D政务清单正确答案:C

11.建设一批(),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A智慧城市 B光网城市 C数字城市 D互联网城市正确答案:B

12.今年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元。

A“420” B“410” C“400” D“390”正确答案:A

13.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结算。

A本地就医 B异地就医 C跨省就医 D跨市就医正确答案:B

14.为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将采取三方面举措:一是();二是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三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A强化个人创新主体地位 B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C大力弘扬创新文化 D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正确答案:B

15.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时代。

A大众消费 B个人消费 C绿色旅游 D大众旅游正确答案:D

16.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A绿色B宜居 C青山绿水 D现代正确答案:B

17.“十三五”时期,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

A 80% B 70% C 60% D 50%正确答案:A

18.“十三五”时期,要深入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C以创新为核心 D以人为核心正确答案:D

19.“十三五”时期,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发展。

A分享经济 B绿色经济 C新动能 D新经济正确答案:A

20.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A贫困 B富裕 C中西部 D沿海正确答案:A

21.“十三五”时期,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

A差异化 B标准化 C规范化 D统一化正确答案:B

22.为政之道,()。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A民众为本 B民生为本 C民生改善 D以民为本正确答案:B

23.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扛在肩上,把万家忧乐放在心头,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A高效 B民生 C创新D制度正确答案:C

24.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

A 1231 B 1200C 1310 D 1312正确答案:D

25.2015年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万户。

A 1.4 B 1.3 C 1.2 D 1.1正确答案:C

26.到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增”。

A十二B十一 C十 D十三正确答案:A

27.2015年,政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新设广东、()、福建自贸试验区。

A浙江B天津 C山东C重庆正确答案:B

28.2015年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一照一码。

A五证合一B两证合一C三证合一D证照合一正确答案:C

29.下列哪个词首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

A工匠精神B新业态C沪港通D双引擎正确答案:A

3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共64次提到(),几乎等于前两年报告中被提到次数之和。

A“创业”B“创新”C“中国制造”D“结构性改革”正确答案:B

此外,如需手机流量还可以参加百度旗下百度钱包举办的一分钱专享活动获取流量https://1.baidu.com/?invite_code=V2P6KT68此活动中就有联通50m、电信30m、移动30m国内通用流量。打开活动链接,滑动页面找到所需的流量,只需一分钱就能买到,购买后72小时内就可以生效,百度官方正规活动。

二、2018年株洲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解读

2018年株洲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解读

1.企业成长“十百千”工程: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培育1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10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100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

2.中国动力谷:发挥轨道交通、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优势,通过创新驱动、产业集聚,打造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三大千亿产业集群。

3.IGBT:即“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主要应用于船舶、高压电网、轨道交通等大功率电力驱动设备中。IGBT芯片技术是电力电子行业中的“心脏”和“大脑”,控制并提供大功率的电力设备电能变换,可有效提升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4.十一连丰:从2004年到2014年,连续十一年粮食丰收,粮食产量稳定在184万吨。

5.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6.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7.三供一业:企业生产、生活中的供水、供电、供气和物业管理。

8.国家“三大战略”:2014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9.一带一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

10.两供两治:供水、供气和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

11.三个基本行动:2013—2015年,基本关停淘汰立窑水泥等6类行业的污染企业和土法炼焦窑;基本拆除城区烟囱,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基本解决株洲市城区湘江污水直排问题,实现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标。

12.“五小”水利工程:即小水库、小山塘、小机埠、小渠道、小河坝。

13.一轴一带:即株醴城镇发展轴,湘江城镇发展带。

14.定制公交:也称商务班车,是从小区到单位,从单位到小区的一站直达式班车。

15.“四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廉洁型政府。

16.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7.三个率先: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8.四大攻坚战:产业振兴攻坚战、县域崛起攻坚战、城镇扩容提质攻坚战、两型示范攻坚战。

19.三证合一:企业设立登记时,把需要依次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合并到一起办理,实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并联审批,统一发证”。

20.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21.五城四基地:“五城”即轨道科技城、航空城、汽车城、服饰城、陶瓷城,“四基地”即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和健康食品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

22.自主创新示范区“6+4”政策:“6”即向全国推广实施的6项先行先试政策,包括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政策、鼓励创新创业税收试点政策、股权激励试点政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点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试点政策、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建设。“4”即向所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实施的4项先行先试政策,包括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法人合伙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企业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

23.万名人才计划:从2014年开始,用5年时间,主要在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引进、培养1万名促进经济转型、推动产业进步、带动行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万名人才计划包括领军人才计划、重点产业人才计划、公共服务人才计划和蓝领精英人才计划。

24.园区“五个一批”:储备一批配套到位的工业土地、引进一批企业、开工一批项目、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做大一批投融资公司。

25.工业地产:以产业为依托,以地产为载体,以工业楼宇、工业厂房、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用房为主要开发对象,按照国家通用标准及行业规范要求统一设计、建设,集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为一体的工业物业。

26.创新创业园区“146”工程:2015—2016年,重点建设10个创新创业园区,建成4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引进600家企业入园。

27.流通产业“1511”培育工程:从2015年开始,到2020年,培育1个年销售过1000亿元的城市商圈即中心广场商圈,5家年销售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年销售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100家年销售过亿元的重点流通企业。

28.农业产业升级“十百千”3年行动计划:即“十企百社千户”计划,重点扶持10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农民合作社(含农机合作社50家)、1000户家庭农场。

29.“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由袁隆平院士指导实施,推广超级稻种植示范项目,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目前在醴陵、攸县、株洲县、茶陵四县市开展示范工作。

30.一核三轴三带:“一核”即株醴都市区,“三轴”即株醴城镇发展轴、湘江城镇发展轴、长株炎城镇发展轴,“三带”即潭株醴城镇带、衡攸萍城镇带、衡茶吉城镇带。

31.“1349”城镇发展分区:1个都市发展片区、3个县城融合发展片区、4个城镇簇群发展片区、9个城乡统筹片区。

32.一体三极:“一体”即主城区,“三极”即云龙新城、东部新城和南部新区。

33.一江两水:即湘江,洣水、渌水。

34.五位一体、四化同步:“五位一体”即县城建设、工业园区、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同步安排,同步部署,一体推进。“四化同步”即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5.“213”示范工程:2个美丽乡村综合示范点,10个新农村示范片,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36.一江四港:即湘江,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霞湾港。

株洲市2015年“五个十”重大项目计划

2.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段、站场及铁东路核心段建设工程

3.湘江大道(S210株洲市王家坪至朱亭)

3.南车株机整机扩容、新品研发及产业化工程

4.南车株所核心部件及新材料产业化工程

5.高性能超细硬质合金生产线技术改造(株硬精密工具产业园)

10.信息产业园【微软创新中心、大汉惠普软件(湖南)产业园】

三、萧山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在异常困难的经济形势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克服了种种困难,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4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可比价),人均生产总值达1.26万美元。财政总收入137.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53亿元,分别增长8.1%和10.1%。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4.2∶ 62.4∶ 33.4,增加值分别增长5.5%、7.9%和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20.45亿元,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69亿元,增长16.8%。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化率达到66.4%,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60.78平方公里。市政和交通道路总里程2510.6公里,公交普及率100%,自来水覆盖率98.7%,中心城区污水纳管率90.2%。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12%,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3%。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3天,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390元,分别增长10.5%和10.8%,高于GDP增幅。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703.59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3.83平方米和75.09平方米,汽车保有量18.6万辆。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404.38亿元,增长5.8%;自营出口56.2亿美元,下降16.5%。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两项指标未实现年初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但均处于省市领先地位。

1.及时有效采取一系列措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不断巩固。

创设有效载体为企业送温暖。建立重大工业问题协调例会机制,开展向千家企业送温暖专项活动,提升企业家信心指数。扎实开展项目推进月、半年目标竞赛月、企业服务月活动。取消、暂停、降低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76项共计1.09亿元。减征企业社会保险费2.1亿元,发放稳定就业及职工在岗培训补贴1.45亿元。财政扶持企业资金3.6亿元。成立区法律服务产业发展中心,组织律师为企业上门服务。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工作,提升企业家素质。

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拓市场。安排1亿元资金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举办和承办中国国际化纤会议、药店博览会、网货交易会、羽博会暨首届萧山国际羽绒节、动漫节等重大节庆会展活动,进一步打响华东会客厅品牌。支持和帮助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展销活动。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立区文创办,推进区文化创意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拓展网上市场,新增第三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1397家。开展扩内需、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举办首届购物节,实施政府消费资助6350万元,发放各类消费券4800万元。落实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实现销售额2.47亿元,补助资金2887.3万元。旅游业率先回暖,举办首届萧山国际旅游节,湘湖景区功能配套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8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8亿元。

拓宽多种渠道保障发展要素。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重点关注企业资金链,发挥政府协调作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应急专项资金累计使用65亿元,率先发行6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权基金,实行区百强企业主办银行制度,开展金融仓储试点工作,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新增上市企业2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33.22亿元,增长37.8%。强化用地保障,筹措各类用地指标2.78万亩,实施土地开发整理5287亩,新增耕地4237亩,盘活存量土地2031亩,建设标准厂房145万平方米。收储经营性土地7100亩,出让2658亩,成交金额122.5亿元;工业用地挂牌出让6062亩,增长20.7%。土地出让金收缴率达100%。积极开展四类项目规划修改和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优化创业环境,加快留学人员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管理服务中心,鼓励大学生和海外留学人员来萧创业。

2.逆势而上促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效提升。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制定九大产业升级培育规划,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和传统优势产业等技改扶持力度。出台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吉奥星旺顺利下线,实现整车制造零的突破,青年莲花轿车、东风裕隆和万向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展顺利。深化四大科技行动,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18家,授权专利1755件,其中发明专利66件。高新技术产业完成销售产值453.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556.71亿元,产值率16.2%。制(修)订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2项,新增国家级标准化委员会2个、中国驰名商标8件、省级名牌产品13只。14家企业进入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28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11家企业被列为全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完善工业功能区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化纤纺织产业基地列入省级现代化产业集群试点,河上镇被命名为中国包装名镇。五大农业发展良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总部经济发展加快,农业发展大厦开工建设,新建区外基地7万亩,累计225万亩,新增区外农产品销售窗口5家,累计225家。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9.72亿元,增长15.2%,其中工业投资183.35亿元,服务业投资193.22亿元,分别增长12%和26.2%。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4个。新兴产业投资明显增加,机械汽配行业完成投资28.04亿元,增长31.4%。15个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争取中央补助资金5606万元,42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申通快递华东分拨中心、三江农副产品配送中心、银隆世贸中心建成开业,新农都物流中心奠基。旅游1010工程18个项目开工建设,投入资金62.7亿元。完成房地产销售额141.52亿元,增长113.4%,实现建筑业产值697.22亿元,增长20.4%。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创新招商模式,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联络处,发挥驻点招商优势。在台湾等地举办产业环境推介会等大型招商活动,与台湾产业界在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等领域签订了10个框架协议。实际利用外资7.73亿美元,继续位居全省区(县、市)首位,到位市外内资45.61亿元。引进日立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及中国兵器集团等一批央企。国际创业中心被列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外贸扶持资金从30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出口降幅收窄。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12个,境外总投资5674.88万美元,境外工程承包劳务营业额2.86亿美元。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印染、羽绒企业中水回用量达8万吨/日,实施节能技改项目109个,总投资3.65亿元,7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太阳能阳光屋顶计划和LED十城万盏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完成截污工程投资4.1亿元,新建区镇两级干管103公里、泵站19座。市级工业污染源核查抽测和省级飞行监测达标率均达到80%以上。投资2.9亿元完成12家热电企业脱硫,非电锅炉脱硫整治有序推进。生态区建设和创模复检工作扎实开展,新增2个省级生态镇,实现市级以上生态镇街全覆盖。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COD排放标准提高到100mg/L,实现稳定排放。污泥处置水平全省领先。殡葬改革成效显著。

3.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化。

新城和组团建设有序推进。大江东新城建设实现新突破,发展战略规划和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顺利实现撤镇设街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组建。江东大道一期、红十五线三期、梅林大道北伸建成通车,机场公路、江东大道二期、钱江大道等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干线线位基本确定,杭州湾2000吨级实验性临时码头前期工作有序开展。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新城)实际利用外资3.01亿美元,到位市外内资8.85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93亿元,财政收入30.13亿元,增长38.4%。引进世界500强瑞士ABB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娃哈哈营销中心、中国移动TD产业园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江东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申报成功。编制完成江东新城概念性规划。江东二期征迁顺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共实现投入7.1亿元。临江新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3.8亿元,增长29.9%;工业性投入36亿元,增长25.1%;实际利用外资7361万美元,增长43.1%。引进三一重工、东风商务车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城规划编制全面推进,新增道路14.7公里,临江商贸城、安置房三期建成,科技文化中心、安置房四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空港新城概念性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易址项目获批,并完成征迁。机场一期噪声区处理、义南横河改线前期征迁工作平稳完成。前进工业园区完成启动区二纵二横道路建设,总投资73亿元的11个工业项目落户,安置房建设完成。钱江世纪城控规获批,征迁任务提前完成,建成安置小区23.42万平方米,奥体博览城开工建设,外环西路、振宁路西伸等3条道路建成通车。湘湖新城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二期征迁与土地收储加快推进,二路六线一堤等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二址一村景点建成开放。组团“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路网交通日趋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完成《萧山区综合交通规划》、《机场路城市经济带概念性规划》等15项规划。“12881”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时代大道、外环南路三期等10个项目建成通车,通城大道等快速路网征迁启动。浦阳互通、渔浦大桥等一批南部交通基础设施竣工。建成道路50.7公里,完成区本级投资49.5亿元。杭甬客专征迁基本完成,杭长客专、越江隧道、杭黄客专线型得到优化,白鹿塘货场完成前期报批手续。铁路萧山站升格为杭州南站,顺利承接杭州东站过渡任务。地铁1号线完成征迁,2号线征迁工作稳步推进,累计5个站点开工。完成电网投资8.3亿元,新增电力主网变电容量126万千伏安、送电线路110公里。江东水厂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40%。实施楼塔溪、进化溪二期、径游江一期单边总长33.46公里溪流整治。完成9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30座农村桥梁改造。西水东引配套工程进展顺利。水利建设获省“大禹杯”金奖。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实施城市管理三年接轨行动计划,编制完成城市管理、户外广告、亮灯、环卫四个专项规划。数字城管一期工程试运行。实施城区停车新政,整合扩大停车资源,新增停车泊位1538个。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巩固“四小车”整治成果。新组建3个城管执法中队,执法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垃圾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5%。完成城区8座公厕升级改造。深入开展“最清洁城乡”工作。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出台加强转制社区建设和管理扶持政策,城厢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城市有机更新步伐加快。城区畅通工程2009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公交线路不断优化,设施日趋完善。高速公路沿线综合整治顺利推进。建成道路两侧生态带73.2公里。新增城市绿地25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3%。姚江河、罗婆桥横河整治基本完成,北塘河整治有序开展。加强城区地下管线经营管理。完成何家弄等4条支小路整治和育才路与金城路等2个交叉口改造。城区“退二进三”、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拆违控违力度不断加大,共拆除违法建筑51.6万平方米,其中拆除新违建12.1万平方米,历年违建39.5万平方米。

新农村建设更加深入。健全完善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年行动计划。“村企共建”实现村村全覆盖,到位资金3526万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1.67万亩。新增股份经济联合社44家、省级无公害基地31家、市级以上星级合作社6家。“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总筹资额380万元。落实债务管理责任制,农户集资款化解率达100%。新创农村示范村9个、农村整治村50个。浦阳桃北新村通过全国农村首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验收。“星光老年之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150个村建成村级社区服务中心。38个村完成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完成农民素质培训4.12万人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62万人,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全面开展。

4.更加关注民生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就业和民生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工作。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有效开展劳资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租用场地经营企业工资保障金制度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净增职工养老保险4.51万人、医疗保险4.19万人、工伤保险4.54万人、失业保险2.16万人、生育保险2.18万人。新农合人均筹资额度提高到360元,参合人数达80.92万人。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00元和300元,为1.1万户低保户发放低保金5037万元。70-89周岁老年人生活补助标准从60元提高到80元,4万余老年人共获补助金4200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4.7%。对300户农村困难家庭实施住房救助。出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实施办法和部分退伍军人生活补助办法。区老年颐乐园列入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新建慈善分会6个,新增企业留本冠名基金8140万元。

教育文体卫生等事业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银河小学、汇宇小学投入使用,湘湖小学、城南初中迁建完成选址。启动学前教育创强工程。扩大教育资助范围,发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资助券。博物馆新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档案新馆完成建设。全国首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基地落户萧山。《萧山年鉴》获全国一等奖,《萧山市志》第一卷出版。举办区第八届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承办全国技巧啦啦操锦标赛和全国女排联赛等体育赛事。2个镇街创建成为省体育强镇。5个项目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推进农村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区一医院门诊综合楼、区二医院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区三医院一期、区中医院改扩建工程有序开展。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改革试点工作。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新创建卫生强镇街6个。出台计生“三免一减”政策,开建区优生两免服务中心。计划生育率99%,人口自然增长率2.63%。,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完成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换发第一阶段任务,宗教形势保持稳定。

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强化。坚持区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活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国庆60周年期间安保信访稳定目标。深入推进社会治安整治、打击整治“两抢”犯罪大会战和“四打两整治”专项斗争,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明显减少,刑事发案、命案和“两抢”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分别下降1.37%、15.63%和12.73%。200人以上企业均组建调解委员会,成立全国首个农村“和事佬”协会。深化普法宣传,加强法律援助,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建成避灾场所95个。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分别下降6.35%、4.4%、7.75%和18%。工矿企业无较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道路隐患点段治理,设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资金。消防安全总体形势平稳。规模以上企业全部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验收,率先在全省实现特种设备安全信息监管网络镇街全覆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创建3个食品安全示范镇街,药品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十小”行业整治与规范工作深入推进。

十件实事顺利完成。完成城区失管房改善和老小区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年度计划。区第四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开工;3家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12家在建;建成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96家,在建84家。完成西门等3家农贸市场改造,区属国有农贸市场改造全部完成,56家镇街级农贸市场改造启动。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萧绍区域(萧山片)印染化工行业污染整治通过省政府验收;南片截污纳管一期工程扎实推进,完成总工程量的70%,建成泵站2座,3座泵站开工建设,埋设管线12公里。净增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员6.93万人。完成西入城口、金鸡路北伸等15项地铁2号线替代道路工程建设。人才大厦开工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工程竣工。王有史地块及三组团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11.43万平方米房屋结顶;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发放781户,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城镇低保标准两倍、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帮扶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就业1175人,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年收入4239元,增长14%。完成通惠路等11条城区道路架空线“上改下”整治。

5.全面加强民主法制,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

依法行政深入开展。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31件、政协提案291件,办结率100%。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和网上信访8.17万件人次。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区政府常务会议实行视频直播。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权力阳光运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中国加拿大社会统计合作调查。建立民生商品价格信息公开制度,强化政府价格监管。

行政效能建设扎实推进。实施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评估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大力推进投资项目代办制,全年受理代办项目407个,投资总额250.6亿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企业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承诺时间上限从原160天压缩到110天以内,新增48个行政审批和非行政许可项目进入办事服务中心,加强网上审批平台建设。完成招投标各类交易1693项,成交额266.63亿元。开展“公述民评”活动,强化纠风工作,提高廉政水平。加强预算管理,规范机关公务日常开支,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有效推进。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及专项资金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一步加强。援助青川工程基本完成。

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残联、老龄委、关工委开展工作,外事、侨务、民族、台湾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09年我们面临的形势纷繁复杂,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为此,我们积极谋划,全力应对。一是必须坚定发展信心促进经济企稳回升不动摇。我们始终坚持率先转危为机的目标,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采取果断措施,营造发展氛围,推进项目建设,制定实施产业升级培育规划,实现转负为正。我们始终坚持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不动摇,出台拓市场举措,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化解企业困难,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二是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动摇。我们始终围绕“加快城市化、带动新发展”战略,大江东新城取得突破性进展,组团发展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城乡统筹发展进入快车道。我们始终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全力实施“12881”工程,强化城市管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动摇。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就业新政,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改善环境质量,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我们始终把维护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保障,深入开展“平安萧山”创建,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谐社会的基础不断稳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萧部队、在萧各直属单位,向老干部、外来工作者和所有关心支持萧山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营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仍然较大。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城区“退二进三”、城中村改造步伐需要继续加快,城区交通“两难”问题仍比较突出。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财务不够规范等现象值得重视,新农村建设需要不断深化。环境保护、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不少问题尚待解决。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政府依法行政及执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31个核心数据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