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七月网4000

大家好,关于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的简介

《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编制的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2年2月20日,据报道,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批复。在全国范围内防治地面沉降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指出,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0个省区市。

实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的保障措施

(1)加强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制度及法规体系建设

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依据,加紧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地面沉降调查监测与防治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监督机制,规范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行为。

(2)加强机构建设,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行业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由中央到地方专门领导机构和专业组织实体,开展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工作。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部门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任,明确各行业、部门的责任。国务院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搞好协作,切实做好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体制。

(3)健全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

国家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投入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并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而相应增加。国家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资金要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8.2.1指导思想

以全国为整体,以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引起的区域地面沉降为对象,以新技术新方法(3S、自动化、网络技术)为手段,以系统全面的提供为区域经济规划、建设与发展所需的地面沉降信息为目标,建成集数据实时定时采集、传输、预报、发布于一体,开放、动态的三维地面沉降监控体系。为进一步监测区域地面沉降时空变化规律,适时预报灾情发展态势,从而为科学地进行区域经济规划与建设、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地质环境保护,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和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依据。

8.2.2原则

1)在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网的建设过程中统一制定地面沉降调查监测操作规程;

2)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设计、建设;

3)对已有监测网络进行优化调整,使其充分发挥现时效力;

4)监测网点类型采取多样化,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优势;

5)监测网络部署应充分考虑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6)监测网络按区域控制,对重要城市(地区)进行重点监控;

7)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总体规划、分期分步实施;

8)本规划应当与地面沉降治理区或其地区发展规划相协调一致,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相协调;

9)本规划应当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油气资源;

10)调查监测和防治资金由中央、地方和受益团体共同筹集。

8.2.3目标

(1)总体目标

1)建立健全地面沉降调查监测网络;

2)建立健全地面沉降调查监测信息系统;

3)在2020年全国基本达到人为活动导致的地面沉降不再继续发生。

(2)阶段目标

1)从2004年开始,在2010年前建立长江三角洲(以上海市、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为重点区)、华北平原(以北京市、天津市、沧州地区、唐海地区和德州地区为重点区)和关中平原(以西安市为重点区)等地面沉降区调查监测网络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

2)从2006年开始,在2010年前建立淮北平原(以阜阳地区为重点区)和松嫩平原(以大庆油气开采区为重点区)等地面沉降区调查监测网络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

3)从2008年开始,各调查监测区控制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的区域不再扩大,至2010年使这样的区域减少50%。

关于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和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