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朗诵稿(4-6分钟)
长征之路·精神脊梁
作者元健
在一个神奇的东方
一片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盘踞着一条鲜红色的巨龙
他从一九三四年那个炮火连天、
久经战乱的时代降临到这里
到如今已经是耄耋之年
在他剧烈翻腾的血液里
是整个中华民族永不落寞的精神食粮!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是牵动起
居住在这条东方巨龙的仰望之士
一段记忆永恒的故事!
是震撼着
世界所有共产主义拥护者的内心!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八万抛投洒血的红军将士们
用一双双破旧不堪的草鞋刻出来的!
是他们
洒下自己的血液
撕下自己的肌肤
折下自己的筋骨
用沾满炮灰的手臂
用裹满纱布的腿脚
一起顶直了脊背撑起来的蓝天
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之余
从这里崛起了一位世人敬仰的领导者
领着一群钢铁男子汉
撤离出革命根据地
开启了令世界惊叹的奇迹!
红红军战士们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在战场英勇杀敌
他们视死如归!
你们听,
那湘江上的炮声早已经消逝!
敌军的梦
在这里
被摔的支离破碎!
你们瞧!
那场天险之战
红军将士们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三天之内击败敌军
又一次狠狠的粉碎了敌人荒唐的缪想!
几十万反动派重兵
重重紧逼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
成就了史册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你们看!
大渡河边的英烈们
泸定桥上的战士们
依然屹立在东方的最高处!
那面插在尸体堆上的共和国旗帜
任风飘扬!
如此惊涛骇浪!
如此豪情壮烈!
我们忘不了
那草地里
那雪山上
用布草鞋踏出来的红色“血带”
更加忘不了
尸横遍野
硝烟纷飞
国破家亡
妻离子散的黑色时代!
从此以后
共产主义在华夏大地
勇敢的站起来了!
满腔热血的中华儿女
勇敢的站起来了!
我们
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勇敢的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脊梁背
也站起来了!
七律长征的朗诵词
《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扩展资料:
词句注释
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红军长征的诗歌,要适合朗诵的
过草地
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八月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长征
毛泽东
一九六二年四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经巴西阿西作
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江城子忆长征
李志民一九八六年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
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身居京
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七律
为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而作
乌兰夫
一九八六年十月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陈毅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往来作战,
碑极艰苦。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