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的练习题及答案、 急啊。。。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6.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素
②比至陈比
③时时而间进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疾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9.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三十一、(兰州)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闾左:
(2)度已失期度:
(3)会天大雨会:
(4)宜多应者宜:
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阅读下文,完成18~2l题。(16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度已失期/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
②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20.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1.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2分)
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2分)
答:
三、(北京课标A)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小题。(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一—————,根本原因足———一
22、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23、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答案:
6.①素:向来②比:等到③将:统帅,率领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
9.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
9.(3分)D
10.(4分)(1)指代平民(2)估计、揣测(3)适逢、恰巧遇到(4)应当
11.(4分)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
18.C
19.①误了期限,按照(奏稿的)法律,都要被杀头。(意对即可)②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意对即可)③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意对即可)
20.A
2l.①号程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意对即可)
答案:
19.(1)逃亡(2)去、往
20.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1.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2.答案要点:(1)士兵陈胜的敬畏(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23.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出师表习题,陈涉世家习题
陈涉世家练习与测试1
一本文中长句较多,朗读时必须正确掌握停顿,才能把句意表达得明白。试划分下边各句中该停顿的地方。
1发闾左适戍渔阳900人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正确掌握停顿和品味语气的重要性,并通过朗读把每句话的意思表达出来。
二背诵“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召令徒属曰……吴广为都尉”。
〔提示〕要领会陈胜所说的话的意图,分出层次,这才易于记诵。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背诵更好的认识陈胜的才略胆识,不要搞成为背诵而背诵。
辨析·比较
三下边每组中的加点字在A、B两句话里的意思都不相同,有的读音也不一样,试解释并注音。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养成根据上下文辨析词语意思的习惯。
四熟读课文后按要求填空并回答问题。
1填写下边的空白,使它成为一个比较完备的复述提纲,然后口述这次起义的发动过程。
(1)起义的导火线是:。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②。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②。
(4)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
2“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设题目的是提示学生读史要注意某些细节,并通过它们领会作者的意图。
五按要求将下列词、句抄在笔记本上。
1下边的词语古今义是不一样的,要记住。
陈涉少(年轻)时今亡(逃亡)亦死
又间(暗地)令吴广卒中往往(处处)
语将军身(自己、亲自)披坚执锐
2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1)陈胜者,阳城人也(基本的形式)
(2)二世少子也(变格)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变格)
答案
三、1发闾左/适戍渔阳/900人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二、略
三、1次:A句中的意思是按次序排比、编列。B句中的意思是停留,这里引申为驻扎,“次所”即军队行军途中的驻地。按:《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2数:A句中的意思是屡次、多次,作副词用,读shuò。B句中的意思是几,作数词用,读shù。
3书:A句中的意思是书写,作动词用。B句中的意思是字条,作名词用。
四、1(1)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
(2)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英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3)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②吴广在驻地旁的丛祠中,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并杀二尉;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2“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五、略。
陈涉世家练习与测试2
基础知识
一、字词
1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将相(jāing)数言(shuò)
上尉(weì)惩办(chéng)
B.占卜(bǔ)丛祠(cí)
惊恐(kǒng)篝火(gōu)
C.阳夏(jiǎ)燕雀(què)
佣者(yiōng)陈涉(chè)
D.辍耕(chòu)怅恨(chàng)
嗟乎(jiē)当行(háng)
答()
2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适戍(zhé)胸襟(jīn)
迅猛(xùn)鸿鹄(gào)
B.斩首(zhǎn)可怜(lián)
胸臆(yì)符离(fú)
C.社稷(jì)坚锐(ruì)
窥视(kuī)惋惜(wǎn)
D.诈称(zhà)情绪(xù)
苛政(kē)严谨(jǐn)
答()
3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醉酒威望意图挫施
B怡误劝谏戍边遗诏
C田垄淮阳癌左鲜名
D激怒攻蕲遵循郡县
答()
4选出下列同音字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答()
二、翻译、默写
1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译文:(那些)拥有土地的人笑着回答说:“你当雇工给人干活儿,怎么会富贵呢?”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文:(他们)就在一块丝绸上用朱砂写上“陈胜王”的字样,并把它放置在别人捕到的鱼的肚子当中。
C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译文:攻打陈县时,陈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领兵跟义军在城门口交战。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将我们这支队伍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下),号召天下民众起义,(那么)该会有很多响应的人。
答()
2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译文:(有一次,他)停下活计,走到田埂上,懊恼了老半天,说:“……”。
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译文:恰巧遇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失掉了机会。
C卒皆夜惊恐。
译文:戍卒们一到晚上就惊恐害怕。
D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大雁、天鹅怎么会理解燕子、麻雀的志向啊!”
答()
3选出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旦日,军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吴广王。”
C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拥之。
答()
三、文学常识。
1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陈涉世家》一文的作者司马迁,东汉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B《陈涉世家》一文选自《三国志》。
C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地方,以陈胜、吴广为首的900人举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D《陈涉世家》一文是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的。
答()
2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陈涉世家》一文中的人主要人物是陈胜。
B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他所说的“鸿鹄之志”,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就是要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C《陈涉世家》一文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运动的实质,就是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
D《陈涉世家》一文充分表现了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
答()
阅读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一、阅读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将这段文字划分为三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这段文字记叙的重点人物是谁?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陈胜B吴广C戍卒
答()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1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原因是什么?
答:。
2吴广是如何“怒众”的?
答:。
3文中照应“宜多应者”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
三、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指出王侯将相所占的地位。
B指出王侯将相是天生的,该世代相传。
C指出戍卒不怕王侯将相,决定夺取他们的领导地位。
D道出了千古志士之胸臆。
答()
答案
基础知识
一、1B2A3D4A
二、1A2A3C
1D2C
阅读
一、1第一层:开头——吴广为都尉。写起义开始时的情形。第二层:攻大泽乡,——号为张楚。写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和陈胜立国经过。第三层:当此时——完。概述诸郡县反秦斗争情形,照应上文“宜多应者”。2B
二、1吴广素爱人。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3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三、D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
2.文中拿“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鲜明对比,目的是()
A.表达对先帝亲贤臣、远小人的赞颂之情。
B.表达自己对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的痛恨之情。
C.批评蜀汉后主像桓、灵二帝那样亲小人、远贤臣。
D.希望后主也记取历史教训,亲信贤能,远离小人。
3.“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语是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把“亲贤臣,远小人”这条建议,提高到__________的角度来论述。
4.本段文字采用什么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
A.希望刘禅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
B.希望刘禅实行法制,严明赏罚。
C.希望刘禅亲贤远佞。
D.希望发动战争统一中国。
参考答案:
1.亲贤臣,远小人2.先汉所以兴隆,后汉所以倾颓D3.汉室之隆兴复汉室大业4.议论5.C
阅读测试题二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在文段中□内填补标点。
2.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特殊的第一人称代词_______;一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______
3.“亲之信之”、“小信未孚”、“必以信”,三个“信”解释各不相同,分别是______、______
4.先帝指的是______,陛下指的是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之”,其中“贞良死节之臣”,“汉室之隆”中“之”是______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________,“愿陛下亲之信之”中的“之”是______词,可译为__________。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正确的译文是()
A.对桓、灵二帝(的做法),从来没有表示叹息或痛恨
B.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叹息和痛恨的
C.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D.没有一次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7.这段文字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______的方法,论述了“_______”的重要性,第三句对陛下提出了应亲信“贞良死节之臣”的希望,并追述先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2.臣陛下3.信任信用信实4.刘备刘禅5.助的代他们6.C7.对比亲贤远佞增强第一句的说服力
《陈涉世家》的习题及答案
1.给加点字注音。
①阳夏()②嗟()乎③闾()左④谪()戍⑤皆次当行()⑥陈胜王()⑦罾()⑧篝()火⑨笞()广⑩被()坚执锐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今亡亦死()
⑵辍耕之龚上()
⑶若为佣耕
⑷发闾左谪戍渔阳
⑸念鬼
⑹夜篝火
⑺此教我先威众耳
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⑼比至陈
⑽刑其长吏
3.本文的作者是代著名的史学家、家(人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鲁迅称之为“”。
4.读完课文,陈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堂探究]
(一)问题探究
1.比较加点词语的不同用法。
(1),之
辍耕之龚上()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楚人怜之()
(2),死
等死()
死国可乎()
(3),以
以激怒其众()
祭以尉首()
扶苏以数谏故()
(4),而
夺而杀尉()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2.写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固以怪之矣()
(2),陈胜王()
(3),将军身披坚执锐()
(4),为天下唱()
(5),乃丹书帛曰()
(6),忿恚尉()
3.下列对陈胜的语言描写分别表现了陈胜怎样的性格?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找出句中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5.秦末农民起义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请据课文内容加以说明。
6.文章开头同时列出陈胜、吴广二人的姓名、籍贯、表字,文中写了二人合谋举事等内容,能否据此把本文看成是二人的合传,名为《陈涉吴广世家》?
(二)语段探究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宜乎众矣
C.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国恒亡
2.解释加点词语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
为天下唱唱:
今或闻无罪或:
会天大雨会:
3.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
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
A.“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
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思考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给下面文字加标点。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
梁以此奇籍
3.翻译句子。
毋妄言,族矣。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5.项羽与刘邦争霸,史称。
6.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
(三)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天凤①元年,琅邪海曲有吕母者,子为县吏,犯小罪,宰②论杀之。吕母怨宰,密聚客,规以报仇。母家素丰,资产数百万,乃益酿醇酒,买刀剑衣服。少年来酤③者,皆赊与之,视其乏者,辄假衣裳,不问多少。数年,财用稍尽,少年欲相与偿之。吕母垂泣曰:“所以厚诸君,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少年壮其意,又素受恩,皆许诺。其中勇士自号猛虎,遂相聚得数十百人,因与吕母入海中,招合亡命④,众至数千。吕母自称将军,引兵还攻破海曲,执县宰,诸吏啊头为宰请。母曰:“吾子犯小罪,不当死,而为宰所杀。杀人当死,又何请乎!”遂斩之,以其首祭子冢⑤,复还海中。……时吕母病死,其众分入赤眉、青犊、铜马中。
(《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注:①.天凤:王莽建立“新”朝后所用年号之一,公元14—20年。②宰:官名,这里指县令。③酤:买酒。④亡命:冒险作恶的人不顾性命。⑤冢:坟。⑥赤眉、青犊、铜马: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的名称。
1.给下列各句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宰论杀之()
A.议论
B.评定
C.研究
D.定罪
(2),规以报仇()
A.谋划
B.规劝
C.分划
D.规划
(3),辄假衣裳()
A.借
B.凭借
C.给予
D.宽容
(4),少年壮其意()
A.健壮
B.赞许
C.雄壮
D.觉得……悲壮而不同寻常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徒以县宰不道②以其首祭子家③诸吏叩头为宰请④而为宰所杀
A.两个“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为”的意义和用法也相同。
B.两个“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为”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C.两个“以”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两个“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两个“以”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两个“为”的意义和用法也不相同。
3.把“所以厚诸君,非欲求利,徒以县宰不道,枉杀吾子,欲为报怨耳,诸君宁肯哀之乎”译成现代汉语。
4.为了替儿子报仇,吕母做了哪些事?
5.吕母的起义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参考答案:
[学在课前]
1.①jiǎ②jiē③lǘ④zhé⑤háng⑥wàng⑦zēng⑧gōu⑨chī⑩pī2(1)逃亡(2)去、往(3)你(4)同"谪"(5)考虑、思索(6)用笼子罩(7)威服(8)难道(9)等到(10)惩罚3、汉文学司马迁纪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略
[课堂探究]
(一)问题探究
1、(1)去、往;音节助词;的;代项燕(2)死亡;为……而死(3)来;用;因为(4)表承接;表转折。2、(1)认为……怪异(2)为王(3)指武器(4)同"倡",倡导(5)用丹砂(6)使……恼怒3、略4、略5、略6、不能。①陈涉在起义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且建立了政权。②在后来扩大起义成果的战斗中吴广并未发挥积极作用。
(二)语段探究
l、D2、编次。同"倡",倡导。有人。适逢。3、D4、C5、略6、A
[课外拓展]
(一)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壬剪所戮者也。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奇,以……为奇3、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4、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5、楚汉相争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1八l)D(2)A(3)C(4)D2、D3、我厚待各位的原因,不是要求钱求利,只是因为县令残忍无道,冤杀了我的儿子,我要为儿子报仇罢了,你们难道不觉得痛心吗?4、吕母凭数百的家产,酿美酒,买刀剑衣服,把美酒赊欠给前来买酒的少年,对贫穷的人慷慨资助衣服。5、吕母聚起义是新莽末年赤眉起义的先驱,反映了当时阶级矛盾的不可调以及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