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陈元方年十一时 陈元方年十一时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七月网3690

陈元方年十一时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翻译:

陈元方年十一时 陈元方年十一时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

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陈元方候袁公》讲述陈元方去拜访袁公,袁公对他父亲做官品质的称赞。面对袁公的刁钻提问,陈元方巧妙应答,以周公、孔子的事例做类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

作品赏析

此文的道理,要信守诺言,对人要彬彬有礼、以礼相待,不可鲁莽造次、出言不逊。

陈元方候袁公,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

陈元方年十一时原文及翻译

陈元方年十一时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翻译: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访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是怎么治理地方的?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

选自:《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候袁公》赏析

袁公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元方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编者是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陈元方候袁公》

元方妙答 第1句是“陈元方年十一时”需原文及翻译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

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

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

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