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古代)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南史》中除了记载以上故事外,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其实并不是江淹的才华已经用完了,而是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节选自《应用写作》1995年第8期《但愿“江郎”才不尽》)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南朝文学家江淹。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尺绸缎还他。
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彩了。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那儿已经很久了,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尽。
扩展资料:
“江郎”介绍: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
江淹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虽家境贫穷,但很好学。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
宋泰始四年(468年),被任命为巴陵王国左常侍。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
齐建元(479年)初,改任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参与草拟诏书册令,并撰写国史。延兴(494年)初,为御史中丞,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等人。
中兴元年(501年),迁任吏部尚书。梁天监元年(502年),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不久又改封为醴陵侯。
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梁武帝为他穿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号宪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郎才尽
江郎才尽有什么历史典故,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我们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成语,要么出自历史典故,要么出自某些精彩的文章里的段落,要么是一些劝诫的寓言。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塞翁失马”就是出自寓言故事。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则是出自真实的历史典故。主人公江淹,早年的时候才华横溢,号称6岁能写诗。江淹早年的时候文章辞赋写得好,被誉为南朝时期的辞赋大家。他的辞赋中把他早年人生际遇中不得志的地方尽展而出,从写物入手,引入个人情感,使得辞赋中的悲情意境深远。
江淹的名句有很多传承下来,而作为大众最为熟知的,恐怕要数那句被金庸引用作为武功招数的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其实古代诗词大家当中,很多人的优秀作品都跟自己的人生际遇有关。白居易失意被贬,所以写出了“江州司马青衫湿”。苏轼被贬之后,睹物思情,这才有了《赤壁怀古》。苏轼一生被贬3次,每次被贬都有佳作名篇。而另外一位词坛圣手柳永,一生仕途不得志,终身浪迹于花间丛中,这才有《雨霖铃》这样的名篇,更是写下“拟把疏狂图一醉”这种伤心绝望之下的狂放姿态。
江淹早期,就因为他自己仕途不得志,甚至因为劝谏而被贬为县令三年。所以他早期作品也因为他的人生际遇而透出一股浓郁的悲情气息,这样带着强烈个人情感,辞赋中悲慨劲健之气与当时辞赋追求华美靡靡之音所不同,对当时和后世文章辞赋影响深远。
但江淹不光有文学方面的才华,他个人的政治才华也很强。他通过自己的判断,历经宋、齐、梁三朝更迭而准确的作出选择,使自己和家族不被改朝换代的浪潮所淹没。他三次准确的在当时有人率军起事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两次站位朝廷,一次辞官投奔不被人看好的萧衍。三次准确判断,让他官职一路升迁,最终封醴陵侯。古人一生的志向不过是封侯拜相,江淹通过自己的政治才能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在他逝世后梁武帝萧衍为他穿素服致哀,可谓荣宠无限。
但江淹后半生的逐渐成为人生赢家的过程中,走得太顺当,辞赋中也就少了早年人生际遇不顺时的感慨和悲怆。也正因此,后人认为江淹才华尽去,不如他早年时候写出来的辞赋让人惊艳。
而有关他才华尽去,也留下一个传说,据称江淹功成名就之际,有一次在午休时做了个梦,梦到有一位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的笔在你这里保管了这么多年,现在该还我了。江淹往怀中一掏,果然掏出一只流光溢彩的五色笔来,于是还给了郭璞。而这个郭璞是谁呢,他是位类似《三国演义》中左慈、管辂那样的人物。历史上他是两晋时期的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道教人士,擅长风水方术,号称能未卜先知。
江淹梦境的传说,接着郭璞的名头,暗示江淹的才华得自神仙传授,自从把那只代表才华的五色笔交还,他从此也就才尽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郎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