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英文

七月网5230

其实母语负迁移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母语负迁移英文,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母语负迁移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英文

母语迁移_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往往会对学习者产生一定影响。母语负迁移是外语学习者常常犯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它也是外语学习中的一大障碍。本文分别从词法、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各种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尝试性地提出了排除母语负迁移干扰的三个对策。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大学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23-03

一引言

迁移,这一概念源于心理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已有知识和技能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现象。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语言学家Lado在其代表作《跨文化的语言学》中写道:“学习者往往把其母语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和意义迁移到所学的外语语言及其文化当中,这种迁移既体现在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以及在与该外语文化有关的行动中,也体现在理解领会该外语语言及其文化的过程中。”美国应用语言学家Odlin认为,语言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这种影响尤为突出,它表现为已牢固建立起来的母语系统会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消极的干扰影响。由已经习得的语言和目标语之间共有的相同或相似的规则所产生的迁移为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反之,由两语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迁移为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它对新语言的习得产生负面的干扰作用。

语言迁移是在全面描述二语习得过程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真实存在。英语写作是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材料,为研究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对象。本文通过研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各种与母语负迁移有关的影响,从不同视角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以此提出有效对策,以期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影响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

1.在词法方面

在中国,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学习英语时对词汇都很侧重,但写作时还是会犯词汇上的错误。为什么在英语写作中出错的往往是词汇呢?究其根源,除了学生的词汇量不够多这一原因外,许多学生对词汇的内涵、外延及搭配的掌握不够准确,因此,在记背词汇时,只记词汇的中文意思,把中文解释当作词汇的含义或借助中文说明去释义单词。

现实中,在英语语言中并非很容易找到与汉语语言中绝对对等的词语。学生如果在写作中不记它们的搭配和用法,就无法在所谓已记得词汇中选择恰当的词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只能是试图在母语中搜找对应词。如果总是追求对应,就会造成用词不当、词不达意、中式英语痕迹明显。

第一,词语构成。造成词汇层面上的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汉语与英语词汇形态标志上的差异。形态标志属于语法范畴。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因形态标志错误而导致词语不能达意,往往不是因为不懂相关语法,而是源于汉语某些形态标志现象的干扰。形态标志的作用是构词和词形。汉语的构词和构形常常是一致的,只有极少数的形态标志限制构形(“着”、“了”、“们”是其典型的例子)。相对而言,英语构词构形一致的情形不多,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泾渭分明,加词缀构形的情况非常普遍,如动词的各种变形、名词复数、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等。有些学生受汉语构形形态标志少这一语言现象的影响,往往漏写英文词缀,结果不仅妨碍语意表达,而且失去了篇章连接的一个重要手段――语法手段。因为构形后缀漏写往往会造成主次关系、时间关系、逻辑关系的混乱,使整个段落支离破碎。

汉语和英语在词性这一点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也非常明显,汉语中词汇的词性主要是依据词的词汇意义来划分的,汉语词汇没有区别词性的特殊标记。汉语中许多词是兼类的,词的语法功能并不依赖于词尾变化形式。而英语中词汇词性的划分是根据其在句中所起的语法功能来划分的。英语单词都有自己的词性标记,不经过词缀的变化,就不能进行词性的转换。中国学生受汉语影响,只重视词义而忽视了词性,显然不合适,造成用词错误,比如将动词或形容词误作名词用,将名词和动词误作形容词用。

第二,词义对等假设。语言与语言之间往往存在交叉、吻合、交错、空缺和重叠等现象,这都是由历史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所以在运用汉语和英语时不能追求词汇的完全重合,在实际运用中虽然有些词汇大体对应,但由于文化习惯和具体语境的不同,词义和用法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通常来说,英语和汉语在词义上大致有三种对应关系,即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缺乏对应。大部分英汉词义关系属于后两种情况。但大多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会在实际运用中不自觉地把英汉词汇在词义上进行一一对等。在英语写作中,所运用的词汇都是从词典中英汉释义的角度筛选,用汉语的固有模式来套用英语,如根据汉语词汇的搭配关系来组织英语,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式英语”。因此,很多学者在研究二语词汇学习时发现词汇学习中的主要错误是片面的词义对等迁移造成的。对二语词汇的学习往往是在语义基础上把二语中的新词汇同母语中的旧有词汇等同起来,而忽视语言间的概念差异和语义的界限不同。

另外,有时英汉词义表面完全对等,但内涵也存在很大差异。这时,学生选词的困难就体现在字对字的词汇翻译及假定的同义性上。所谓假定的同义性是指学习者认为英语中的某个词义与汉语对应词的释义的所指与内涵完全相同。而实际上英语中许多词汇和汉语并不完全对应,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先在头脑中用汉语构思,然后再把汉语一一对应地翻译成英语,因而学生往往望文生义,误用词义,写出一些令人费解的句子。

第三,词汇搭配。无论哪种语言都有许多语义上相关的词,英语也一样。在实际应用中大多语义上相关的词汇可以和相同的一个或多个词汇进行组合来构成语义和语法上都正确的搭配。但也有少数情况下,虽然两个词的意思很接近,但能和它们固定搭配使用的是几个不变的词,如果互换使用就会造成搭配错误。由于英语词汇在语义上的外延、内涵及词的用法上和汉语都不能一一对等,当学生不明白这种差异时,就很可能受到汉语负迁移作用的影响而出现同义词用词错误。

其中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同义词混淆”。同义词包括绝对同义词和相对同义词。绝对同义词可以在任何上下文中彼此互换,而且不会造成任何意义上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存在误用的问题。但是绝对同义词的数量非常少,大多数同义词都是相对同义词。相对同义词是指那些意义上既有近似之处又有区别的同义词。相对同义词是外语学习中的难点,如果没有弄清楚同义词的不同之处,就很容易产生错误搭配。

2.在句法方面

句法方面的负迁移首先表现在汉语主述结构对英文写作的影响。汉语的主谓结构关系松散。一些语法学家把这种松散结构称之为主题述题(topic-comment)结构,以区别英语一类语言的主语谓语结构(subject-predicate)。忽略这种差异和负迁移,就容易产生句子结构性错误。如:汉语的“到处可以发现新建的楼房。”不能翻译成“Everywherecanfindnewbuildings.”这一英语句子必须添加主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个句子可以包含几个动词,也就是“动词连用”,而在英语中除了并列句动词谓语外几乎每个句子只能使用一个定式动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必须掌握这类用法上的差异,否则很容易受汉语句法习惯的影响而写出错误的英语句子。因此,用英语表达汉语句子时,多数情况下只需一个谓语动词,而其他动词则需要转换为非谓语动词。

英语的时间概念除了时间状语外(或没有时间状语),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手段来体现(动词的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等)。而汉语表示“时间”的变化则用词汇手段和句法手段来体现,如用“着”、“了”、“过”、“已经”、“现在”、“正在”、“就要”、“将来”、“过去”、“今天”、“明天”、“昨天”等词,而这些句子中的动词没有变化。如果中国学生不能清晰地了解这种时态表达上的差异性就很容易受汉语句法习惯的影响而产生负迁移。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就句法功能来说,起定语作用的短语或从句在汉语中通常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但在英语中,如果定语是单个的形容词、数词、代词、分词、动名词和所有格时,通常放在被修饰词之前,这与汉语基本相同。如果是短语或从句作定语,则必须放在所修饰词的后面,这一点与汉语完全不同。汉语中的一般疑问句基本借助于语气助词“吗”,将其置于陈述句尾并升调,语序不发生变化,而英语则不同,需要助动词等提前,实质是一种倒装语序。

汉语句法结构中常有“因为……所以……”,“如果……那么……”,“虽然……但是……”等一类的连词短语,而在英语的句法结构中却不存在这种连词并用的情况。由于受汉语影响而产生的连词并用的负迁移现象(如在英语句子中使用“Because……,so……”“If……,then……”)在大学英语写作中会时常出现。

3.在语篇方面

很多研究发现,多数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对英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敏感性。中国学生在写文章时以语义为中心,只要语义相关,段落就会自然流动,体现了汉语的整体式思维,即意合。而英语文章段落的发展主要呈直线型,这种结构要求句子之间使用连接词衔接,即形合。如果不了解这种差异,在英文写作时不注意使用适当的语法或连接词汇手段构成语篇的有形网络,必然导致文章结构松散。英语中有大量的连接词语,而这种情况在汉语里是鲜有的。因此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通常按照语义的自然衔接即内在逻辑来展开思维、组织句子,而忽视或错误使用这些连接词。

通过对英语和东方语言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篇章的组织方式反映了人的思维模式。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汉语学生的典型作文方式呈“螺旋形”,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因此,有西方语言学家认为,中国人在陈述主题时常用归纳推理模式,即话题推迟出现(topicdelayed);而西方人常用演绎推理模式,即话题首先出现(topicfirst)。

三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影响的应对策略

要克服汉语负迁移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干扰,我们要从教育学与迁移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正确对待母语迁移,逐渐减少对母语的依赖。

1.加强控制性写作

控制性写作又称为指导性写作。它在理论上基于两种观点:从结构语言学看,语言是言语;从行为心理学看,学习是习惯组成。控制性写作要求准确运用系统性习惯严密控制程序,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那些由于母语干扰而造成的差错,并能积极地增强适当的外语行为。其方法包括了模仿、操练、精心构建含有阶梯式词汇和句型的典型段落。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对于克服汉语负迁移具有积极作用。

2.广泛阅读并体验真实写作情境

要学会在英语写作中更好地遣词、造句、谋篇,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与二语习得的过程相同。写作能力来自于大量的基于兴趣或快乐的自觉主动的阅读。通过广泛阅读英语,学习者既学习了词法和句法,又能体验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同时感知英语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从而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英语写作中,使自己的表达远离那些似是而非的语言形式。扩大英语的阅读量,进行充分的真实语料输入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进行英语写作时,真实的写作情境可以使个体的认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与相关情境进行交互作用,为写作者更多地激活大脑中的英语语言知识、抑制母语信息的干扰创设有利条件。

3.适当英汉对比

比较方法是排除母语负迁移的有效手段。在英语写作的各个环节中,大到谋篇布局,小到遣词造句,均可进行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的对比。通过对比分析,使学习者能够充分了解母语和目的语间的差异,即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潜在干扰之处。只有这样,学习者才可能有效地避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应注意适时、适量、适当的原则,不可过于频繁、过于肤浅、过于深奥。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写作体现的不仅是写作者的英语句法和词汇能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写作者的英语的社会语用能力。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学英语既要在语言之内来学,也要在语言之外来学”。当涉及到在母语和二语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时,除了对汉语和英语进行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对比之外,还应对汉英两种语言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行对比。英语学习者只有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才能在写作中的语篇层面自觉地遵循英语的思维特点整理思路,达到英语写作中词汇、句型、语篇的完美组合。

四结束语

总之,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如何排除母语的干扰,使学生能够用英语写出较地道的文章,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母语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尤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词法、句法以及语篇三个层面上母语负迁移影响的存在。因此,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如何摆脱汉语思维的干扰对于英语学习的意义重大,如何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有待于所有英语工作者及学习者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24~27

[2]韩英.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4)

[3]魏瑜芬.母语负迁移对英语词汇搭配学习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曹雪梅.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24)

[5]刘益真.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定语从句习得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6]EllisR.Thestudyofthe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343

[7]SternH.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3

[8]https://www.省略/a/20101113/230026.shtml

〔责任编辑:李锦雯〕

对外汉语教学中避免目的语负迁移的策略

首先,你的问题就有问题,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对外汉语教学中,目的语是汉语,所以,对外汉语中的负迁移是母语负迁移,而不是目的语负迁移。如,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学习汉语,总是想用英语的发音来说汉语,这就是母语(英语)对学习目的语(汉语)所产生的负迁移。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我们可以采用纯汉语环境的教学法,让学生沉浸在目的语环境中,从而减少母语使用频率,母语负迁移会有所减少,平时多看汉语的电视节目、交中国朋友等,培养语感。

母语负迁移并不是要刻意去避免的,过多的强调母语同汉语的区别反而会使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记忆,但当我们发现学生的母语负迁移已经形成体系,一错就是一串的时候,就应当和学生说清楚汉语同他的母语的区别在哪里,这个时候再来强调,提醒他注意。如:滥用被字句,英语句子“Thepaitingisexhibitedinthehall”,这里是一定要用被动句的,但是汉语中,我们说”画展览在大厅里“,不会用被字句,当你发现学生成体系地把所有的类似的句子都说成被字句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他,汉语和英语是不同的,汉语中的被字句主要是用来描写说话者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并不是所有英语中的被动句都要翻译成被字句,但是如果学生只有一两次说错了,你大可不必纠正。

随着学生汉语水平提高,母语负迁移的情况自然会减少。

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近5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语际迁移主要有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凡是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我们称其为正迁移,凡是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干扰作用的,为负迁移。而一个人,一旦掌握了第一种语言,母语,这种语言就必将成为他终身离不开的工具,所以,一个人学习外语,尤其是学习外语的初级阶段,即在学生对外语语言体系熟悉之前,母语是可以吸取经验的唯一语言体系,这样一来,很容易就把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结构运用于外语学习,也就是说,不可避免的…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结构、语义和文化来表达思想,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语言迁移分为两种: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产生正迁移。例如,英语和汉语的基本语序均为S+V+O(主语+谓语+宾语),“我说汉语”(IspeakChinese)这个句子中,汉、英两句语序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生就借助于母语的语序用英语词汇构成一句正确的英语句子。

论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

Abstract]Languagetransferisauniversalphenomenon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Beforelanguagelearnerslearnaforeignlanguage,theyhavebeenusingtheirmotherlanguagetocommunicatewitheachotherforalongtime,sothattheyhavebeenveryfamiliarwiththerulesofmotherlanguage.Inaddition,therearesimilaritiesinlanguagelearning.Therefore,whentheylearnanewlanguage,theytransferthoserulesintothesecondlanguageunconsciously,andthentransfersappear.However,therear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twolanguagesintheirusages,rulesandsoon.Forthatreason,twokindsoftransfersform.Theyarepositivetransferandnegativetransfer.Thisessayfirstlyillustratesthedefinitionoftransferandtheimportanceofmotherlanguagefor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Thenitdiscussesthereasonthatcausestransfer.Next,itillustratesthemanifestationoftransferinlanguageknowledgeandcultureseparatelyindetail.Inlanguageknowledge,transferwillappearinEnglishletter’slearning,phonetic,lexical,grammaranddiscourse.Inculture,transferwillappearintwoareas:lexicalmeaningandpragmatics.Finally,thiseasywillgivesomepracticalsuggestionsoftherighttreatmenttothemotherlanguagetransferinlanguageteaching.

[KeyWords]motherlanguage;negativetransfer;positivetransfer;languageknowledge;Englishteaching

【摘要】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因为在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之前,他们就一直使用母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因而,他们对于母语的规则已经非常熟悉。又由于语言学习之间存在着共性,所以,在学习者学习外语时,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将母语的一些习惯迁移到他们所学的外语中去。而后,迁移就发生了。然而,两种语言之间在使用习惯,规则等众多方面存在着异同。这就使语言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首先对迁移的定义以及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讨论了迁移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分别就迁移可能出现的两大方面(语言知识方面和文化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在语言知识方面,从五个方面描写母语的迁移的表现:英语字母的学习,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和语篇方面。在文化方面,则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词汇文化方面和语用方面。最后,本文提出一些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正确对待母语迁移的方法。

摘要本文依据长期的教学和大量的观察,从迁移的角度出发,探讨分析了福建方言对方言区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发现方言语音与英语语音存在着很大差异,构成了方言区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因素。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福建方言区的英语教师的教学和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将有所裨益。

关键词福建方言,英语语音,负迁移,语言学习焦虑

一、迁移理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1]在外语学习研究领域中,迁移是指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中认为: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倾向于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外语学习中来。奥得林(Odlin)[2]把迁移定义为:迁移是一种影响,它来自于已习得语言(可能是错误习得)与目的语之间的共性与差别。1994年,埃利斯(RodEllis)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将母语迁移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正迁移、负迁移、回避和过度使用。由于本文主要讨论负迁移现象,所以这里介绍一下此理论中的正负迁移两个方面。

1、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外语的学习。这时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这种影响叫正迁移。

2、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此时母语对外语的影响是消极的。这种影响称为负迁移。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在语音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在中国学习者的发音中普遍存在着汉语发音的负迁移现象;由于地区差异,又存在着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依据上述迁移理论,本文将具体探讨一下福建方言在方言区大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二、福建方言与英语语音

“语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声音符号的习惯系统’……只有人发出的有意义的成系统的声音才是语言”[3]。可见语音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语音、词汇、语法在区分汉语方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等的。相对来说,语音应该是区分汉语方言的主要标准”[4]。可见方言是按照语音来划分的。

1、福建方言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5]方言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是从结构去看,一个是从功能去看。社会语言学侧重从功能方面去给方言下定义,“认为它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6]方言形成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福建省是汉语方言最复杂的省份之一。全国各大方言区中,福建占着5种。分布最广的是闽方言。闽方言分为邵将、闽北、闽中、闽东、莆仙、闽南、琼文7个次方言,之间互不通行,可能是秦汉时代汉人南侵时与当地的闽越语言不同支系交互的结果。除分布最广的闽方言之外,闽西有大片客家方言,闽西北有赣方言,浦城县有吴方言,还有一些地方有官话方言岛。福建省境内的方言不但品种多,而且内部差异很大。像连城、尤溪、顺昌等地,一个县内就有几种、十几种不能相通的话。福建方言区的学生,由于福建方言的影响,英语发音会遇到一些特殊困难,因此也可以从母语方面探究原因,寻求解决方法。

本文针对在校福建籍大学生方言的语音特点,做一个浅显的分析、总结,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方言的语音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资参考。

2、英语语音

语言首先是由语音组成的,语言的作用首先是交际,交际的首要形式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离不开语言的发音。英语语音是英语使用者所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的东西,个别语音可以有变化,但是变化不能超出该音音位变化所允许的范围,否则就会引起发音错误。方言区的学生由于受方言影响根深蒂固,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又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语音训练,因此把方言中的语音迁移到英语语音中来,由此造成的语音方面的错误是非常突出的,下面具体讨论福建方言在英语语音中的负迁移现象。

三、福建方言在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

英语学习中,本族语语音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早已有人论及。“从语音上看,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语言中的音去感知不熟悉的语音”[7]。学习一种外国语的人,尤其是成年人,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受他本族语发音习惯的影响,他往往会不自觉地把本族语的一套发音习惯搬到外国语中去。

这种影响对于那些普通话不标准的学生而言,是十分明显的。如福建各地对/n/,/l/,/r/基本不分,在上大学英语FocusListening的第一册第一课中,对于平行的两个班,我们在上课时先给一个班讲述这三个音的发音特点、舌位,然后做辨音练习,而另一个班我们先不做区分,直接听音,结果发现第一个班的效果要比第二个班好得多,而第二个班中,城市学生比地县学生区分得清楚。这就充分说明了受方言语音影响较小、普通话水平较好的学生,其本族语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就小,而那些方言很重,普通话很不标准的学生,本人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就大。

综上所述,语言具有表意性,“语言的表意性就是语音传递说话者用词汇概念表达的一系列思想”。[8]当语音无法正确地传递说话者的思想,或听者无法用已有的语音知识去感知说话者的词汇概念时,这种语音肯定会对说话者或听者带来一定的影响。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观察到,方言太重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根据心理学家的解释,“焦虑是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9]。这种语言学习焦虑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如下:

1、英语学习焦虑

福建籍学生由于很多人方言重,无法准确地拼读单词、朗读句子课文,往往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自己读的材料别人听不懂,别人读的东西自己不明白,写出来大家都明白。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语音问题是毋庸置疑的。如amoon-litnight,福建籍学生由于n、1不分,是不太可能听明白什么意思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学生以英语为学习目的语,很多新生刚入大学很难适应课堂活动,逐渐产生焦虑心理,进而影响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可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到。有这种学习焦虑的学生,常表现为“语音变调,不能正常地发出语言的语音和节奏,站起来回答问题有冻僵的感觉,忘掉才学过不久的词汇,甚至根本不说话,只是保持沉默不语”[9]等。他们回答问题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很小,倾向于回避比较复杂的句子,或者经常抱怨课程进度太快,学习太难,需要更多时间去学习。

2、交际畏惧

根据McCroskey(1978)的解释,交际畏惧指的是个人对于与他人的真实或者预期交际产生的恐惧或者焦虑程度。语音、语调太差的学生由于担心无法感知他人话语,或者别人不能听懂自己传递的信息,往往不愿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上经常有压力和焦虑,不愿坐前排,上课低着头,回避与老师的目光相遇,即使被迫进行交际,也是寥寥几句,不愿深入,或是说声“sorry”结束。这些都是典型的交际畏惧表现行为。他们的交际经常是被迫的、很勉强的。他们对自己的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估很低,有些学生甚至不认为英语学习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愿为此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因而学习效果很差,效价不高。

3、负评价恐惧

实践证明,受方言影响大、语音差的学生往往很在意老师、同学对自己语言水平的评价,过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其行为方式倾向于使可能出现的不利评价因素降到最低程度,经常有意识地回避或尽早结束交际。对自己今后的英语成就期望不高,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常有“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这种经常性的提醒会威胁学生自尊需要的满足,挫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增强焦虑倾向。

四、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以上论述证明,福建籍学生,很多人由于受方言影响,英语语音掌握较差,英语学习存在一定障碍,产生语言焦虑。根据有些学者的研究,语言焦虑可能对动作行为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影响:一是“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nganxiety);二是“抑制性焦虑”(debilitatinganxiety)。[10]前者有利于外语学习,而后者则相反,而完全缺少焦虑感与焦虑感过强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为此,在英语教学中,对于由于受方言影响而产生的语言焦虑可采取一些措施予以有效控制。

1、英汉语音分析对比

成人学习英语和儿童学习话语的心理基础是不一样的。儿童在客观环境作用下,通过同化和适应来习得语言,其语言习得的过程和智力成长的过程是一致的。成人学外语时其智力已发展成熟,因此他是从已知的事实出发,采用相应的方法去学习。要克服其本族语的干扰,最好的办法是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这在语音上已证明有较明显的进展。[11]因此,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在语音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参照普通话语音特点,指出学生方言中的语音失误并与英语语音进行比较,有目的、有意识地强化训练,逐渐减少其方言的干扰,提高他们正确发音、拼读的语言能力。

2、创造轻松、惬意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

福建籍学生语音基础普遍差,学习中存在语言焦虑,如何将这种焦虑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轻松、惬意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十分重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一样重要。轻松、惬意的课堂气氛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其对英语学习持一种积极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质量,增强课堂信息反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鼓励学生朗读、背诵英语材料

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朗读、背诵英语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理解内容,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充分感知语音特征。提高对语言形式的敏感可以帮助学生注意所输入语言的特征,并且注意所输入语言和输出语言间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掌握语音知识。正确的发音不仅有助于学生听力、口语的提高,而且也可帮助他们正确拼写单词,使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Odlin,T..Language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27.

[3]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145.

[4]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46.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

[6]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7]申小龙.社区文化与语言变异:社会语言学纵横谈[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8]潘诺夫、王仲宣.信号、符号、语言[M].何纯良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9]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10]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1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TheNegativeTransferoftheFujianDialectsinCollegeStudents’EnglishPronunciationandItsRevelationtoEnglishTeachers’TeachingMethod

ZhangShu

(a2004graduatestudentinCollegeofEduc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7)

Abstract

Thispaper,intheviewoftransfer,discussestheeffectoftheFujiandialectsoncollegestudents’Englishpronunciation,which,accordingtolargeamountofobservationandyearsofteachingexperiences,makesapointthatgreatdifferencesexistbetweenthepronunciationofthedialectandthatofEnglish,andhence,thefactorofthenegativetransferofthedialectspeakingcollegestudentsintheirEnglishpronunciationisformed.ItwillbeofextraordinaryvaluenotonlytoEnglishteachers’teachingmethodbutalsotoEnglishlearners’studymethodtoexploretheproblemsonitinFujian.

KeyWords:Fujiandialects,Englishpronunciation,negativetransfer,languagelearninganxiety

文章分享结束,母语负迁移和母语负迁移英文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