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是哪首

七月网4810

李白写杨贵妃的一首诗是什么

李白写杨贵妃的诗有三首,为《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是哪首

1、

原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之容貌,贵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风拂煦下的带露之牡丹。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见到的飘飘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2、

原诗: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

美丽得像一枝凝香带露的红牡丹,那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断肝肠。借问那汉宫中谁能与她相比,就算赵飞燕,也只有凭藉着新妆才差可与之比方。

3、

原诗: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名花和绝色美人相与为欢,长使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沉香亭北倚栏销魂之时,君王的无限春愁都随春风一扫而光。

扩展资料:

第一首写杨贵妃艳丽动人。首两句说唐明皇看到云,即想起杨贵妃漂亮的衣裳;看见花,即想到杨贵妃娇好的容颜。漂浮的白云因风的吹舞而轻扬,即使无云也可想见风的姿态;花因露水的滋润而更加鲜妍,即使眼前无花,有露水也可想象花的娇容。贵妃的国色天香姿态,则不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她本非人间所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之,则当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第二首写杨贵妃因貌美而得宠。一枝浓艳之花,露华凝结而天香喷发;今贵妃亦非凡品,其如花之容,令明皇眷恋不已,如露凝而花香愈浓。贵妃的宠爱,前代少有,巫山神女虽自荐于襄王,毕竟只能在梦中相随,孰若贵妃朝朝暮暮侍奉于君王之侧。

巫山神女不足论,前代美女也仅有汉代赵飞燕修新妆之时,才勉强能与贵妃相提并论。但赵飞燕要依赖妆饰才能弥补先天不足,远不如贵妃天生丽质。

第三首花、人合写。名花生在世间,不得绝代佳人赏玩,枉为名花;绝代佳人不得在沉香亭赏玩名花,枉为佳人。今佳人、名花相映生辉,又得风流天子赏爱,故两不辜负而相欢,亦无所遗憾。也只有牡丹之名花、倾国之妃子,两不相让而对欢,才能现出玄宗的春愁春恨。

前人或认为李白此诗措辞委婉,赞美声中实含讥讽之意,故有高力士摘词中飞燕之事激怒贵妃之说,显然这是附会之词。李白这组作品,意在反复歌咏贵妃的美丽,颂扬唐玄宗雍容华贵的生活,只是即景即事而已。

李白给杨贵妃写过的诗是什么

李白给杨贵妃写过的诗是《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诗仙是怎么来形容这位倾国倾城的贵妃呢?云儿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容貌,春风吹过那沉香亭的栏杆,此时带着露珠的牡丹花显得更加娇艳欲滴,群玉山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瑶台则是传说中西王母所居宫殿。可见杨玉环的花容月貌令人痴醉,诗仙的诗,真正诠释了“女神”之美。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二首则借用神话传说与历史人物来写贵妃的美。贵妃就如同那带露的牡丹花,神话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那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断肝肠。

再者说,汉宫里又有谁能和她相比?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也算是出了名的美人了,但是她上了新妆,才能勉强与杨贵妃相比,这一比,简直是要把杨贵妃捧到天上的节奏。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此首诗主要写倾国倾城的杨贵妃为君王消忧解愁,君王有名花与美人作陪,自然是喜笑颜开的。杨贵妃就好像是唐玄宗的“开心果”,君王的所有愁思,都被一扫而光。

李白写给杨贵妃最著名的一首诗

《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一开篇李白便是直接描写到了杨贵妃的绝世容颜,而且李白以一种非常诗意的方式,描写的极为优美,也非常的抒情,这也正是李白最为拿手的一个地方,他的很多诗作,初读时都会觉得很平淡,但是细读之后,才会发现诗作中,所蕴含的那一份唯美,读来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开头的两句,完全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李白只用了这么寥寥的数语,便是在这开头的两句,把杨贵妃的那种绝世容颜描绘的淋漓尽致;李白在这里一连用了两个比喻,这样的一种描写,立马使得这首诗,显得更为生动,也更加的唯美。

李白的这首《清平调·其一》,无疑是他众多诗作中,非常独特的一首,在这首诗中,他不仅描写到了杨贵妃的绝世容颜,同时也以一种高超的表现手法,使得唐诗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李白的诗作,不仅充满诗意,同时也非常的优美,很是抒情,读来朗朗上口。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诗有什么要全文

《清平调》

唐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参考译文:

彩云像她的衣裳花儿像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台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参考译文: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参考译文:杨贵妃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

扩展资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籍贯:蜀州(今四川成都)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1]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李白

百度百科_杨玉环

百度百科_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