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日常摸鱼是什么意思?日常摸鱼是什么意思啊

七月网1710

摸鱼什么意思啊什么梗

“摸鱼”源自于成语浑水摸鱼,原本指在水中捉鱼,代指趁乱获取利益。现在,摸鱼多指该做正事的时候不做正事,悄悄的偷懒。

日常摸鱼是什么意思?日常摸鱼是什么意思啊

表面上是在上网课,其实手机显示着游戏界面;表面上在认真听老师讲课,其实脑子里已经把好吃的来回想了遍,思考着中午要哪一个老板的生意……然而这些事,都只能偷偷做,如果有一天,摸鱼成为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会是怎样的呢?

自从清华大学校内网络课程平台上出现了摸鱼指导论课程后,至今已有3000多名学生选择了这门摸鱼课程。《摸鱼学导论》的开课老师“高老师”,其实是一名大一的清华学生。当他发现清华大学的网课平台“荷塘·雨课堂”产生了“人人都能开设一门课程”的功能后,于是他就自己开设了一门关于“摸鱼”的课程。但是,这门《摸鱼学导论》,只在雨课堂平台上线,并没有进入清华正式的选课系统。而且这门课程没有期末考试、不计学分、不对成绩单造成任何影响。尽管如此,《摸鱼学导论》在清华依旧很受学生欢迎。

摸鱼一时爽,一直摸鱼一直爽

为什么《摸鱼学导论》能够在清华大学迅速火起来呢?这就与清华学子对内卷现状的厌恶和对《摸鱼学导论》的向往有关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清华学子整天忙于学习,缺乏广泛的社交。在遇到问题时就会出现一种无人可问的尴尬局面,无奈之下只能匿名去社交平台寻求答案,而获得的答案自然也就真假不一了。部分课程的理解遇到了困难,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学习资料与分享材料,在学习与科研的独行路上倍感孤独与艰辛。要知道,在大学里面,各种竞争十分激烈、学习压力大、身处心理亚健康状态等等,这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种常态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老师”选择投其所好,每周布置一个小作业和一个大作业,小作业很实在,就是要分享摸鱼小技巧或调试压力的方法;大作业就是将自己本学期上的课写一份介绍档案,然后分享给学校的大一学生。

这次由“高老师”开设的“摸鱼”课程就相当于一个放松学习的社交圈子,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和课程理解资料在这里都能方便得到解决,大家能够各取所需。不仅如此,在这里的交流很随意,这样能够让学习更加充满乐趣,不在那么枯燥与孤单。通过这些方法能缓解内卷给自身带来的压力,从而让清华学子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学习方式让人们很多时候都忽视了生活的美好,在竞争与压力中来回打转,而摸鱼课程引导大家学会休息、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不得不说,这一场源于玩笑的“摸鱼”课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赢得了清华学子的青睐。

摸鱼是情怀,学习才是真爱

在《摸鱼学导论》开设之初,为了不至于让大家对“摸鱼课”产生误解,“高老师”紧急制作了课程说明并上传到了“荷塘·雨课堂”上。在此以后,他又临时制作了一些ppt,在好心学姐的大力帮助下,“荷塘·雨课堂”很快就正式运作。这门课程是否能够一直开展下去,“高老师”也说不准。或许它只是一个突然出现的玩笑,偶然地被人发现,但很可能又会被人们所遗忘,将其埋在雨课堂课程堆的深处,最后无人问津。又有可能,“高老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真的能把这门课程继续下去,最后收获令人满意的结果。

但不论结局会怎样,这次的“摸鱼”课程让很多同学意识到了:“原来我也可以在雨课堂上开设课程,为同学们讲课,其他同学也可以像正常上课一样来听我的课。”一些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同学可以在“荷塘·雨课堂”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视野,而这些不断涌现的课堂就是“摸鱼”课程曾存在过的最好见证者。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15分钟”,这些理论的提出已经有十几年了,但现实中的很多本科课堂却好像还处于三十年前。在很多大学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不去上课是因为上课耽误了我的学习。陈旧的ppt,沉闷的课堂,而坐在下面打着瞌睡的却是我们整个国家最优秀的年轻人。”

“摸鱼课”既然能够让众多清华学子赞口不绝,那么其他学校是不是也可以鼓励本校学生去做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课程探索与思考,找到一种适合本校学生的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摸鱼课”只会是起点,而非终点,更多有趣的学习方法还等着我们去发现。

上班摸鱼是什么意思

上班“摸鱼”,以前叫“偷懒”,或者谴责的意思更重一些,叫“偷奸耍滑”、“偷懒取巧”、“消极怠工”,都是贬义词,是对上班工作不认真,上班时间内干私事、对工作敷衍了事的消极态度的一种否定。而现在流行的“摸鱼”这个说法,既不是褒义词,也不属于贬义词,姑且算中性词吧。“摸鱼”这种说法比较委婉,听起来不刺耳,既有一种戏称的味道,又有一种对所从事的过重的工作负荷和较低的薪酬待遇的一种不满和变相的反抗的意味。

那么,上班“摸鱼”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呢?究竟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反对呢?

这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站的角度不一样,看法也就不一样。

本文从单位内部上下级的不同角度以及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不同角度这两个方面来做一些浅显的探讨。

首先,从单位内部上下级的不同角度看,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一些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人,觉得工作任务太重,工作压力太大,工资待遇又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但又不能不遵守工作纪律,不能不服从工作安排,且暂时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个别人就采取上班“摸鱼”的态度,在上班时间内时而偷个懒、上上网、打打游戏、办点私事之类的。

上班“摸鱼”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自己当然是对的,以为这是逃避压力的一种方式。

但是,站在单位上级的角度,认为上班“摸鱼”肯定不对。

众所周知,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一个单位、一个团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且有所发展和壮大,当然需要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实认真。全体员工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如果员工在上班时间内有“摸鱼”的做法,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会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工作质量的保证造成不利的后果。如果一个单位上班“摸鱼”的员工多了,单位领导不从严管理,不认真整治这种不良风气,任其泛滥下去,这个单位离垮掉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任何情况下,上班都不允许有半点“摸鱼”的做法。

从如今内卷现象非常严重的角度看,上班时间内适度“摸鱼”,也是一些压力太大的员工为了保全自己健康的一种应急反应。

如果一个单位的老板盲目扩张,或者过度追求高利润和低成本,势必让员工处于一种高速旋转的内卷状态中。

例如,经常让员工加班加点且不给加班费或者给得很少,或者完全不顾员工的身体健康,不断地给员工派活加量,让员工完全得不到喘息的机会,威胁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员工在这种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肯定希望让自己适度放松一下,摸一下鱼。因为,既然老板不考虑你的身体健康,那就得自己想办法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能让自己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高度疲劳的工作状态中,把自己累垮。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员工,如果自己累垮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就塌了。

我以为,在这种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适度“摸鱼”,无可厚非。谁让老板对员工缺乏人文关怀呢?员工总应该保全自己的命,让自己健康地活着吧。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因为工作比较难,比较累,甚至是工作并不怎么难也并不怎么辛苦,仅仅是因为我们厌倦所从事的工作,仅仅是因为我们上班想轻轻松松,或者不满意薪酬待遇,或者对某位上司不满意,就动辄在工作时间内摸鱼,则是不可取的。

如果不存在内卷导致的威胁健康的沉重负荷、使一些人迫不得已在上班“摸鱼”的因素,从一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上班“摸鱼”肯定是不对的。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惰性。每个人,在不断和客观困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同时,也在不断同自己身上的缺点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得到进步。这些缺点,包括自己身上具有的惰性。

对自己身上的惰性的克服,完全靠自己的心态的调整和意志力的培养。

例如,几位年轻人,需要把从镇上买的化肥背到一座一千米的山上去,没有公路,只有走羊肠小道。其中一个人选择背了一百斤化肥,一个人选择背了七十斤化肥,还有一个人只背了三十斤化肥。他们背着不同重量的化肥,都觉得累,又都上了山。因为不背是不行的,这是他们的工作任务。

其实,那个背三十斤化肥的人,未必就不能背七十斤或者一百斤;那个背一百斤化肥的人,未必就不想自己背七十斤或者三十斤。只是,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不一样,对自己的毅力的磨砺的要求不一样而已。

我们常常说,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都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训练出来的,很多时候,是紧张繁重的工作环境逼出来的。

我们应该明白这个基本道理:作为地球上的打工者,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没有一件能让自己轻轻松松、心满意足的工作。当然也不存在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和呕心沥血的付出,就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能够轻而易举地为单位和社会创造价值,从而为自己创造好的生活的幸运。

每一棵成年的树,都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才形成了繁茂的枝叶和粗壮的根茎。

每一座桥,都承载了无数次重量的碾压,才横跨于大江大河。否则,要桥干什么,难道只是一道好看的风景?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上天既不会给予我们特殊的眷顾,也很难遇到生命中重要的贵人垂青于我们,我们难以遇到侥幸的机遇,天上也不会掉馅饼。我们能够成为单位挑大梁的骨干,都是靠能吃苦、肯钻研,自己苦学出来的,自己苦干出来的。

打工人挣的每一分钱,每一次上升的机会,每一次加薪,都是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打工人每一份光鲜亮丽体面的生活背后,都有别人看不见的血泪和辛酸。

或许你用来“摸鱼”和抱怨的时间,别人却用来发愤工作,刻苦学习。当他们具备了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也就掌握了挑选工作的主动权,让自己有资本同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不如意的工资待遇叫板。当一个人具有了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工作能力,就会有底气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其次,从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角度看,看法也完全相反。

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与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我们从事哪种工作,都是为别人服务的;同时,我们随时也需要别人提供的服务。

如果我们在上班时“摸鱼”,自己会觉得无所谓,甚至会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理所当然,觉得那些认认真真工作的人有些傻。

但是,当别人为我们提供服务时,他们上班“摸鱼”,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塞责,我们会对这种人的工作态度非常反感。

比如,当我们排着长队等待窗口的人办事时,窗口的工作人员却漫不经心,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接私人电话。好不容易轮到他给我们办事了,却不把要注意的事项全部交代清楚,我们问一项,他就只说一项,还满嘴不耐烦的语气,说我们缺身份证复印件,待我们把身份证复印了,又要重新排队;当我们重新排到窗口了,又说我们差社保卡复印件......,如此往返折腾,我们心里对这种“摸鱼”的工作态度有何感受?

还有,我们遇到一些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即使中午不休息加班加点也要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尽量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不让服务对象等待太久。而另一些人,则故意“摸鱼”,放慢工作速度,边玩耍边做,一件事从上午拖到下午,下午拖到第二天…..,这样做,他自己倒轻松了,却苦了服务对象,迟迟看不到办理的结果。当我们遇到这种上班“摸鱼”的人,心里又是什么感受?

再有,由于一些人在工作中“摸鱼”,玩忽职守,使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我们买到的一些商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心里是不是很气愤?

所以,凡事要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排除任务过重需要适度调整、短暂休息的特殊情况,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上班时间都不应该“摸鱼”。

良好的职业精神,正确的职业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靠“摸鱼”是摸不出来的。

大多数情况下,“摸鱼”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表现,不利于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不利于职业精神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那些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应该尽量在上班时间内少摸鱼,多做事,多接受艰苦工作的挑战,这样才能够让自己逐步强大起来,成为有本事的人,成为无论到哪个单位都会受欢迎的人。

上班摸鱼,既摸不出来好工作,也摸不出来高收入,更摸不出来好生活。

每一位打工者,还是应该养成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地工作。如此,方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去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摸鱼是什么意思

摸鱼的前提是自己完成了当天所有的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进度不耽误,不然摸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会被老板认为是能力不足。如果工作已然完成,没有其它任务,但是又不想让老板看到自己很闲,那么开发一个小摸鱼程序显得多么合情合理。以下就是我开发的一个简单的摸鱼程序,你只需要尝着咖啡,或者打着游戏就能避开老板的火眼金睛。

摸鱼的人却并没有真正让自己闲下来,‍他们只是‍‍在完成必要工作后,把多出来的时间用在了其他事情上。

现在的年轻人拒绝被不合理的工作制度绑架,不甘于被枯燥的三点一线定义。也不再愿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为了讨好老板或是与同事竞争而继续加大无谓的投入。

因为他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有的升迁,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有价值。

再说了,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长有限。不管是工作,还是做别的事,只要时间一长,我们就可能出现疲劳、走神的情况!

上学时叫开小差,现在上班了叫摸鱼。

三四十分钟的课都可能会走神几次,8小时的工作更容易出现精神涣散的时候。更何况在很多公司,加班才是日常,不摸个鱼真的很难坚持下去。适当摸鱼,反而能够提高效率。

上班工作成堆的时候,相信大家都很认同「逃避可耻但有用」。工作压力超负荷的情况下,“摸鱼”也就成为了对抗高压的有效手段。只要不影响工作进度,偶尔看看帖子、刷刷微博也无妨。

摸鱼放松休息后,再投入工作时,精力和专注力都提高了,甚至与他人进行沟通的情绪,也会更加开朗。精神状态改善后,效率大幅提高,工作起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