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郭松龄率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究竟为何以失败告终?
- 2、在张作霖最猖狂的时候,郭松龄是怎么倒戈张作霖的?
- 3、郭松龄倒戈事件死了多少人?
- 4、郭松龄倒戈发动反奉战争,为何还会被张作霖击败?
- 5、精锐奉军反水,张作霖差点烧帅府逃命,郭松龄大好形势为何兵败?
- 6、郭松龄叛乱造成的奉军损失有多大?
郭松龄率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究竟为何以失败告终?
我们常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不一定就是道义,还包括方式、方法等诸多因素。郭松龄原本在奉军中的根基就不稳,再加上盟友背叛,日军威胁,缺乏补给等等困难,他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月23日,郭松龄将所部整编为5个军,合计七万余人,他亲任总司令,然后率大军浩浩荡荡向奉天进发。自此,郭松龄倒戈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由于深受张学良信任,郭松龄虽然名义上只是京榆驻军副司令,但实际上正司令张学良早就把实际军权交到了郭松龄手中,因此郭松龄便凭借自己统帅的这支奉军最精锐的京榆驻军,以张学良的名义通电全国,要逼张作霖下野让位。
年11月23日,郭松龄率领7万精锐展开反拜斗争,以势如破竹的气势迅速攻占锦州城。后来郭松龄率军到了奉天,他已经到了赢得朝拜的边缘。但是他突然失败了。
年11月23日,郭松龄率领7万精锐,发起了反奉斗争,并以势如破竹的气势,迅速攻占了锦州城,随后,郭松龄率军向奉天进发,眼看就要夺奉成功。
在张作霖最猖狂的时候,郭松龄是怎么倒戈张作霖的?
1、在历史评价当中郭松龄是一个英雄。他之所以反对张作霖是因为他在日本期间知道了张作霖和日本的交谈,以为张作霖要进行叛变,再加上郭松龄这个人的思想他希望可以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反对军阀统治。
2、张学良秉承父亲张作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作风,对郭松龄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这在奉系集团内部早已成为美谈。
3、我个人认为奉系派系斗争导致郭松龄没有得到想要的位置,导致他心态失衡,加上他想让张学良早点掌握政权,因此他背叛了张作霖。奉系内部斗争导致郭松龄对张作霖很不满意。
4、因为二人的思想理念不合。杨宇霆作为张作霖手下的第一谋士与郭松龄之间的恩怨颇深。早年时杨宇霆就在郭松龄整治军队时就百般阻挠。
5、对此,张作霖的解释是:“将来我的位子就是小六子的,小六子掌了大权,你郭松龄还怕没有位子吗?”张作霖心里清楚,郭松龄与张学良共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将来的东北就是张学良和郭松龄的。
6、护法运动失败以后,郭松龄在1918年返回东北,这才进入到了奉军之中担任讲武堂教官。所以说郭松龄的教育背景,和张作霖的行事风格,那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路子。
郭松龄倒戈事件死了多少人?
郭松龄倒戈事件大约伤亡了十余万人。首先,在郭松龄叛乱时,第三军的将士绝大多数都跟随他起兵,足足有7万人。这七万人在叛乱过程中,受到了张作霖一方的猛烈回击,直接损失了两万余人。
双方火拼到最后,均是伤亡惨重,据说死亡人数超过5万人。就算是只有5万人,对奉军来说也是大伤元气的,损失的可都是精锐。第二,奉军改革进程被打断。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惨败;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大声。
接着再来看一下其它各部奉军的损耗,第四军团张作相与辽西警备部队与郭作战损失两万多人,第二军团李景林与冯玉祥鏖战损失万人,张作霖的爱将姜登选被枪杀,还有临阵倒戈的一批兵将。
郭松龄倒戈发动反奉战争,为何还会被张作霖击败?
1、兵败的原因三:封建的君臣之道,当时郭松龄领导的的奉军也是张作霖用钱粮喂出来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东北人士,熟话说:食君之路担君之忧。当时那些士兵多少把张作霖当作衣食父母,有些不想打这场战争,战斗力下降。
2、郭松龄之所以倒戈进行反奉战争,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信奉孙中山所主张的三民主义,认为张作霖等人内战卖国,企图投降,是不耻行为,他立誓要报效国家,因此,本是张作霖手下大将的他,生出反抗之意。
3、郭松龄曾加入过同盟会,原本就倾向于南方革命党。这就导致他跟张作霖等旧军阀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突。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获胜,郭松龄作为镇威军第三军副军长,功劳巨大。
4、因此,郭松龄倒戈反奉的根本原因,其主要就是奉系内部矛盾激化所致。郭松龄起兵之后,一路进军,势如破竹,奉天城危在旦夕,城内更是人心惶惶。
5、郭松龄反叛这是张作霖绝对没有想到的,自己的心爱之将郭松龄竟然临阵倒戈投降了冯玉祥。这样张作霖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但是他并不恐慌,因为他知道郭松龄绝对不是自己的对手。郭松龄的判断实在是有点儿无厘头。
精锐奉军反水,张作霖差点烧帅府逃命,郭松龄大好形势为何兵败?
1、因为前两次的直奉战争和现在的郭松龄反奉战争,已经将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全部消耗一空了。最重要的是,张作霖的穷兵黩武,已经大大加重了东北财政的负担。
2、郭松龄率领7万精锐反奉,主要还是师出无名,当时东北地区的很多人在张作霖的统治之下过的还是很稳定的,没有几个人想造反。郭松龄和张作霖对东北的发展有很大的分歧,但是这不能作为他造反的理由。
3、率5万奉军出关反奉。郭松龄所部奉军是奉系主力所在,因此张作霖一度非常惊慌,但是最终在一个月后,郭松龄兵败被杀。
郭松龄叛乱造成的奉军损失有多大?
此举对奉军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精锐部队的损失,还有战斗力下降的损失,更有精诚团结之心的丧失。精锐部队的损失 郭松龄是张作霖的得力干将,还是一位很有头脑的将领。
郭松龄叛乱给奉军所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损失几万军队这么简单,而是具有更深远的影响。郭松龄掌握了奉军的精锐兵力 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胜利后,奉军实力大增,张作霖进行了扩编。
搞清楚了奉系的家底,再来看郭松龄叛乱造成的损失。先看账面上的损失。一,第三军团在叛乱中,损失约万余人。二,张作相的第四军团与辽西警备部队的损伤也约两万多人。
看似郭松龄以失败告终,但其实这场叛乱,对奉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战争是要死人的,郭松龄反奉战争,损失的都是奉军,内讧自然对张作霖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先不说损失了哪些将领,就是普通士兵也是要经过培养的。
第一,奉军精锐力量损失惨重。奉军经过几次调整,其中最精锐的力量可以分为6个军团,大概有20万人。这六个军团中又以第三军团战斗力最为强悍,这个名义上的主将是张学良,实际由郭松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