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打工人的梗怎么来的?打工人的梗怎么火的

七月网400

打工人梗的出处

“打工人”是个新梗。无论你是不是所谓的“打工人”,那最近应当看到过不少围绕“打工人”这个词展开的段子。

打工人的梗怎么来的?打工人的梗怎么火的

有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这样:“过安检的时候检测仪一直响,安检的姐姐让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掏出来,检查过了,还是一直响,然后,她问我干什么的,我说我打工的,她说:好家伙,难怪检测出了钢铁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这些有关打工人的笑话多半如此:六分调笑,三分自嘲,再加上一分荒谬。继“保安日记““社畜”之后,“打工人”又成了各界劳动者们的Slogan。

扩展资料:

打工人往往起早贪黑,拿着微薄的工资,但工作却十分辛苦,于是互联网上的打工人便会互相发鸡汤互相鼓励,随着时间的流逝,打工语录不断被网友改编,越来越多的人发起了打工语录。

2020年11月8日,打工人被《青年文摘》评选为“2020十大网络热词”。

打工人是什么梗-怎么来的

近日“打工人”这个梗可以说是特别的火了,相信大家在冲浪的时候一定都有看见过“早安,打工人”的字样还有图片,那么这个打工人究竟是什么梗呢,代表着怎样的意义呢,有什么特点,又为什么这么火呢。

打工人是什么梗

“打工人”一词源于日本,日语是しゃちく,是日本上班族的自嘲用语,是个贬义词,指在公司很顺从地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所以直译为“社畜”。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社畜”的真实生活,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于是该剧迅速走红,同时也让“社畜”这个词被大家熟知。

但“社畜”毕竟是一个贬义词,因为“畜”是动物啊,“社畜”在中国约等于“打工仔”,但“仔”多多少少还带点贬低的意思。就像香港电影中表现的那样,有势力名气大的那叫“哥”,给别人当小弟的,都是“仔”。

把“仔”改成“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立即从贬义变成了中性,少了歧视的意味;从“畜”变成“人”,更是保留了打工者的尊严——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活压力大的时代,尤其是因新冠疫情导致各行业经济下滑的2020年,人们都体会到了“挣钱不容易”。迫于压力,很多人不得不背上行囊、远走他乡。虽然打工挣的钱不多,但他们依旧有所追求,没有被生活压弯脊梁,努力且平凡地活着。

“打工人”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艰辛、努力、平凡的生活,因此迅速被认同、被接受、被传播,很多人都给自己安上了“打工人”的title。这个称呼透露着在平凡生活中的不懈追求,在挣扎里努力表现出的倔强,被生活压迫却依然保持微笑的你我。

打工人的特点

“打工人”有着一系列显著的特征,比如对现实都有着清醒的认知,就连为什么打工,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

比如这则《打工宣言》所言——

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所以在打工和没钱之间,我选择打工。

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

“打工人”对于打工的态度都非常积极,起早贪黑不怕累,从不迟到不早退,没有假期也无所谓,因为“打工人”有钢铁般的意志、炙热的情怀。

在“打工人”看来,打工并不是丢人的事,虽然辛苦,但有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自强独立的标志。

这种话语有时是一种自我鼓励,但有时也是身为社畜的自嘲。

“你的朋友圈好久没提及星球、银河、宇宙、梦想、文学了,怎么,是不是跟我一样去打工了?”

“老天爷不会辜负你每一滴汗水,它们都会体现在你老板的账户余额里。早安,打工人!”

也许努力半生也没什么收获,也许奋斗也无法赢得成功。然而,面对残酷的现实,打工人们没有垂下头来,而是以此为激励,带着美好的憧憬,用努力和汗水去创造未来。

打工人的梗怎么来的 打工人的梗解释

1、带篮子曾在网上发布了几条短视频,其中一条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

2、此后带篮子又发布了几条打工人语录短视频,这种看似工作态度相当端正其实却带着自我调侃的句子很快引起网友的转发和模仿——无论是北上广高档办公楼里为公司打工的白领,还是低线城市的基层务工者,都纷纷开始调侃自己的“打工人”身份。

3、“抽象带篮子”的早安打工人截图。图片来源:B站视频截图带篮子的“打工人梗”最早能流行,和带篮子本人的人设有很大关联。

4、带篮子作为一个95后网红,他本人带有浓厚的“底层人民”意味:小镇青年出身,高考考了两次成绩都不理想,轻工业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现实中他的职业原本是一个工厂的保安。在直播中带篮子有一句经典调侃:“大专人,大专魂,大专都是人上人。985211毕业的将来都是给大专人打工的!”事实上,如果最初是个在一线城市格子间生活的精致白领——哪怕过着还不起卡债的月光族生活,说出这句话也并没什么说服力。

5、正如快手上的人间百态和拼多多的廉价拼团最早抓住的是低线市场的红利一样,出现在带篮子视频中的“打工人”梗,最早的确是低线劳动者的自我慰藉——收入很低、生活很苦,每天起早贪黑给老板打工。

6、但依托着社交媒体的高速传播以及当下主流互联网语境的推波助澜,这个流行语也迅速为大众所接受。

7、从“社畜”、“丧文化”、“土味文化”等过去流行过的社交媒体趋势中你会发现,当下年轻人中的主流互联网语境,已经不再是体面精致的中产阶级和机场成功学织造出的“人人皆可走上人生巅峰”的梦,而是愈发引起人们关注的行业内卷、996和007工作制和对低线市场及小镇青年的关注。当代青年习惯了在生活压力之下的退缩式反抗,因此如今自嘲比鸡汤成功学更容易引起大众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