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资治通鉴成书于(资治通鉴成书于哪一年)

七月网4760

一、《资治通鉴》成书于何时

1、《资治通鉴》成书于1085年1月1日(元丰七年十二月初三日),历时19年。

资治通鉴成书于(资治通鉴成书于哪一年)

2、《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编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

3、1066年(朱英宗治平三年),司马光将所撰的从战国至秦二世时的历代君臣事迹8卷进献英宗,并上疏:“凡关国家之盛衰,系生民之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帝王所立知者,略依左传春秋体,为编年一书,名曰《通志》。”4月,朱英宗下旨设立书局,继续编撰。

4、至1085年1月1日(元丰七年十二月初三日)全书编撰完毕,历时19年。全书上起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贯串了1362年的史事。

5、《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6、宋神宗熙甯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二、资治通鉴成书于什么时候

1、《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

2、《资治通鉴》成书于1085年1月1日。《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3、《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4、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6、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三、资治通鉴到底成书于什么年代

1、《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

2、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3、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4、由此可以看出《资治通鉴》是在宋神宗看过以后定的书名,而宋神宗又是北宋时期的第六位皇帝,因此《资治通鉴》的成书时间是在北宋时期。

5、《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6、司马光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才编写《资治通鉴》,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因此,编纂《资治通鉴》时,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有所发展。

7、他把历史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除政治之外,《资治通鉴》在文化、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均有记载。

8、在文化方面,就学术思想来说,上至先秦的儒、法名、阴阳、纵横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学术主张,下及汉初的黄老思想,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以及魏晋玄学的盛行都有记载。

9、对于佛教、道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儒、佛、道之间的斗争也有叙述。对西汉以来经学的发展,典籍的校理,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及流传,都有较系统的陈述。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神宗

文章分享结束,资治通鉴成书于和资治通鉴成书于哪一年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