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春秋笔法,请举例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为孔子首创。
作者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和主张。
“春秋笔法运用中较知名的诸如三个表示杀的动词:杀、弑、诛”,这个例子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因为杀指无罪而杀,弑指以下犯上,诛则指有罪、有理而杀。文中用诛而不用弑,就是暗示作者认为杀商纣王是因其有罪该杀,而并不是以下犯上。这是春秋笔法中比较知名的动词上的例子。
另外左丘明把春秋笔法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那么你提到的“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死的不同用法这里体现的就是“婉而成章”的春秋笔法,意在委婉、避讳。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现象。
委婉,避讳。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中国古代的特有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清朝文字狱是人尽皆知。
客观详尽的记录,不偏离,歪曲,隐瞒。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从背部入,斜穿心肺”。“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扑”。从背部入表明偷袭,屠杀,其一是手枪表明有军官参与,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不仅记叙,还进行主观评价,使善者名垂青史,恶者遗臭万年。例如:《五人墓碑记》对被杀五人应在历史留下印记,不厌其烦的记录了五人的名字”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
二、春秋笔法的意思是什么
春秋笔法的意思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春秋:指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春秋》整理而成,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历史。
笔法: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暗寓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故称之为春秋笔法。后指文字简短精练、文笔婉转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
出处: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成语用法: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指曲折的文字。
示例: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春秋笔法。
1、作者以犀利幽默的笔法,透过独特的视角,谈笑间纵论古今,将战国的混战史展现得淋漓尽致。
2、这篇推理小说,利用欲擒故纵的笔法,紧紧扣住读者阅读时的心情。
3、敏捷而激烈的答辩使人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在创作时,作者不知不觉地运用起戏剧的笔法。
4、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5、香港作家倪匡就替古龙代过笔,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活脱脱是古龙笔法。
6、鲁迅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的文风,就是春秋笔法的再现。
7、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三、春秋笔法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来历呀
1、“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是孔子创造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2、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若有可以和别人共同商量的地方,就不独自决定判词。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建议一字一句。
3、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后世史官所遵循的修史原则、方法以及指导思想都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春秋的指导思想。孔子编修《春秋》的实践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论述,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4、"春秋笔法"一直是研究孔子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议题,人们对于其探讨也是争论不休。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它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学者们研究历史文献的书写演变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