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的红色历史故事
1、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成都市新都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袁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4师师长,川军第41军第122师师长,第41军代理军长等职。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抗日浪潮席卷整个中国,王铭章主动请缨,带领122师出川抗日,转战晋东、鲁南,英勇杀敌,战功卓著。
3、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以后,为了打通南北战场,决定攻取徐州。津浦路南段的中国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南段进攻的日军势头被阻,形成隔淮河对峙的局面。
4、津浦路北段守军韩复榘不战而退,济南、泰安、曲阜等地弃守,形势万分危急。1938年初,王铭章奉命开赴徐州、砀山一带布防,代理41军军长,任前方总指挥。1938年2月,日军沿津浦铁路攻占兖州、曲阜、邹县。战区司令部急令41军开赴滕县。
5、3月14日,日军以万余兵力在20多门大炮、2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向滕县外围发起了猛攻。我军以“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经一日激战,打退了进攻的日军。15日一早,敌人在攻击正面阵地的同时,又从侧面迂回,企图包抄滕县。这时滕县城内能战斗的兵力只有两千人,却要抵御装备精良的万余敌军的猛攻,玉铭章心中十分清楚敌强己弱的形势,但他抱定以死报国之心。16日黎明,日军向守备滕县东关的警戒部队发起猛攻,战机十余架对滕县进行了轰炸、扫射。玉铭章亲自指挥守城,在日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城墙被炸开了十余米宽的一个缺口。守军与日军展开肉搏,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6、16日,正面阵地被日军突破,王铭章根据兵力变化情况,重新调整部署。17日,日军调集精锐部队再次向滕县发起了猛攻,在重炮与飞机的掩护下,日军攻入城内,守军与日军再次展开肉搏,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王铭章将军牺牲后,守城官兵仍继续与日军搏斗,除十七人突围外,其余皆洒尽了最后一滴血。滕县死守为中国军队完成战略合围赢得了宝贵时间,才使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得以实现。
7、王铭章将军死询传来,举国同悲,灵柩经武汉重庆运回成都,沿途万人空巷,民众挥泪送行。国民政府对王铭章将军奋勇抗战给予高度评价,并追赠为陆军上将。毛泽东和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联名撰赠挽联:
8、“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9、解放后,王铭章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在其家乡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公园内塑有他的戎装纵马铜像,供人瞻仰。王铭章将军忠烈事迹,长留天地!
10、滕县之战,王铭章将军指挥第四十一军,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为徐州一带中国军队的集结赢得了时间,也使日军第十师团受到较大损失,为尔后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11、国民政府对玉铭章将军奋勇抗战给予高度评价,并追赠为陆军上将。
12、王将军灵枢经武汉、重庆、成都运回其家乡新都,沿途各地纷纷隆重举行悼念、祭奠仪式。在武汉举行迎灵公祭仪式时中共中央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齐光,《新华日报》代表吴克坚等前往参加。吴克坚致悼词说:“王师长等殉国烈士的鲜血,不仅洗涤了他们在川军二十年的罪愆,而且更加振奋了全国军民枪口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他们是对得起四川的父老、对得起国家的。王师长是我们炎黄的优秀子孙,是保国卫民的英勇战士,是中国的模范军人,他的死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中国人民,他的勋名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死!”毛泽东和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还联名撰赠挽联:
13、“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14、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铭章被追晋为革命烈士。
二、国民党川军领袖(冯天魁)的简历
1、冯天魁,是电视剧《正者无敌》由陈宝国饰演的角色。网友认为冯天魁原型为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将军。另一原型为范绍增将军。
2、冯天魁原型为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将军,出川后改编为二十二集团军第四十一军,其任军长,后在滕县保卫战中殉国,王铭章将军的抗日事迹与剧中的冯天魁几乎一样。冯天魁是川军永州守备司令兼66师师长,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一地长官,冯天魁掌握着重兵之权,国民党反动势力、日本侵略者等各方势力都对他虎视眈眈。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冯天魁步步为营,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阴谋诡计。抗战爆发后,冯天魁率领川军走出四川,坚持抗战。台儿庄大战爆发,川军在兵力不足,武器弹药匮乏的劣势下,和日军战斗了七天七夜,冯天魁壮烈牺牲。川军的顽强抵抗,为台儿庄大战赢得了时间。
3、著名演员陈宝国在剧中挑起大梁,出演大智若愚、命运多舛的川军统帅冯天魁。剧中他历经磨难,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率先带领军队走出四川,坚持抗战,谱写了一曲民族正气之歌。甫一出场,他便以“荒唐将军”的面目出现,目不识丁,一出口白字连篇,行事乖张。组建海陆空三军大会,买飞机向敌军投掷大粪,将姨太太作为犒赏奖励士兵,诸多桥段更让这个角色笑料百出。但在荒唐面孔之后,隐藏的是一个深谋远虑,智勇非凡的爱国将领。编剧石小克表示,在查阅大量资料之后,他被四川人骨子里的幽默和智慧深深吸引,将多位川军传奇人物的特性和经历糅合在一起打造出冯天魁这个人物。他外邪内正,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都会大大出乎观众的想象。
4、陈宝国表示,冯天魁是个名副其实的“双面人”,兼具喜剧与悲剧色彩,为自己提供了非常大的表演空间。而最吸引自己的则是冯天魁为国尽忠,战死沙场的壮志豪情。陈宝国透露,一直以来他希望能够诠释好“工农兵”三个类型的角色。在《钢铁年代》中,他完成了工人角色的圆满刻画,而在这部《正者无敌》中,冯天魁恰恰符合他内心深处中对于军人的定义。“他内在是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汉子,又是个有血有肉的男人,恋着自己的亲人、战友,同时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义不容辞,战斗到只剩一个人。这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有这样的军人,这个国家和民族永远不可能被侵犯。”
5、经过多次合作,在编剧石小克看来,陈宝国总能精准抓住创作者想要的感觉,看似平常的台词也能被他演绎的豪情万丈,为人物增色颇多。谈到表演技巧,陈宝国则分享了他的理解:“演戏无非喜怒哀乐四种表情,最难演的是心,演员要真正用自己的心去出演角色,才能将所有情感很极致的迸发出来。不被自己扮演的角色所感动,就没法儿感动观众。”
6、喜欢考究历史的观众早就指出,川军历史上并没有冯天魁这号人物。石小克回应道:“陈宝国老师饰演的冯天魁是汲取了王铭章、范绍增多个川军传奇人物特性和经历的产物。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集大成的方式,来展现川军将领们的诸多特征。这也是影视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虽然写川军抗战的灵感很早就有了,愿望也一直很强烈,但是我本人会怕对历史的了解不够,写出的东西浅薄,辜负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于是只好用了几年的时间,走访各处的博物馆、档案馆,拜访众多历史学家和抗战川军幸存者。这些搜集到的丰富的资料,汇集成了冯天魁等剧中人物。相信我们倾力打造的《正者无敌》不仅可告慰英烈,也会将川军的事迹永留人间。同时,也希望在9月份国语版的上星播出中,能把四川文化和精神带给全国的观众朋友。
7、李宗仁曾说过:“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造成之也。”《正者无敌》的结尾,冯天魁英勇抗敌,最终战死沙场。而这悲壮的最后一战,创作素材便源于历史上的滕县保卫战,而这个原型,就是著名的川军将领王铭章。
8、王铭章在川军中以英勇善战著称,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主动请缨,后因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9、滕县保卫战中,王铭章为第41军代军长,统一指挥122师、124师。虽说有两个师,每个师又有两个旅,但每个旅实际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数量上远不能与日军相比。而且部队使用的是四川土造的七九步枪、大刀、手榴弹。轻重机关枪、迫击炮数量甚少,而且质量低劣,甚至必需的交通、通信工具和卫生装备器材也严重缺乏。
10、尽管如此,王铭章仍告诫手下:“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1938年3月16日一天,就有万余发日军的炮弹落在滕县。17日天刚亮,日军又开始狂轰滥炸,滕县成了一片焦土,滕县南关的守城士兵也死伤半数以上。形势危急之时,王铭章召属下宣布:“死守滕城,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没有本师长的手令,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11、临近黄昏,日军攻入了西门,占领了西城墙,王铭章率领身边的参谋立即登上西北城墙,指挥作战。他命令身边仅有的特务连一个排夺回西门城楼,勇士们冲上去,但全部壮烈牺牲。此时,城墙上的日军居高临下,机关枪疯狂扫射。王铭章中弹牺牲后,守城官兵仍继续与日军搏斗,最终只有十七人突围。滕县死守为中国军队完成战略合围赢得了宝贵时间,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才得以实现。
12、当数冯天魁这几位性格迥异的姨太太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个桥段的诞生,据编剧石小克说,来源于那个时期的川军将领范绍增。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川军将领,姨太太多达四十位,而他的“姨太太外交”更成为了当时的奇闻。
13、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范绍增为便于金屋藏娇,讨姨太太们的欢心,斥巨资在今重庆大礼堂对面的民国路,修建了占地面积很大的公馆范庄。为了让姨太太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范绍增专程从上海聘来教师,培养妻妾们学习西方文化。太太们开始西化,尤其是年轻貌美、文化较高的赵蕴华、何蜀熙,以后成了重庆上流社会的两朵交际花,对范绍增帮助很大。
14、国民党政府内迁重庆后,范绍增腾出范庄,先后在范庄住过的有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等。范绍增专派品位颇高的赵蕴华、何蜀熙两位姨太太整日陪伴在何应钦夫人王文湘、顾祝同夫人许文蓉左右,并经常送去时鲜食品、新款服饰,甚至金银珠宝。“姨太太”路线大获成功,此后,范绍增连连升迁。抗战中,范绍增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前动员会上,他对官兵们讲:“过去打内战,都是害老百姓。这回抵抗日本侵略,我就是倾家荡产,拼命也要同你们在一起,把日本人赶跑。”
15、1939年初,时任第88军军长的范绍增率部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夏,又转移浙西作战;冬,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日军第22师团长土桥一次指挥日伪两万多人进犯,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范绍增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
16、1942年5月28日,范绍增率部击毙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中将。酒井被炸身亡,引起很大震动,因为在日本陆军历史上,在职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第一个。5月29日,范绍增率88军又击伤日军第40师团少将旅团长河野,连创两大辉煌战绩。
三、国民党川军领袖(冯天魁)的简历是什么
1、冯天魁,是电视剧《正者无敌》由陈宝国饰演的角色。网友认为冯天魁原型为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将军。另一原型为范绍增将军。
2、冯天魁原型为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的王铭章将军,出川后改编为二十二集团军第四十一军,其任军长,后在滕县保卫战中殉国,王铭章将军的抗日事迹与剧中的冯天魁几乎一样。冯天魁是川军永州守备司令兼66师师长,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一地长官,冯天魁掌握着重兵之权,国民党反动势力、日本侵略者等各方势力都对他虎视眈眈。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冯天魁步步为营,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阴谋诡计。抗战爆发后,冯天魁率领川军走出四川,坚持抗战。台儿庄大战爆发,川军在兵力不足,武器弹药匮乏的劣势下,和日军战斗了七天七夜,冯天魁壮烈牺牲。川军的顽强抵抗,为台儿庄大战赢得了时间。
3、著名演员陈宝国在剧中挑起大梁,出演大智若愚、命运多舛的川军统帅冯天魁。剧中他历经磨难,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率先带领军队走出四川,坚持抗战,谱写了一曲民族正气之歌。甫一出场,他便以“荒唐将军”的面目出现,目不识丁,一出口白字连篇,行事乖张。组建海陆空三军大会,买飞机向敌军投掷大粪,将姨太太作为犒赏奖励士兵,诸多桥段更让这个角色笑料百出。但在荒唐面孔之后,隐藏的是一个深谋远虑,智勇非凡的爱国将领。编剧石小克表示,在查阅大量资料之后,他被四川人骨子里的幽默和智慧深深吸引,将多位川军传奇人物的特性和经历糅合在一起打造出冯天魁这个人物。他外邪内正,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都会大大出乎观众的想象。
4、陈宝国表示,冯天魁是个名副其实的“双面人”,兼具喜剧与悲剧色彩,为自己提供了非常大的表演空间。而最吸引自己的则是冯天魁为国尽忠,战死沙场的壮志豪情。陈宝国透露,一直以来他希望能够诠释好“工农兵”三个类型的角色。在《钢铁年代》中,他完成了工人角色的圆满刻画,而在这部《正者无敌》中,冯天魁恰恰符合他内心深处中对于军人的定义。“他内在是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汉子,又是个有血有肉的男人,恋着自己的亲人、战友,同时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义不容辞,战斗到只剩一个人。这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有这样的军人,这个国家和民族永远不可能被侵犯。”
5、经过多次合作,在编剧石小克看来,陈宝国总能精准抓住创作者想要的感觉,看似平常的台词也能被他演绎的豪情万丈,为人物增色颇多。谈到表演技巧,陈宝国则分享了他的理解:“演戏无非喜怒哀乐四种表情,最难演的是心,演员要真正用自己的心去出演角色,才能将所有情感很极致的迸发出来。不被自己扮演的角色所感动,就没法儿感动观众。”
6、喜欢考究历史的观众早就指出,川军历史上并没有冯天魁这号人物。石小克回应道:“陈宝国老师饰演的冯天魁是汲取了王铭章、范绍增多个川军传奇人物特性和经历的产物。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集大成的方式,来展现川军将领们的诸多特征。这也是影视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虽然写川军抗战的灵感很早就有了,愿望也一直很强烈,但是我本人会怕对历史的了解不够,写出的东西浅薄,辜负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于是只好用了几年的时间,走访各处的博物馆、档案馆,拜访众多历史学家和抗战川军幸存者。这些搜集到的丰富的资料,汇集成了冯天魁等剧中人物。相信我们倾力打造的《正者无敌》不仅可告慰英烈,也会将川军的事迹永留人间。同时,也希望在9月份国语版的上星播出中,能把四川文化和精神带给全国的观众朋友。
7、李宗仁曾说过:“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造成之也。”《正者无敌》的结尾,冯天魁英勇抗敌,最终战死沙场。而这悲壮的最后一战,创作素材便源于历史上的滕县保卫战,而这个原型,就是著名的川军将领王铭章。
8、王铭章在川军中以英勇善战著称,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主动请缨,后因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9、滕县保卫战中,王铭章为第41军代军长,统一指挥122师、124师。虽说有两个师,每个师又有两个旅,但每个旅实际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数量上远不能与日军相比。而且部队使用的是四川土造的七九步枪、大刀、手榴弹。轻重机关枪、迫击炮数量甚少,而且质量低劣,甚至必需的交通、通信工具和卫生装备器材也严重缺乏。
10、尽管如此,王铭章仍告诫手下:“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1938年3月16日一天,就有万余发日军的炮弹落在滕县。17日天刚亮,日军又开始狂轰滥炸,滕县成了一片焦土,滕县南关的守城士兵也死伤半数以上。形势危急之时,王铭章召属下宣布:“死守滕城,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没有本师长的手令,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11、临近黄昏,日军攻入了西门,占领了西城墙,王铭章率领身边的参谋立即登上西北城墙,指挥作战。他命令身边仅有的特务连一个排夺回西门城楼,勇士们冲上去,但全部壮烈牺牲。此时,城墙上的日军居高临下,机关枪疯狂扫射。王铭章中弹牺牲后,守城官兵仍继续与日军搏斗,最终只有十七人突围。滕县死守为中国军队完成战略合围赢得了宝贵时间,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才得以实现。
12、当数冯天魁这几位性格迥异的姨太太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个桥段的诞生,据编剧石小克说,来源于那个时期的川军将领范绍增。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川军将领,姨太太多达四十位,而他的“姨太太外交”更成为了当时的奇闻。
13、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范绍增为便于金屋藏娇,讨姨太太们的欢心,斥巨资在今重庆大礼堂对面的民国路,修建了占地面积很大的公馆范庄。为了让姨太太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范绍增专程从上海聘来教师,培养妻妾们学习西方文化。太太们开始西化,尤其是年轻貌美、文化较高的赵蕴华、何蜀熙,以后成了重庆上流社会的两朵交际花,对范绍增帮助很大。
14、国民党政府内迁重庆后,范绍增腾出范庄,先后在范庄住过的有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等。范绍增专派品位颇高的赵蕴华、何蜀熙两位姨太太整日陪伴在何应钦夫人王文湘、顾祝同夫人许文蓉左右,并经常送去时鲜食品、新款服饰,甚至金银珠宝。“姨太太”路线大获成功,此后,范绍增连连升迁。抗战中,范绍增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前动员会上,他对官兵们讲:“过去打内战,都是害老百姓。这回抵抗日本侵略,我就是倾家荡产,拼命也要同你们在一起,把日本人赶跑。”
15、1939年初,时任第88军军长的范绍增率部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夏,又转移浙西作战;冬,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日军第22师团长土桥一次指挥日伪两万多人进犯,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范绍增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
16、1942年5月28日,范绍增率部击毙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中将。酒井被炸身亡,引起很大震动,因为在日本陆军历史上,在职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第一个。5月29日,范绍增率88军又击伤日军第40师团少将旅团长河野,连创两大辉煌战绩。
关于王铭章将军的简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