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殖器疱疹的的治疗
什么是生殖器疱疹(genifal herpes. GH)?
生殖器疱疹又称阴部疱疹,是由单纯性疱疹病毒(herpes sm-ples virus-HSV)侵犯生殖器、皮肤粘膜引起炎症、水疱、糜烂、溃疡性病变的性传播疾病。在初次皮损消退后,约有60%的病人反复发作。在国外,生殖器疱疹的发病率在性病中仅次于淋病和梅毒,居性病发病率的第三位,在由病毒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中占第一位。
人类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人群感染高达80-90%,10%无症状。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生殖器疱疹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性活跃的人群中,约有30%的人患过生殖器疱疹,尤其是在青年人中,该病的发病率甚至比淋病还高。
1、本病主要是通过性器官接触而传染的。疱疹病毒(HSV)经粘膜或皮肤破损进入人体,先在入口处生长繁殖,后经血行或神经通路播散。病人和无症状的带病毒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成人中,生殖器疱疹病毒抗体的阳性率较高。一般约为10-70%,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地位和性生活的情况而变动的。有一项调查表明,在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的妇女中,阴道内生殖器疱疹病毒的排出率为0.4-1.33%。有人对一组妓女做生殖道检查时发现,生殖器疱疹病毒的排出率竟高达12%,70%的妓女带有生殖器疱疹病毒。可见生殖器疱疹的发生与性接触有明显的关系。本病传染性极强。
2、凡与患有阴茎疱疹的男性发生一次性接触的女性,约有60-80%可受感染。可发此病。本病危害性严重,复发率高,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尚可引起女性不孕,流产或新生儿死亡。目前,许多学者还认为子宫颈癌和阴茎癌的发病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因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
单纯疱疹病毒直径约为120-150微米,由含有DNA的核于中间,向外依次由包膜、体被、衣壳三种同心结构组成,衣壳表面为162个壳微粒组成的3:3:2轴对称的20面体,体被由纤维质构成,包膜有时来自细胞核,有时来自细胞膜,细胞膜内含有脂成份,所以单纯疱疹病毒对乙醚及脂溶剂特别敏感。对高温和低PH都不稳定,在低温下可生存数月,湿热50℃及干燥90℃30分钟灭活。
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二种,Ⅰ型疱疹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粘膜密切接触传播,感染腰以上部位的皮肤粘膜和器官。如引起口唇粘膜、鼻前庭、眼结膜、咽喉部的炎症及疱疹,口和口周围发生的疱疹,99%是由Ⅰ型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Ⅱ型疱疹病毒主要存在于女性宫颈、阴道、外阴皮肤及男性的阴茎、尿道等处,是引起生殖器发炎和疱疹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生殖器疱疹的病原体90%为Ⅱ型疱疹病毒,仅10%为Ⅰ型疱疹病毒。经性器官接触后,潜伏约2-20天(平均6天),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如应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严重烧伤、重度营养不良、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等感染后症状加重,可出现疱疹性湿疹、复发性角膜溃疡,甚至全身播散性疱疹而致命。感染1-3周后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补体结合抗体,残存的病毒可能向周围神经沿神经轴转入三叉神经节(Ⅰ型疱疹病毒)或骶神经节(Ⅱ型疱疹病毒),而长期潜伏,进入静止状态。当某种诱发因素如焦虑、精神创伤、受凉、日晒、吹风、创伤、感染、药物过敏、高热、月经、妊娠等破坏身体生理平衡时,神经细胞中出现病毒增殖所需的特异性转录酶,激活病毒而引起复发,体液抗体不能制止疱疹病毒复发,细胞免疫减弱对复发有重大影响。
生殖器疱疹临床表现中可分为原发和复发两种。原发指首次感染病毒,一般从接触到发病约2-10天,也就是潜伏期。患病部位先有烧灼感,很快在红斑基础上发生3-10个成群的红色丘疹,伴有瘙痒,丘疹很快变成小水疱,3-5天后变为脓疱,破溃后形成大片的糜烂和溃疡,自觉疼痛,最后结痂愈合。整个病程可持续20天左右。
在男性好发于龟头、冠状沟、尿道口、阴茎、阴囊、大腿和臂部等处。女性好发于阴唇、阴阜、阴蒂、肛周或阴道。约90%的病人,病毒可同时侵犯子宫颈,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下腹痛,并可并发宫颈炎和子宫炎。大多数男女病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后期炎症波及尿道、膀胱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痛、尿频、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等现象。此外,还可能有其它症状同时出现,如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颈项强直、脑膜炎和骶部神经系统功能不全。此病女性多于男性,症状也较男性严重。在发病人中约10%有咽炎,10%男性与26%女性的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病人同时伴有生殖器以外的病损,主要在臂部与手指,常见生殖器出现疱疹后的第2周,大多是受感染的生殖器部位的病毒自身接种而致。
在患有生殖器疱疹的病人中,男性同性恋者可出现直肠Ⅱ型疱疹病毒肛门直肠感染,其发病仅次于淋球菌引起的男性肛门直肠炎。临床表现为肛门直肠疼痛严重、便秘、排脓和里急后重,肛门可有疱和溃疡。
三、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有何表现: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诱因多与发热、月经来潮、性交、情绪激动、气候改变、劳累、熬夜有关。发作时有前驱症状,如局部麻刺感和轻微疼痛、瘙痒感等。损害处开始为民或脓疱,以后溃疡结痂。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在原发后1-4个月内发生。第一次Ⅱ型疱疹病毒感染后一年内将近60%患者复发,第一年可复发4-6次。以后次数减少。复发患者全身症状较原发轻,每次发作的病程也较短,通常皮损约10天消退。有学者发现Ⅰ型疱疹病毒感染后只有14%复发,大大低于Ⅱ型疱疹病毒感染的复发率。复发一般都在原处,但水疱数目、持续时间和自觉症状均比原发者轻、淋巴结不肿大、很少有全身症状。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多发生在外阴、阴道、宫颈及龟头等部位,尿道发病较少见。由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反复发作又难以控制,有时疼痛较严重等原因,造成病人思想负担过重,而出现心理障碍害怕致癌、害怕传染给性伴侣、回避与性伴侣的性生活、不愿与异性交往、导致性功能障碍,影响家庭和睦,甚至发生抑郁症。
生殖器疱疹病毒与生殖器恶性肿瘤关系密切。早在60年代就有人提出引起生殖器疱疹的Ⅱ型疱疹病毒可能是宫颈癌的潜在致癌因子。近十多年来,已发现宫颈癌和性活跃有关,而Ⅱ型疱疹病毒又是性活跃人群中常见的致病因子,宫颈又常是病毒的复制部位,并且发现生殖器疱疹常常与宫颈癌并发。患过生殖器疱疹的妇女比未患过者得宫颈癌的危险性大5-10倍。最近,在宫颈癌组织、剥脱细胞或癌前期细胞中发现了Ⅱ型疱疹病毒特异抗原。从而表明Ⅱ型疱疹病毒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从阴茎癌病人的活检材料中也观察到单纯疱疹病毒样颗粒。然而表明单纯疱疹病毒是生殖器恶性肿瘤致病因子的直接证据仍不足,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近年来人们也注意到孕妇与Ⅱ型疱疹感染的严重性。对妊娠的患者或无症状排毒来说,最重要的是传染给新生儿。在妊娠早期,患生殖器疱疹的孕妇可影响胎儿,以致发生流产或死胎。婴儿先天性感染,出生时可出现带状分布的疱疹,癫痫发作,与肝脾肿大。如通过产道感染或羊膜早破而产生逆行感染时,轻者出生后数日乃至数周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早期症状可仅有吃奶较差、兴奋,随后可发生病毒血症或脑炎。严重者发生播散性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可有高热、呼吸困难、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不好。
四、生殖器疱疹如何治疗及预防:
1、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首选药物。对于一年内复发6次以上者,遵照医嘱以维持量每抑制疗法,疗效较肯定。
2、人白细胞干扰素可抑制病毒繁殖,减少生殖器疱疹的复发率。
3、患者不必过分紧张,规律生活,加强锻炼,经治疗后,随身体免疫能力的增强,复发次数会逐渐减少或不再复发。
4、因性伴常为无症状的病毒排放者,因此应积极动员性伴进行检查治疗。
5、治疗期间避免劳累、饮酒、忌性生活。需要时请使用避孕套,但要知道避孕套不能完全隔断生殖器疱疹的传染。
6、患生殖器疱疹的怀孕妇女分娩时最好进行剖腹产。
7、准备结婚、怀孕的双方,应等完全治愈后较为稳妥。
8、对易沾染病毒的生活用品应加强消毒,洗晒。
9、为减少再次感染,应改变不安全性行为方式。
孕妇患生殖器疱疹可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死产。生殖器疱疹与生殖器恶性肿瘤可能有密切关系,据报道患过生殖器疱疹的妇女比未患过者得宫颈癌的危险性大5-10倍。
六、为什么说生殖器疱疹是一种复发性,不易治愈的病毒性疾病:
因为HSV可潜伏在骶神经根区,当受到某些因素激惹,病毒复活,沿受累神经移行至皮肤粘膜,引起疾病复发,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及方法
二、是不是得过带状疱疹的人容易患癌症呢为什么
说到带状疱疹,可能没有多少人听过,因为这个名词有点专业,但是如果提到蛇胆疮、火丹、缠腰龙等,估计大家就不会觉得陌生了。带状疱疹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并不算低,它主要发生于50岁以后的人群,但是也有不少年轻人也可能得这种疾病,特别是在熬夜、过度劳累、喝酒等情况下。
带状疱疹本质上就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来的,而这种病毒正常人体内也有,只不过人在免疫力正常的时候,它们不会致病,而免疫力如果低下的时候,它就容易出来兴风作浪,所以说从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免疫力如何。那是不是得过带状疱疹病毒的人就容易得癌症呢?今天医者良言来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想必学过高中生物的朋友应该听过基因突变吧,如果发生的突变人类无法纠正就容易癌变。当然了,一个细胞癌变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人类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每一个细胞,一旦发现异常,人类就会立刻启动自己强大的免疫系统来杀灭这些癌细胞。
另外我们体内也存在着被称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东西,如果原癌基因被激活,那人类也是容易得癌症的。而抑癌基因的作用就是来抑制细胞的癌变的,如果它出现了异常人就容易得癌症。而能让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出现异常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感染,它包括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当然了理论上说感染增加癌症的发生率,然而这种增加的比例不明显,因为人类还有强大的免疫力,它可以有效清除这些异常的细胞。
通过上述的介绍,想必大家能看得出,免疫力的正常与否在癌症的发展和发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一个人免疫力变差的时候,那他的免疫系统对于癌细胞的监视功能就容易变差,自然得癌症的风险就变大了。
但是是不是说得过带状疱疹的人就容易得癌症呢?其实也不是这样的,虽然得带状疱疹的人免疫力不好,但是那个毕竟是暂时性的,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调解自己的身体来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免疫力正常了得癌症的风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另外,在临床上并没有证据表明得过带状疱疹的人患癌症的风险有明显的增加,理论和实际有时候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但是如果是那种反复发生带状疱疹的人就需要注意了,这类人免疫力是真的不好,需要警惕癌症的发生。
可能大家对于这个还是不太理解,我就举个例子吧,拿艾滋病来说吧,得这个的大多数是年龄不大的,按照年龄来看,他们得癌症的风险是很小的。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之中,有不少人得了卡波式肉瘤,它可是一种恶性肿瘤。而艾滋病大家都知道,它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攻击人类的免疫细胞,直到免疫系统彻底瘫痪,人的免疫力变差,艾滋病病人得癌症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再说恶性肿瘤,它的发生是外界致癌物质和人体的免疫力底下、内在细胞的异常增生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病毒性肝炎诱发的肝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萎缩性胃炎诱发的胃癌、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宫颈炎诱发的宫颈癌等慢性病毒感染导致的恶性肿瘤。所以说恶性肿瘤的发生和人体的免疫力底下也有一定的关系。
平时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及免疫缺陷病患者都会在中晚期发生带状疱疹。这个现象说明恶性肿瘤等严重的慢性疾病会导致人体免疫力底下容易引起各种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机会性感染病变,也包括最常见的带状疱疹。
总的来说,带状疱疹多会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发生的机会性病毒感染疾病,可以说发生带状疱疹患者的免疫力有减弱的情况存在,但是不能代表发生过带状疱疹的人一定会发生恶性肿瘤或者免疫力降低的相关疾病,它们之间的确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
在烧伤科轮科的时候接触过一个因带状疱疹自己乱用膏药导致感染的老奶奶,全身30%大面积皮肤感染,换了将近两个月的药才出院,尤其在刚开始换药的前两个星期,每次换药对老人来说都是一次折麽,所以对这个疾病记忆特别深刻。今天借着这个问题和大家唠唠带状疱疹的问题!
说起带状疱疹,可能很多人不是特别的熟悉,但如果要谈及蛇盘疮、缠腰龙,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的皮肤病,这个病毒具有亲神经性,也就是说它潜伏在身体内的时候,主要潜伏在脊髓的神经里面,当抵抗力低下(请记住抵抗力低下这个诱因)、过度劳累刺激时,这个病毒就可以发作,沿着神经纤维发展到皮肤,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控制区域难忍的疼痛,而且会产生皮肤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水泡形成。因为整个症状表现是沿着神经走形的,所以会有一个条索样的走行区域,就像身体被毒蛇、恶龙缠住了一样,所以以前的人才把这种疾病称之为蛇盘疮、缠腰龙。
但是大家可要知道带状疱疹可不仅仅发生在腰部,它可以发生在大多数的部位,包括眼睛、胸部、耳朵等很多部位。
发生带状疱疹,其实症状还是比较典型的,其实在皮肤出现水泡的时候。有些患者在皮肤出现水泡之前,会有隐神经走行部位的疼痛,疼痛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皮肤开始出现炎症反应,同时有水泡的形成,基本就可以诊断了。
其实说的轻描淡写,但是发生带状疱疹的时候确实是非常遭罪的,因为这种疼痛涉及到神经,患者会感觉到发作部位的针刺一样的疼痛,烧灼样的疼痛,而且很多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持续的疼痛。一般这个疾病经过2~4周的时间,慢慢就会痊愈。
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如果治疗的不够及时,容易出现带状疱疹导致的慢性的、长期的神经疼痛,令很多患者痛苦不堪。
由于是病毒感染当然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当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果神经痛比较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可以口服、肌注镇痛药。如果还不能控制疼痛,可能要进行神经阻滞,才能真正的帮助患者控制住疼痛。针灸治疗对于控制带状疱疹的症状也是有非常好的。
接着我们开始进入正题,发生了带状疱疹和癌症是否有关系呢?
其实这个疑惑不仅是老百姓,有很多科研人员医生也有这方面的疑惑。只要您查阅文献,会发现大量的相关研究,谢医生把一些研究的结果给大家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下。
2013年一项国外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了1993年到2010年总共542575人被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的病史资料,发现下列问题:
发生过带状疱疹的患者,癌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没有发生过带状疱疹的患者,尤其是在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的180天内。
在带状疱疹发病180天之内,最容易发生的癌症是淋巴瘤,在180之内的风险增加 112%,在5年以后仍然高达 46%。其次是肺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
这项研究还发现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心肌梗死,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慢阻肺,糖尿病和高血压之间存在着联系,考虑都是与这些疾病带来的免疫力低下有关。
所以给大家介绍这篇文献,主要是由于这篇文章写的还是比较中肯的,在文章当中也提到了一个可能影响到结论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患者发生过带状疱疹,有可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会加大自己身体监测的力度,也就是说可能会频繁的体检,这样就会有可能增加早期诊断癌症的几率。另外患者其他的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也可能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科研人员分析带状疱疹以后出现癌症增加的几率,主要有几种原因:
带状疱疹有可能是一些隐秘性的癌症引起的免疫系统受损的早期表现。
带状疱疹有可能引发一种免疫的机制,削弱对癌细胞的监视,这样使我们正常的身体免疫机制无法杀灭突变的癌细胞。
任何研究都会有其他的声音,在查阅文献的过程当中,也发现有很多的学者研究了更多的病例以后,认为带状疱疹与癌症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其实从癌症的发病机制上来讲,有些情况也是由于免疫机制的问题,使我们的身体不能杀灭已经突变的癌细胞;带状疱疹也是有类似的发病机制,当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它就会开始肆虐。在临床上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癌症的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发作带状疱疹的病例。
其实作为普通患者探讨这种相关性意义并不是很大,作为患者来讲如果出现了带状疱疹,需要做的是及时到医院的皮肤科或者是疼痛科咨询专业的医生,得到最专业的治疗,要越早治疗越好,千万不要拖,如果治疗的不够及时,有可能留下后遗症,长期的慢性的疼痛是非常折磨人的。
在带状疱疹治愈以后,也请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加强锻炼、健康饮食,定期的体检,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治疗就可以了。
人们在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容易患上带状疱疹,这就意味着带状疱疹和人体的抵抗力强弱有关。
带状疱疹估计人们都比较熟悉,人们在孩提的时候容易患上带状疱疹,只是这时带状疱疹称为水痘,现在专门的疫苗可以用来接种预防水痘。
其实曾经患过水痘的人们都能够体会到,这个疾病会让人出现发烧、全身无力、头晕头痛、怕冷、不想吃东西,饮食方面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要求清淡饮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一般情况下得过一次带状疱疹就会终生免疫,不会第二次患上水痘,但是有的成年人会因为感染、伤风感冒、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存在神经节里静止的病毒再次引起带状疱疹,患者出现延着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腰骶部神经出现剧烈难忍的疼痛。
目前根据有的人研究,带状疱疹的发生有可能提示某些癌症要来了,人们抵抗力下降会引起带状疱疹,而当人们的免疫力下降,尤其是超过40岁以上的人,免疫力逐年下降,抵抗力一年不如一年,人们在这个年龄段,癌症乘虚而入,而部分带状疱疹患者常常合并食管癌、胃癌、肺癌及淋巴瘤等。
大多数的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常常发生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所以当人们患上带状疱疹,提示人体的抵抗力开始走下坡路,可能也在提醒人们需要好好保养身体了,如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注意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劳,避免长期熬夜,保持积极乐观向上及良好的心态,才能低于癌症等疾病的入侵。
怎么说呢,我是先发现癌症,经过治疗,在养病期间发了疱疹。还好发现的早,刚出来三个疱疹,就立马去医疗了。经过十天左右慢慢好转,得这病就是神经痛吃不消。我还好发现的早,医疗的快,就这样子后来几个月都有神经痛的影响。有些人发现晚了,最找不到专治疱疹的医生,拖了几个月的都有,等治愈后几年都会有神经痛的影响。我呀治疗的快,主要是我舅妈是退休医生,专治疱疹的。所以才少受了不少苦。至于得过疱疹的会容易得癌症,这还真不好说。人一生病都是免疫力下降,所以才得病。想不生病多运动,锻炼身体,这样得大病的机率就少多了,不多说了。
我得过带状疱疹,非常痛苦,因为治疗不及时导致我的神经受损持续一年时间才不痛了,得了这种病一定及时治疗不能拖延,超过四十八小时就容易神经受损啦!得了这种病不容易患癌,病毒经过治疗都排除体内啦!我是这样认为的。
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恶性肿瘤时,病毒又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于潜伏于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发相应神经发炎甚至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受此神经节支配的皮肤表面也相应出现一串带状的疱疹。典型特征是单侧沿神经分布的皮疹,好发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
带状疱疹如果发生在年过50岁的患者身上,很可能是癌症的预警。带状疱疹患者中约12.1%合并内脏癌肿,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合并癌肿达18%,所合并的恶性肿瘤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为最多,其他有胃癌、肺癌、肠癌、前列腺癌、食道癌等。
以抗病毒、镇痛、营养神经为主。临床资料表明早期、及时、足量的抗病毒治疗,能有效的缩短带状疱疹的病程,疼痛激烈程度也会明显降低。临床上一般采用镇痛和镇静类药物结合应用。比如曲马多和阿米替林。对于疼痛剧烈者还可以采用神经阻滞。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诱发的神经炎或者神经坏死,所以辅于神经营养类药物有助于神经修复,比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等。
带状疱疹的局部治疗以保护创面,避免感染为主。如疱疹未破时可外涂阿昔洛韦软膏或炉甘石洗剂。若疱疹已破溃,可视情况以3%硼酸溶液湿敷,或百多邦涂抹。
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是很清楚的,就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主要是沿着神经走行分布。除了疱疹,还会有局部疼痛之类症状。
治疗原则主要是抗病毒治疗,还有就是中医的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治疗。
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更容易发作。
但是,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和研究证实这个跟癌症发作有直接关系。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不及时容易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但和癌症没有联系的。
带状疱疹这个病名大家看起来可能很陌生,但是它在民间的外号估计大家都听说过,比如蛇缠腰、缠腰龙、串疮、蛇缠腰等等,这些外号听着都特别可怕,因为这个疱疹长起来实在是太疼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重的疾病,甚至有的老人觉得如果这个疱疹长满一圈就会死人,不懂的患者听了都很恐惧。接下来吴医生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听起来很可怕的疾病。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这个病毒之所以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因为水痘也是这个病毒引起的,水痘和带状疱疹是同一种病毒感染导致的两种不同的疾病,水痘儿童比较常见,一般为初次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导致。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的小孩感染了这个病毒都会长水痘,抵抗力好的小孩就算感染这个病毒也没有明显的症状。
第一次感染了这个病毒之后,这个病毒并没有就此罢休,这个病毒会在我们身体内潜伏起来,而且它还挑地,只在神经元中潜伏。如果我们人体的抵抗力好我们人体还压制得住它,如果人体的抵抗力下降,这个病毒就会再次活跃起来,就会侵犯神经和沿神经分布的皮肤,并且在皮肤上出现疱疹。由于侵犯神经,所以常常会伴有剧烈的疼痛,像针扎一样的痛。
前面已经跟大家介绍过了,这个带状疱疹如果我们人体抵抗力好它是不会长出来的,只有抵抗力下降了,这个病毒才能活跃起来,所以说如果一个人长带状疱疹病毒说明这个人这段时间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了,比如说经常熬夜、缺少运动、营养不良、精神压力大等等,当然了,也有可能是身体患了某些导致抵抗力下降的疾病,比如说癌症。确实有一些带状疱疹的患者同时也诊断出了癌症,这很有可能是因为癌症导致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最后导致带状疱疹的发作。但是如果说带状疱疹会导致癌症的发生概率增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来证明,所以就算得过带状疱疹也不要太紧张。
有的人说西医治疗带状疱疹不好,什么偏方轻轻松松就治好了,其实吴医生要说的是,带状疱疹本来就是自限性疾病,很多带状疱疹就算没有经过特殊的治疗,最后它也能自愈。但是有少数的患者会遗留很难搞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是很棘手的一个后遗症。所以啊,虽然带状疱疹是自限性疾病,吴医生也希望大家最好正规治疗,以免遗留下后遗症,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增强抵抗力:抵抗力下降是导致带状疱疹发作的直接诱因,要想战胜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就得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通过加强营养、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2.抗病毒治疗:目前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以及泛昔洛韦。
3.止痛:止痛是对症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有助于患者增加睡眠质量,止痛药包括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4.营养神经:带状疱疹延神经分布,并且侵犯所分布的神经,营养神经有助于神经恢复,有助于避免“后遗神经痛”,甲钴胺、维生素B1等药物有营养神经作用。
三、“缠腰蛇”带状疱疹剧痛难忍,该怎么治
1、相信不少人对这个病有点陌生。其实,不只是普通百姓,有时候医生也“认不出”带状孢疹的真面目。
2、70岁的刘阿姨最近头疼得寝食难安,服用了很多止痛药都没效果,只能求医。医生认为这是偏头痛,开了很多药,但吃了一段时间,头疼还是没有解决。无奈之下,刘阿姨将希望寄托于中医,中医经过望闻问切之后,发现原来刘阿姨的头疼是带状孢疹引起的。
3、将带状孢疹误诊的病例不止这一个。
4、张先生也因为带状孢疹,腿部和腰部疼痛多日,医生经过简单问诊,认为是坐骨神经痛引起。但张先生服用了对应的药物之后,疼痛不见好转,再次诊疗时,医生发现张先生的屁股周围有很多小疙瘩,才确诊了带状孢疹。
5、连医生都“头疼”的带状孢疹,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生活中,它又最容易“盯上”哪些人群呢?
6、所谓的带状孢疹,其实是由水痘-带状孢疹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皮肤病,它有多种病因,如年龄、压力、手术或受化学放射治疗等,其中,年龄是诱发带状孢疹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超过50岁的人都有患带状孢疹的风险。
7、老年人;抵抗力差的人;过度疲劳、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人;患有糖尿病、结核病、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患者。此外,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患带状孢疹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8、因此,以上人群应多加关注自身的身体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不过,带状孢疹非常容易被误诊,这是什么原因呢?
9、前文我们提到,带状孢疹可能被误诊成偏头痛,也可能被误诊成坐骨神经痛,除此之外,带状孢疹被误诊的病例还有很多。
10、之所以频频被误诊,是由于带状孢疹在出现皮疹前,患者可能出现不同部位的疼痛,譬如头部、腰部、腿部、腹部、胸部等,因而还可能被误诊成心肌炎、肾结石等疾病。
11、其实,带状孢疹引起的疼痛较其他疾病而言,具有典型的特征,其本质的由于神经痛引起的,患者会出现针刺、灼烧等疼痛感,并且伴随局部麻木,疼痛不会随着呼吸或咳嗽加重,也不会出现向其他部位放射的情况。
12、在接受诊疗时,对疼痛部位进行按压,疼痛并不明显,但轻轻地触及却可诱发疼痛,这是带状孢疹最典型的症状。
13、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若是患带状孢疹,应该如何治疗呢?
14、治疗带状孢疹,关键是要用对药。
15、一方面,为了加速皮疹的愈合,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减少病毒的扩散,快速治疗。快速治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患者需要在皮疹发作后的24小时至72小时之内,使用抗病毒治疗,最常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是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
16、带状孢疹的抗病毒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7、第一是治疗的时机,一般情况下,在出现皮疹的72小时之内进行抗病毒的治疗是最佳的时机,若超过一星期再用药,已无太大的治疗价值。
18、第二是用药途径的选择,带状疱疹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等,若是口服用药,则药效吸收差,但静脉给药,血药浓度短时间内上升,可能给肾脏带来负担,诱发肾衰竭的风险。
19、第三是用药的剂量和疗程,治疗带状孢疹,一般需要每天服用三次药物,以7至10天为一疗程。
20、对于带状孢疹,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预防带状疱疹,最关键在于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重饮食,坚持运动,从而远离带状孢疹的困扰。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