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战斗机发展史
战斗机是指主要用于保护我方运用空权以及摧毁敌人使用空权之能力的军用机种。
特点是飞行性能优良、机动灵活、火力强大;现代的先进战斗机多配备各种搜索、瞄准火控设备,能全天候攻击所有空中目标。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种战斗机是法国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
它由于装备了法国飞行员罗兰·加洛斯的“偏转片系统”,稍微解决了飞机在机载机枪射击时被螺旋桨干扰的难题,使飞机第一次在飞行员可以专心驾驶飞机去攻击对方,同时也不需要另外配备机枪手。
战斗机过去根据执行任务又可分为“歼击机”(战斗机)和“截击机”(拦截机),拦截机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的的升空之后争取高度,在敌人的轰炸机进入我方空域之前将对方摧毁。
由于拦截机是针对高飞行高度的轰炸机群,在设计上特别强调对速度与爬升率的需求,运动性在摆在较为次要的地位。
二次大战结束之后,有鉴于原子弹的摧毁威力,拦截机的发展一度成为许多国家与传统战斗机同等重要的机种。
不过在导弹逐渐成熟并大量配备之后,拦截机的特性往往可以经由传统战斗机加上导弹来满足。
因此现在趋向不再专门发展拦截机种,而是以现役的机种同时担负拦截的任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主要负责侦察、运输、校正火炮等辅助任务。
在战斗中,敌对双方的飞行员用五花八门的各种武器手忙脚乱地互相攻击,比如石头,这就是“战斗空战”的起源。
1915年4月1日,罗兰·加洛斯驾驶装备了“偏转片系统”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击落了一架德国侦察机。
取得了战斗机空战的第一次胜利。
随后,德国的“福克E3”式由于装备了性能更好的“机枪同步射击”装置,以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跟猛烈的火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击落飞机数量最多的战斗机。
被协约国方称为“福克式的灾难”。
这个阶段的战斗机还处在萌芽期,结构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构成,机翼从单翼到三翼都很常见,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陆军使用的轻机枪。
英国曾经使用火箭对付盘据在英国城市上空的德国飞船。
在对付地面目标上,早期的炸弹是由手榴弹或者是小型炮弹稍加改良而来,投掷准确度不高,破坏力也低。
在这个时期影响未来空战颇大的一项发行就是机枪的同步射击装置。
这个由荷兰所发明的装置让机枪的子弹能够自转动的螺旋桨的间隙当中射出,飞行员完全不用担心子弹会与螺旋桨撞击的危险,而机枪的设置位置能够接近飞行员的瞄准线,从而提高准确度与火力。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积极裁减军备,同时减缓国防工业的投资。
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民用航空的需求带动许多技术与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奠定30年代后期军用航空发展的快速演进。
民用航空需求有两大主轴,一个是对速度方面的追求,也就是各种竞速机的比赛与奖励。
另外一个是客运与货运市场的逐渐长长。
在这两个主轴上虽然需求方向不同,却对同一种发展趋势有共同推演的效果,那就是对流线型设计的要求。
流线型的设计在于减低阻力,当飞机的阻力减低之后,对竞速机来说,那就是速度可以增加,对运输机来说,那就是提升航程或者是运输量,换句话说就是增加营运的经济效益。
流线型飞机设计包含的项目非常的广,从机身外壳的平滑,减少机身外部突出的部分与张线,外型由方正改为圆滑曲线,不得不突出的部分则以曲线圆滑的外壳遮蔽以减少阻力,采用收放式起落架等等。
除了在流线型设计上下功夫之外,动力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材料的研究都影响到往后飞机设计的概念与可以使用的资源。
在动力系统方面除了输出马力更大的发动机的开发之后,汽油辛皖值对于发动机的操作影响也逐渐被了解,同时,螺旋桨的极限性能以及替代的动力输出也陆续在各国进行研究。
新一代的输出动力研究当中以喷射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这两项影响后世最深。
到了30年代中期,各国最先进的战斗机设计多半具有这些特点:单翼,以金属为主的结构与外壳,后三点收放式起落架或者是有流线型外壳的固定式起落架,采用液冷式发动机的设计多于采用气冷,火力由采用步枪口径的轻机枪提升至重机枪或者是更大口径的机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杜黑发表他最有名的空权论著作之后,空中武力印证空权对于战争与作战的重要性。
其中战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幅度的否定空权论当中的描述。
战斗机不仅仅只是作为防卫国土与抵挡敌人轰炸机的力量,在摧毁敌人的空中武力与使用空中武力的能力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战斗机不仅仅担任阻止轰炸机的任务,也推翻轰炸机可以通过一切防卫的理论。
在大战结束前,战斗机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顶峰,并且开启另外一个世代的来临。
短短几年之间,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出力从数百匹直在线升到超过两千匹马力,速度直在线升到接近音速的区域,航程超过2000英里,最高升限到达4万英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喷气式发动机和雷达设备的出现预兆了下一阶段战斗机的发展方向。
战后,苏联和西方国家从纳粹德国获得了该技术的研究成果,各自发展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
在朝鲜战争中,喷气式战斗机第一次投入实战,标志着螺旋桨式战斗机的终结。
该阶段的战斗机特征是飞更快,看得更远,打的更准。
1947年10月14日,美国飞行员查克·叶格(Charles E."Chuck" Yeager)尔驾驶贝尔X-1试验机超越音速,成为第一个“跑”得比声音快的人。
电子技术的进步使机载雷达和武器的火控瞄准系统大大提高了战斗机的作战能力。
在冷战的高峰期,失败就会灭国灭种的恐惧使华约和北约两大阵营都疯狂的发展战斗机。
这个阶段各国列装的机型和数量也达到史无前例的顶峰。
冷战的后期,由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发现了战斗机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机动性--仍然主宰了天空,而不是如导弹无用论者所认为的,将由导弹的性能决定空战的胜负,因此后来的战斗机不再要求过快的速度,而把机动性的提高作为战斗力的第一要素。
各国纷纷跟风发展机动性优异的机型。
垂直起降、随控布局、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更优秀的机载电子系统以及装备性能更优异的空对空导弹成为该阶段战斗机的共同特征。
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列装的典型战斗机有美军的F-14、F-15、F-16、F/A-18、苏联/俄罗斯的SU-27、MIG-29等都是。
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是更高的机动性、更远的射击距离、多目标的攻击能力和隐形的外形设计。
新技术的出现使21世纪的战斗机成为更冷酷的“空中利剑”。
典型机种有美国的“JSF”和俄罗斯的“MIG1.44”。
世界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由德国于1939年首先研制出的。
安装有德国的科学家冯·奥亨研制的喷气发动机的He—178型飞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最早投入批量生产并转变被部队的喷气式战斗机是英国的‘流星“式战斗机和德国的梅塞施密特ME-262型战斗机。
Me-262首次试飞在11942年7月18日,时速达850公里,这比当时所有活塞式战斗机要快得多。
1943年11月,希特勒观看了这种飞机表演后说:“我们总算有了可以用于闪电作战的轰炸机了!”而坚决不同意将其作为战斗机使用。
直到1944年秋天,Me—262才得以作为战斗机投入使用。
尽管Me-262取得了辉煌的战线,但它已不策挽回纳粹德国的败局了。
由美国北美航空公司于1949年研制成功的F—100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超音速平飞能力的战斗机,最高时速为音速的1.3倍。
此后,苏联米格—19战斗机也在1953年的试飞中突破音障,最高时速为音速的1.36倍。
60年代,美、苏、法等国又研制了最大的时速为音速2倍以上的战斗机。
世界上第一种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是由英国霍克·西德利公司于1966年研制成功的“鹞式”战斗机,该机从1957年开始研制,机上装有一台“飞马”型涡轮风扇喷气式发动机,两结喷口对称置于在两侧,喷口可转向后,飞机向前飞,喷口向下,喷气产生升力,使飞机策垂直,短距离起飞和在空中悬停。
这种飞机甚至可在空中实现向后和横向的移动,具有极高的机动灵活性。
“鹞”式飞机可大大减少对跑道的依赖,提高作战部置的灵活性。
在1982年发生的英国—阿根廷之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英国舰载的“海鹞”式战斗机面对数量比自己多一倍、速度比自己快一倍的阿空军法制“幻影”III型战斗机,依靠优异的机动性能,在空战中取得了12:0的战线。
世界上第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是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于1965年研制成功的F—111。
亚音速和超音速飞机大部分采用大后掠角的机翼,这种机翼和平直机翼相比,更有利于高速飞行,但低速飞行性能不好,转变半径大,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比较长。
于是,有人开始研究能在飞行时改变机翼的后掠角度的飞机,着陆和低空飞行时呈平直翼型,在高速飞行时呈后掠翼或三角翼型,较好地解决飞机低速和高速飞行性能的矛盾。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就已进行了这项研究。
美国战胜并占领德国后,在此基础上于1948年开始变后掠翼飞机的技术试验。
此后,苏联的米格—23战斗机、美国的F—14战斗机和英国、德国、意大利联合研制的“旋风”式战斗机也采用了变后掠翼技术。
截击机是战斗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有快速反应能力,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在接到警报后能立即起飞,迅速爬升、加速飞临指定空域。
由于被截击对象(如轰炸机、侦察机等)机动能力不强,并且为及时发现和准确击落目标,现代截击机装有复杂的截击雷达,配备威力较大的空对空导弹,因此专用截击机一般比较笨重,格斗性能较差。
在早期,截击任务是由普通战斗机来完成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夜间截击轰炸机,1941年8月德国在原先的双发动机的重型战斗机Me—110和双发动机的轰炸机Ju—88上安装截击雷达,使它们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夜间截击机。
50年代后的截击机强调要飞得快、飞得高,武器以空对空导弹为主,有的甚至取消了机炮。
70年代后,在新一代战斗机上都装有先进的雷达和引导设备,其速度、加速性、机动武器威力也远远超过笨重的截击机,能更好地执行截击任务,所以各国如今已不再发展新的专用截击机。
“隐身”战斗机并不是肉眼看不见的飞机,而是在飞机的外形、涂料等方面作了特殊处理,使用于对空警戒的雷达、红外等现代探测装置难以发现的飞机,这种战斗机可隐蔽接近敌人,达到出其不意攻击敌机的目的。
目前许多先进的战斗机已采用了一些抑制雷达波反射和自身红外波辐射的技术,实现了部分的“隐身”效果,而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隐身战斗机是美国目前正在研制的F—22型战斗机,它将在下个世纪初装备美国空军。
战斗机可以执行除了精确攻击之外的所有空中任务。
战斗机可以将地图上的任何己方城市和航空母舰指派成基地。
城市的战略资源贮存区中,必须要有原油才能生产战斗机。
最早的军用飞行器主要是用来担任侦察的角色。
公元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飞机设计师安东尼·佛克尔发展出一种传动装置,此装置能让装配在飞机上的机关枪将子弹在螺旋桨旋转的空隙间射出。
战斗机的任务就是将敌人的侦察机和战斗机击落。
在此之后,由于轰炸机被广泛地使用,战斗机也担任拦截敌方轰炸机或是护卫己方轰炸机的任务。
最能够确保友军的轰炸机飞抵目标位置并执行任务的方式,就是击落敌方的战斗机。
二、皇牌空战的发售版本
注:以下发售日期均以日版为主。
皇牌空战1(Ace Combat/Air Combat)1995年6月30日发售
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最早为街机版,后来发行PS版。在北美和欧洲发售时游戏名为Air Combat,但是日本原版的名字“Ace Combat”一直沿用到以后的作品。
皇牌空战2(Ace Combat 2)1997年5月30日发售
纠正了前作中的所有画质缺陷,同时介绍了一个在后续作品中的大陆“USEA”。
皇牌空战3电子空间(Ace Combat 3: Electrosphere)1999年5月27日发售
该作虚构了一个未来世界并设计了些未来的战机,一些保守玩家对此表示难以接受。游戏被设定成一个和皇牌空战2一样的世界。日版的游戏很有故事性,52个任务、多样的结局和动画式的人物。然而,在北美和欧洲的版本中,日版的故事大部分被删除、任务被减少到36个而且只有一条主线。这直接导致了游戏在日本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而在其他地区却遇到诸多批评。
皇牌空战4破碎的天空(Ace Combat 4: Shattered Skies)2001年10月23日发售
欧版游戏名为:Distant Thunder或者AC4(简称),PS2平台上的第一作。
该作是皇牌空战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当然归功于强大的平台和更精密的即时演算。游戏因为它的游戏性、深刻的故事以及精湛的画面受到欢迎。
皇牌空战5不被歌颂的战争(Ace Combat 5: The Unsung War)2004年10月21日发售
欧版游戏名为:Squadron Leader或者AC5(简称),副标题也可译作“未颂的战争”。
该作对于一些画面的细节有了更大的进步,例如:后燃气火焰、导弹凝结尾、爆炸效果和树的贴图效果。游戏有29关任务模式和超过10关的街机模式(任务模式的剧情是皇牌空战4故事的续作。虽然是4的续作,但是游戏需要的任务时间远少于4中的任务。)。皇牌空战5中加入的另一个要素是僚机系统,玩家可以向自己的队员下达命令。玩家不仅要为自己购买战斗机,还要为僚机购买。同时,日本航空自卫队参与了皇牌空战5的协助开发,也是他们首次协助皇牌空战的制作,并且从此以后的多部家用机大作他们都参与制作。
皇牌空战ZERO贝尔卡战争(Ace Combat Zero: The Belkan War)2006年3月23日发售
名称也可译作“皇牌空战0”、“皇牌空战零”,副标题也可译作“贝尔肯战争”。
剧情描述的是《皇牌空战5》中所说的的15年前“一场笼罩世界的战争”,为《皇牌空战5》完善了世界观,游戏最大的特点是敌方的王牌机师数远远多于其他作品,还有那些机师对于玩家的看法。另一个加入的要素是王牌机师的风格(佣兵、战士和骑士),这些风格由玩家在游戏中对于中立目标的摧毁率而改变,游戏中敌方的机师和无线电也会根据风格而改变。
皇牌空战6解放的战火(Ace Combat 6: Fires of Liberation)2007年11月1日发售
系列的高水平家用机作品,除了添加不少新的控制元素,诸如高G回旋,偏差射击,导弹近爆引信等。也以“动态战役系统”为特色,系统能对战斗进行动态运算而非按照特定的时间线运行,使得战争可以随机改变,更逼真。借助Xbox360强大的机能,该作除了机体、场景细节度与真实度有了质的飞跃,战役的壮观性更是前作所不可比拟的。新加入的僚机系统、攻击/支援邀请系统与强大的盟军战略AI使得关卡完成战术的制定与协同作战在高难度下至关重要。友军和敌军的冲突在战场上无所不在。通过Xbox Live可以实现16人的线上对战,玩家可以选择不同的任务模式,包括经典的1VS1狗斗、团队战、和协作战斗。新加入下载难度Ace of Aces,战役技巧性与高超的敌军AI令人耳目一新。游戏的另一个新系统是战场上出现的Esm,当战机进入雷达上的蓝色区域时,机体的性能(包括导弹的搜索时间和命中率)将会有所提升。
皇牌空战X诡影苍穹(Ace Combat X: Skies of Deception)2006年10月26日发售
索尼PSP平台上第一作。时间被设定在2020年,玩家是Aurelia联邦共和国Gryphus中队的飞行员——只身一人抵抗了Leasath侵略部队并且保卫了自己的国家。游戏中有30个任务(包括分支选择),继承了前作的优秀系统与剧情连贯性,机体(特别是原创机、验证机)数量相当庞大,敌王牌也层出不穷。还能通过PSP的连接实现4人对战。美中不足的是,由于PSP机能的瓶颈,虽然游戏中有僚机的出现,但是他们不受玩家控制,而且AI智能不高。
皇牌空战X2联合突袭(Ace Combat X2: Joint Assault)2010年8月26日发售
PSP平台上的第二个作品。该作脱离了原有的皇牌空战世界观,而改用现实世界作为游戏背景,东京、伦敦、旧金山等真实的城市,还有埃及金字塔、中途岛等都将出现在该作中。该作同样可以进行联机对战,并且由4人对战改为了8人对战,还增加了4人联机完成任务这个新元素,使得游戏更加耐玩。
剧情讲述的是20XX年,经过了全球性经济危机侵袭的世界,一支叫做Valahia的神秘组织发动了对世界几个经济大国的进攻,玩家扮演Matinez安全部队的一名飞行员与之对抗的故事。
皇牌空战Advance(Ace Combat Advance)2005年2月22日发售
该系列在任天堂GBA掌机上的第一作。由NAMCO授权,并由擅长掌机游戏开发的 HumanSoft进行研发。游戏以2D纵版射击方式进行。故事背景为沿用AC3的平行世界观向分支方向扩展。由于项目接手的团队不同和平台硬件限制,导致了设定,游戏方式和已往系列作有着巨大的差异。
故事中,玩家扮演一名王牌飞行员服役于 United Air Defense(联合空防部,简称U.A.D.),并和General Resources Ltd(AC3中的通用资源集团)展开斗争。
皇牌空战Xi空中奇袭(Ace Combat Xi: Skies of Incursion)2009年12月3日发售
该作是美国苹果公司iPhone触屏手机/IPOD TOUCH上的作品,皇牌空战游戏系列中首次使用手机平台。玩家扮演前作皇牌空战X中Aurelia联邦共和国的另一支空军中队Falco中队的飞行员,以Falco中队的角度来重温皇牌空战X的故事。
皇牌空战:突击地平线(Ace Combat: Assault Horizon)2011年10月13日发售。
皇牌空战游戏系列的首个跨平台作品,简称ACAH,继皇牌空战6后再一次登陆高清家用机平台,使用PS3和Xbox360跨平台。
游戏的背景与皇牌空战X2相同,依然采用现实世界。剧情描述在2015年,非洲全境爆发以“夺回非洲”为口号的恐怖行动,联合国和非洲各国军队与之对战的故事。
皇牌空战:无限(Ace Combat Infinity)2014年5月20日发售。
该作中包含很多大受欢迎的元素如超级武器和虚幻的视觉效果,游戏将提供全新的剧情,保留了一些前作皇牌空战:突击地平线的特效,取消了突击地平线中的DFM,回归传统皇牌空战的操作方式,HUD的画面基本上与皇牌空战6的相同。故事背景继续设定在现实世界中,但历史以过去作品的虚拟世界(Strangereal)为基础虚构了一个因小行星坠落地球带来战争,玩家驾驶战斗机作战的故事。
皇牌空战4中的“巨石阵”炮阵和皇牌空战6中的空中舰队将出现在该作品中。
皇牌空战3D穿越音爆(Ace Combat 3D: Cross Rumble)2012年1月12日发售。
该作是继皇牌空战Advance之后,皇牌空战的第二部任天堂掌机作品,是3DS的首批游戏之一。
该作的游戏背景回到皇牌空战的原创世界观,故事为皇牌空战2的重制并加强了剧情,玩家仍然扮演皇牌空战2中的Scarface1,以3DS的新平台来重温皇牌空战2的故事。
皇牌空战北方之翼(Ace Combat: Northern Wings)
本作是皇牌空战在塞班平台上的一部作品,以皇牌空战原创世界观为背景,故事讲述的是Anea大陆西北的诺登纳威克王国(Kingdom of Nordennavic)皇家空军(NRAF)的Grandel中队保卫祖国,为和平而战的故事。虽然手机系统操作十分传统,但本作依然融入许多特色,比如根据任务战机会进入空对空跟空对地两种模式进行作战、独树一帜的空中加油玩法等。
截至2008年1月30日由NAMCO官方发布的数据,整个皇牌空战游戏系列已经在全球累计销量1073.2万套。
三、有哪些著名的空中战役
1、大不列颠空战,德国试图夺取英国上空制空权,但失败,结果就是海狮行动破产。
2、巴巴罗萨行动开始阶段,德国空袭苏联机场,一天摧毁2000架苏联飞机,获得制空权。
3、美英空军对德战略轰炸,消耗了德国的战争潜力。
4、诺曼底登录前,对法国交通设施的空中战役,法国北部的交通瘫痪,德国日后反应迟钝,部队上不去。
5、太平洋战场,拉包儿海空战,20多万日本人被困在拉包儿,天天挨炸。
6、李梅的火烧东京,把日本烧成一片白地。
7、台湾海空战,莱特湾之前,对日本航空兵力量的一次扫荡。
8、赎罪日战争,以色列空军偷袭埃及,获得制空权。
10、越战的滚雷、后卫等空中战役,北越被迫回到谈判桌边。
12、科索沃战争,全靠空军而非陆军的战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著名的空中战役?
1、大不列颠空战,导致海狮计划被取消。
2、东线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德国空军的大规模空袭,基本消灭了苏联一线航空兵。
3、巴库空战,这次是重整后的苏联空军为争夺制空权对德国发起的大规模战役,结果是德国南方航空兵集群损失惨重,苏联得以保障第三次和第四次打击。
4、美国第八航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拖垮了德国空军,尤其是诺曼底登录前的轰炸。
5、德国第二航空队对马耳他岛的战略轰炸和压制,直到支柱行动才有所缓解。
6、日本海军航空兵101大作战,轰炸重庆。
7、入侵东南亚之初,日本航空兵对菲律宾、马来亚机场的突袭。
8、瓜岛海空战,日本航空兵被耗惨了。
9、马里亚纳海空大战,日本舰载航空兵基本完蛋。
10、李梅指挥的火烧东京,把日本大城市基本烧光。
不列颠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
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开始制定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
后来,人们把这一场战争称作为血洒长空—不列颠空战。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
这次海战几乎是以双方舰载航空兵实施空战和飞机对军舰攻击为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使美军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该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好了,关于空战世界和空战世界闪击战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