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抗原试剂一盒难求 业内:没必要囤(抗原检测试剂盒准不准)

七月网2750

一、中国抗原曾“供应全世界”,为什么现在国内一盒难求了呢

防疫政策还没放开之前,大家一般都是去免费核酸检测点测核酸,很少有人会花钱买抗原,现在大家都争先恐后抢购抗原,导致各大药店的抗原缺货,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抗原试剂一盒难求 业内:没必要囤(抗原检测试剂盒准不准)

现在抗原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发微信朋友圈,很多人检测完以后会将一条杠或是两条杠的照片高调发在微信朋友圈显摆,让人捉摸不透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最开始只有几个人这么干,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这么干,从而导致抗原供不应求。

防疫政策放开以后,原来很多要求48小时核酸阴性的城市都不再强制核酸检测了,加上疫情传播速度加快,身边的阳性患者越来越多,一般人没事极少会去核酸检测点测核酸,核酸检测点出现阳性患者概率大大提高,买抗原回家检测减小感染风险。

前些年抗原一般都是社区免费发的,药店卖的抗原价格也一直不贵,随着购买的群众越来越多,价格也水涨船高,很多不法商人趁机提前扫货清空了市面上能买到的抗原,想浑水摸鱼大发一笔横财。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抗原一盒难求。

其实,新的防疫政策一出台,核酸检测点马上撤了。大家都害怕自己万一阳了而又不知道的情况下会传染给家里人,所以大家都想买抗原,有备无患吧,就好像体温计一样喽,身边的同事或者朋友阳了,而自己又没有出现症状,那就自己检测一下,好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从而保护好家人,特别是保护好家里的老人家和小孩子。

还有许多网友没有购买抗原试剂,出现发热,咽喉痛等症状就按照感冒来治疗,一般一周时间就恢复了。有个网友说“阳不阳不主要,有症状就吃药,还费那个劲测什么抗原!”在阳窝里90%都是阳的,真的没有必要化钱购买抗原试剂测试了。

二、抗原试剂一盒难求,个人私自贩卖属违法,有企业被罚30万

近期,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成为“硬通货”。不少市民反映线下药店的抗原试剂产品一盒难求,只能通过线上团购、转卖等方式获得抗原检测试剂盒。记者了解到,抗原试剂盒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个人不得私自售卖。朋友圈卖抗原试剂产品违法吗?群里接龙购买是否合规?记者咨询律师进行回应。

抗原检测试剂盒缺货有人称“有货源”

这两天,家住天河的陈先生一直在各种社交群里“求抗原”。他表示,家里有老人有不适症状,轻微发烧。之前家里一直没有备抗原,12月开始鼓励大家居家自测的时候,他去药店购买时已经缺货了。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海珠区的刘小姐身上,因为单位要求上班前均需要做抗原检测,所以她家的试剂盒消耗量极大。为此,她在不少群里寻找团购信息。

有市民向记者透露,这些发起抗原团购的销售者自称“有厂家资源,保障正规货源”。但这些人对货量有要求,该市民表示自己“要了4000份,交了钱还是没有排到货”。

个人是否可以售卖抗原?对此,记者采访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连婉婷律师。她告诉记者,2020年3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和防护用品的监管要求及标准》,将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做好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疫情防控期间,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具备相应储存条件的零售药店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可销售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因此,私自在朋友圈、微信群销售抗原是违法的。

她表示,如有私自贩卖抗原试剂的行为,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十一条规定,由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医疗器械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另根据违法生产经营的医疗器械货值金额、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

至于群内自发接龙团购抗原的情况,她认为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如果团购的目的单纯只是为了凑够商家的起购量,发起者、参与团购者没有从中非法牟利的,应认为是一般的团购拼单行为较为妥当,暂不列入违法范围。”但是,她也提醒,如果直接以购入价将抗原试剂转售他人,转售范围小、数量少,情节轻微的,在实践中是否会受到监管处罚目前仍无肯定的答案,但严格从法律规定的角度看,无论是私自转售一盒或是多盒,还是存在违法的风险。

多家公司因违规销售新冠抗原检测试剂被罚

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期曾有多家公司因违规销售新冠抗原检测试剂被罚。其中,上海一家物流公司未经许可以5.15元/人份的价格购买抗原试剂盒,再以10元/人份的价格对外销售,卖出46份共计460元,被罚款5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

海淀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接到举报线索,辖区某摄影工作室高价代售抗原检测试剂盒,对该摄影工作室进行突击检查后,执法人员在该工作室内发现已售空的不同厂家的抗原试剂盒7箱,并在收银台发现三张手工记录的销售明细表和未售出的抗原检测试剂盒2盒,执法人员依法依规对相关情况进行处置,并对涉案物品进行证据固定和暂扣处理。据了解,该企业销售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价格远高于同时期周边市场同类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价格,该行为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的规定,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已对其立案调查,并对该企业是否构成无证经营并案处理。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及初步调查,对涉嫌哄抬物价及无证经营的违法行为,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拟作出并处3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多家抗原试剂生产企业也紧急发布规范经营声明

连日来,多家抗原试剂生产企业也紧急发布规范经营声明,提醒消费者注意,并公布举报电话。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12月12日,经国家药监局审查,批准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为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42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三、“解封”后一盒难求,你需要备抗原试剂盒吗

12月2日,成都、天津、北京等多地相继宣布,乘地铁取消核酸证明查验。广州也在同一天宣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

12月1日,在多区解除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后,广州市卫健委提到,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核酸检测策略,并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

随后,有小区开始团购抗原试剂盒,广州多家药店的抗原检测试剂断货。12月2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丁力介绍,广州正在协调新冠抗原试剂盒生产企业,合理增加产能,目前广州市新冠抗原试剂盒的最大产能约每天1050万人份。

12月2日,北京市卫健委也发文提到,市民要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用好核酸检测、抗原自测”。12月1日,北京卫健委公布的优化日常就医措施中提到,对于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分诊期间补测抗原,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诊。

未来,抗原检测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哪些人要做抗原检测?

今年3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颁布,对三类人员开放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这其中,包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出现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患者,隔离人员以及有抗原自检需求的居民,以便早发现、早隔离。不过,《方案》主要针对由专业的医疗机构和检测人员为患者进行抗原检测,而且强调首选核酸检测。

早从2020年起,欧美等一些国家已使用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筛查新冠感染。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新冠病毒想象成一个橘子,病毒核酸是被橘子皮和内皮包裹的橘子瓣。抗原检测,是通过检测橘子皮或者内皮,来判断病毒是否存在。核酸检测,需要把橘皮和内皮都剥开,暴露出橘子瓣后,将其不断扩增,也就是把携带病毒的基因片段不断放大,以便被仪器探测到,最终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

抗原检测操作简便,10~20分钟便可快速检出结果,价格便宜。但与核酸检测相比,准确度更低。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曾介绍,国家已经批准的抗原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在75%~98%之间,特异性在95%~99%之间。李金明提到,抗原检测不能替代核酸检测,当抗原检测是阳性的时候,一定要拿核酸检测去做确认。

美国疾控中心也提到,抗原检测不如核酸检测准确,并且可能无法在感染早期或没有症状的人群中检测到病毒,建议连续2~3天检测,“家庭抗原自测不完美,但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选项”。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当前,香港所有确诊的病例中,约有60%~75%的病例发现自抗原检测。美国的大规模研究已经表明,连续测三次抗原之后,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与核酸非常接近,能找出大概98%的感染者,“可以每天都测,也可以隔天测一次,通常3~5天内至少应连续测三次”。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卫专家强调,在新冠疫情发展早期感染人数不多时,核酸检测能迅速筛查出感染者。但当出现广泛的社会面传播时,集中核酸检测,易造成交叉感染,风险和收益不对等。相比之下,抗原检测门槛低,人们在家中参照说明书操作即可,能有效避免该风险。

哪些人要进行抗原检测?抗原检测在什么场景下使用?

香港第五波疫情时,特区政府曾给每个家庭都发放10至20盒抗原检测试剂,并要求连续三天自测。“当时一下子把相当多比较隐蔽的感染者找了出来。”金冬雁说。他建议,在疫情大规模暴发早期,应在第一轮先尽量多测抗原,一方面,抗原检测出结果快,可以提高初筛的效率,找出潜在感染者,进而找出整个传染链条;另一方面,抗原检测成本要低于核酸,能有效缓解基层的财政负担。

多位专家认为,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并不需要每天做抗原检测。抗原检测主要用于高风险人群筛查。金冬雁介绍,在香港,两类人群需要连续进行抗原检测,高风险和特定群组。高风险人士包括养老院老人和员工、医护人员、身处检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如检疫酒店、机场员工等。特定群组,则根据阳性患者涉及到的高风险点位动态调整,例如,在与阳性患者有关的地点停留超过两小时,或污水样本检测发现病毒量极高的地点附近圈定的人群。

金冬雁认为,抗原未来还可以考虑作为学校、医院、商场等特定场所的出入凭证,保证社会必要运转。他举例,香港的学生每天上学前,要在家中提前做抗原检测,医护人员出门前也应测抗原,以避免院感。此外,感染人士或者密接在社区或者居家隔离的第6天及第7天,分别进行两次抗原测试,如果连续两天测试结果为阴性,便可解除隔离。

按照优化防控二十条规定,在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另据第九版防控方案,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后,除了完成1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对学校、养老院等重点机构进行核酸抽检,按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开展。

前述公卫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如果未来不开展全员核酸,从发现传播链的角度而言,对这类重点场所,按20%的抽样比例进行核酸检测“肯定是不够的”,应该辅以抗原检测,“最好每天都做,或至少每周3~5次”。

金冬雁解释,抗原和核酸检测是互补的关系。抗原检测如果检出阳性后,用核酸来确定感染者的病毒量和危险性,将其作为采取适当隔离措施的重要依据,“好钢用在刀刃上”。高风险人员除了需连续进行抗原检测外,香港还规定,必须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相当于“双保险”。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扩大抗原检测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直接筛出“一部分超级传播者”,把他们及时隔离。

12月2日,广州宣布,各级医院普通门、急诊就诊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新入院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入,需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金冬雁分析说,相比之下,住院的风险更高,因此入院的要求也高。但他建议,可以多测抗原,辅以核酸,降低院感风险。

“不只是医学题,而是社会管理的课题”

《方案》出台之后,今年4月以来,上海、河北等地都曾推行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

多位受访专家提到,抗原检测是大势所趋,也有助于降低防疫成本。但在前述公卫专家看来,若要推行抗原检测,对系统和管理的要求高于核酸检测。他说:“之前大家只需要配合核酸检测,但抗原检测后,检测的钱谁负担、能不能覆盖所有的人、个人如何准确上报结果等,都需要考虑。”

在他看来,这并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管理的课题。而目前,广州只是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但如何落地,并没有出台具体要求。

广州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后,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此前是免费的核酸检测,不适应抗原自测还要自费。12月2日,广州天河、海珠区等区开始推出自费核酸便民采样点,混管收费为每人2.8元,各大医院的核酸检测服务也开始恢复自费,单管为13.5元。相比之下,抗原检测试剂单人份售价大多在10元以内。

金冬雁介绍,在香港,特区政府会给上述两类高风险人群免费派发快速抗原检测包。如果某个小区或建筑内近期出现的感染者较多,由港大和特区政府组成的联合团队也会对附近污水进行检测,如发现污水样本中病毒量较高,会免费向附近居民、清洁工和物业管理人员发放抗原检测试剂。其余人需自费购买,一些机构的雇主也会免费给员工提供抗原试剂。

其次,个人会不会将抗原检测的结果准确上报,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搭建申报系统,保证申报系统的准确性,以及对抗原试剂的审核,将劣质厂商赶出市场,这需要国家监管部门进一步摸索。”金冬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一些城市已搭建了申报平台。4月,为了响应《方案》,广东省卫健委曾推出“粤抗原”小程序,支持居民开展抗原检测信息采集与结果上报,并与当地粤健通、粤核酸小程序、电子健康码等连接。5月,河北省上线“抗原冀报”小程序。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也推出了“京抗原”,市民可通过小程序上传抗原检测结果。

金冬雁介绍,在香港,前述重点场所人员在每天抗原自测后,发现阳性,可通过“快速抗原检测阳性结果申报系统”自动上报,该系统由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于3月推出。特区政府为鼓励人们主动使用系统,如果居民在系统上上传抗原结果预约核酸,政府会免费发放一个大礼包,其中包括防疫指南、连花清瘟、退烧药、电子温度计、20盒抗原检测试剂和20个KN95口罩。没有使用该系统上报的居民,则需要自费承担上百元的检测费用。

他补充指出,为了进一步验证抗原检测的准确性,香港会在已上报的抗原阳性患者中定期对10%~30%的人用核酸进行抽检。

但上述公卫学家强调,推广抗原检测,让个人成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社会管理的要求高。此外,他建议,如果要推行抗原检测,该如何落地和监管,不要各地自行解释,而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进行调整和修改,有助于各地依照统一的规定推行。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抗原试剂一盒难求 业内:没必要囤和抗原检测试剂盒准不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