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羲之四月廿三日帖释文
1、四月廿三日羲之顿首:昨书不悉,君可不?肿剧忧之,力遣不具。
2、阔别帖 9行,98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
3、释文:羲之顿首:阔别稍久,眷与时长。寒严,足下何如?想清豫耳。披怀之暇,复
4、何致乐?诸贤从就理当不疏。吾之朽疾,日就羸顿。加复风劳,诸无意赖。促膝未近。
5、东望慨然。所冀日月易得,还期非远耳。深、敬宜音问在数,遇信忿遽,万不一陈。
6、极寒帖 6行, 58字。行书。又名《旦极寒帖》。《右军书记》著录。入刻《淳
7、释文:旦极寒,得示。承夫人复小咳,不善得眠,助反侧,想小尔,复进何药?念足
8、下犹悚息,卿可不?吾昨暮大吐,小啖物便尔,旦来可耳。知足下念。王羲之顿首。
二、4月廿三是什么日子
1、四月廿三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祖先并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同时,也是人们缅怀历史名人、英烈的日子,前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默哀悼念。
2、清明节源于中国古代的“寒食节”,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的好友谷梁赐,因为谷梁赐被介子推所杀,介子推为了悔过,遵循谷梁赐的遗愿,于每年的寒食节不点火煮饭,只吃冷食,以示悼念。后来,寒食节逐渐演变成了清明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3、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清明节仍然被广泛地重视和遵循。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也展现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不忘前人的奋斗和付出,为未来做出更好的贡献。
4、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一起缅怀历史,纪念先辈,感恩生命,珍爱当下。
三、农历四月二十三是什么菩萨生日
1、农历四月二十三是观世音菩萨的生日。
2、在浙江台州大溪镇,每年的农历四月廿三当地的村都会轮值举办庙会,白天抬着庙主神像巡游,晚上搭台唱戏、放烟火,家家吃拭饼,来庆祝宋九尚书北宋时期名相张齐贤寿日。相传每年的四月廿三为普贤菩萨诞辰(另一种说法为农历二月廿一)。
3、普贤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在佛教中有着重要地位。普贤菩萨时常以手持如意、骑乘大象的形象示人,而且是独特的六牙白象。
4、普贤菩萨,世称为十大愿王,《法华经》指出:只要能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之侵。《普贤延命经记》指出:普贤菩萨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普贤菩萨是理德和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他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以又称“大行普贤菩萨”。
5、日本真言宗的许多信徒认为卫护佛门的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摩诃萨的化身之一,密教由金刚萨埵所开创。另一说,金刚萨埵为大势至菩萨或其他佛、菩萨所示现。
6、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普贤菩萨
关于四月廿三,四月廿三日帖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