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中国平安千亿回购(中国平安千亿回购公告)

七月网3470

一、如何识别蹭热点式回购

2018年10月26日,《公司法》经人大常委会修订,其中最关键的条款变化,就是关于股份回购。

中国平安千亿回购(中国平安千亿回购公告)

新的股份回购有两大变化:一是回购的原因几乎没有限制,二是库存股的用途比较广泛,可以注销,可以转为可转债,也可以用于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甚至还可以转让。

在《新公司法》的引领下,A股掀起了回购股份的热潮。截至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共有782家公司开展回购计划,回购金额高达617.02亿元,实现创纪录增长。其中,145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7家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48家回购股份占总股本比例超过5%。

回购被认为是美股牛市的重要手段之一,微软曾经回购超过四分之一的股票。2018年,腾讯也斥资近9亿港元连续24个交易日回购股份。

上市公司为什么热衷回购呢?主要有以下四个好处:一是可以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大部分回购股份的上市公司都是在股价下跌过程中操作,由于金额并不巨大,本身对市场的影响甚微。但是回购可以向投资者彰显公司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稳定股价。二是回购的股份如果进行注销,可以优化资产结构。三是回报价值投资的长期股东,对于现金流较好的优质企业,回购的股份注销后,可以提高流通股东的股票价值。大股东实现了市值管理,流通股东享受到了相关利益,有利于鼓励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最后,还同时促进了可转债的市场。根据新的《公司法》条款,回购的股份还可以用于可转债。实质上实现了用股票来偿债,变相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可转债发行将更受到欢迎。

但林林总总的A股回购方案中,其动机和目的却需要仔细辨识一番。

2018年,单笔回购金额最大的是美的集团(000333.SZ),公司7月份发布公告后便开始回购,至2018年12月28日,累计花费40亿元进行回购,回购股份将予以注销,从而减少公司的注册资本。美的账面现金超过400亿元,理财产品超过200亿元,40亿元的回购金额对公司影响不大。

但有些公司的回购公告却耐人寻味。比如,2018年10月30日,在股价一路下滑的过程中,欧菲科技(002456.SZ)发布公告,六个月内回购价值5000万元-20亿元的股份。据公司2018年三季报,账面货币资金仅有6.7亿元。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3.5%,偿债能力不佳。公司短期借款超过53亿元,长期借款42亿元,应付银行票据17亿元,应付债券22亿元,更有超过100亿元的应付账款。而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只有2.3亿元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公司获取现金流的主要方式是借款,而借来的钱大多用来固定资产投资,负债不低,到哪里去找这20亿元的现金进行回购?

2018年12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和深圳招商平安资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有望将不良资产转化为现金,改善公司的资金困境。

尽管资金周转较为困难,欧菲科技还是践行了自己的最低承诺。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回购了5000万元的股份,虽然距离20亿元的上限还遥遥无期。但从公司的资金现状来看,后续的回购行为可能难度更大了。

与之类似,龙宇燃油(603003.SH)也发布了一则回购范围上下限差异比较大的公告,早在2017年11月,公司就拟在2018年回购5000万元到6亿元的股份。但龙宇燃油近年来资产负债率基本在30%左右,在回购方案执行时,公司账面资金高达27亿元。即便是上限6亿元,也不会造成过大的负担。

公司已经完成了回购承诺,后来的实际回购金额为2.29亿元,虽然距离6亿元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比5000万元还是多了不少。

也有不少上市公司把回购时尚当成了一次蹭热点的好机会,比如华业资本(600240.SH),在2018年6月20日,高调宣布一年内回购5亿-10亿元的股份,然而到了12月21日,宣布因公司发生应收账款被骗事件,公司决定终止实施回购公司股份。公司发布回购方案的时候,账面资金仅有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1%。

2018年,共有华业资本、恒泰艾普(300157.SZ)、怡亚通(002183.SZ)、赛轮轮胎(601058.SH)等四家上市公司出尔反尔,在发布回购公告后,又以种种理由终止回购。

其中,恒泰艾普的理由非常荒诞:鉴于实际控制人正与相关方洽谈融资事宜,董事会、监事会的换届面临人数和人员变化和调整的可能,公司股份回购事项推行的环境发生变化。要知道,公司是11月17日发布的回购公告,到11月27日就自行打脸宣布不玩了。事实上,公司因为大股东股权质押等原因,问题非常多,公司账面不足5亿元现金,长短期借款和即将到期的银行票据超过10亿元,回购只是为了蹭个热点而已。

怡亚通在2018年9月6日发布公告进行回购,结果9月21日就发布公告终止回购。原因是公司自己算了笔账,如果回购的话,债务人会要求先还债,这样不是很划算,就放弃回购了。公司常年现金流比较紧张,2018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刚刚转正,而公司的净利率甚至不足1%,并且负债累累,因此,公司大规模回购是不现实的。

赛轮轮胎也是在发布了回购公告后不久,因为债务问题又在2018年3月20日宣布终止。不过,公司在10月份再次发布公告进行回购,这回是不是虚晃一枪,还要拭目以待。

还有哪些公司存在着无法兑现承诺的风险?2018年9月,步长制药(603858.SH)宣布回购20亿元股份,但是据公司2018年三季报,账面只有29亿元现金,并且没有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高,只有29%左右,但是公司最多的资产并非现金,而是高达51亿元的商誉。公司的真实偿债能力非常紧张,虽然公司最近几个交易日在不断回购,但可以预料,其资金压力比较大。

3、真假回购背后,是公司的资金实力

还有一家巨无霸公布了一个天量的数据:2018年10月底,中国平安(601318.SH)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根据资本市场、公司股价的波动和变化,酌情及适时回购公司公开发行的境内、境外股份,回购总额不超过公司发行总股本的10%。按照中国平安过万亿元的市值规模计算,如果按照10%的回购上限计算,中国平安的回购金额极有可能超过千亿元,这会创造A股回购规模最高纪录。

巨额回购的背后,是相关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和对未来业绩的自信。

当然了,金额过亿元也不见得一定是诚意十足。如大族激光(002008.SZ),从宣布回购股份以来,斥资超过4.9亿元,乍一看非常有排场。但是查一下占股本的比例,仅有0.09%,回购对公司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

综上所述,回购是一项对股市和上市公司都有利的政策。正因为如此,有不少上市公司采用“蹭热点”的战略来进行市值管理。

建议投资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判断公司的资金实力:一是最新财务报表的货币资金余额,这是公司能马上变现的资金,如果货币资金相对于回购金额绰绰有余,那公司大概率是能够完成承诺的。

二是看应收票据中的银行票据,一般而言,银行票据都会在六个月内由银行无条件兑付,所以银行票据变现能力非常强。

三是看其他流动资产里的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买理财产品是上市公司现金管理的常见手段,不少公司货币资金不高,但大部分现金都拿去购买了理财产品;四是要核实公司的负债情况,尤其短期借款、一年内的长期借款和应付票据中的银行票据,这些负债都是要在短期内支付的。

如果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银行理财等变现能力较好的资产项目远大于短期负债,那公司回购方案最终实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同时还要对比一下公司几年来的现金流量表,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是否常年为正数,并且和净利润比较接近,经营性现金流正常的公司才有能力实施回购方案。

二、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投资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经济,其实就是一个投资过度的问题。在19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的生产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不得不扩大出口消化我们的投资。为了消化存货和生产能力,政府祭出了房地产和汽车。汽车是个消费品。房地产则属性复杂,跟清代人买房置地没有什么两样。换句话说,政府鼓励民众个人投资来消化社会投资。既然房地产是最大的内需型产业,他的发展又带动了新一轮的产业投资。当这个发动机全速发展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都要被他消耗掉,社会成本大大增加;当这个发动机停止的时候,整个产业体系顿时停顿,经济风险大大提高。这是一个难题。更难的题在于换一个发动机。陈志武说,中国企业投资,是中国市场没有完善的企业信用,不信任其他企业,难以将自己的产业链外包。中国人投资,是中国没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不敢消费。掷地有声啊。我们谈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在于其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戴尔,就是根据用户定制电脑,突出的是个性化和成本、物流控制。沃尔玛就是便宜,GE则是产业加金融,双核发展。但是,现实是中国公司永远都有投资冲动,做大,不考虑投资回报和资本回报,资本消耗永远过多,资本永远不够。这一特征使银行的日子很好过(偷笑一下)。做多,对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一个梦魇。为什么房地产公司都要去建五星级酒店,都要去做商业地产,甚至亲自去办百货公司,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施工公司,自己的建材公司?更有甚者,还要去竞购电视台?(没有成功真是他的万幸。)有一点,是这些公司想到的,就是想给自己的公司多置办些固定资产----同样还是买田置地式的思维。这一点上,老潘想得最透彻,放弃这个思维,去忽悠别人这个梦想。这就是老潘的商业模式,一招鲜就够了。做大,也是对商业模式的巨大考验。万科为什么非要做一千亿销售额?为什么要从一个优秀的公司变成一个大公司?万科的快速扩张,正越来越多地陷入越来越多的漩涡。茅台为什么要扩大产量到2万吨?要知道,茅台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一个稀缺性,供货越少,利润越高。因为,大量的茅台要被收藏起来。如果茅台像可口可乐一样卖,那他只能是可口可乐的价格,不会有可口可乐的市值。没有人拿可乐收藏,很多人收藏茅台。可乐喝完了不会有记忆,下一分钟还想再来一罐,茅台喝了呢保证你要美妙半天,几天内不会再主动喝它。不能否认茅台是家好公司,但如果我拥有茅台公司,我的办法是回购股票,保持品质,控制产量,减少资本支出。中国的企业总是想做大,中国平安想买外国公司,发了一个1600亿融资计划。中国的公司,消耗了投资者的资本,带来的是学费。美国的公司,消耗了投资者的资本,留下的是一场场的技术革命。这就是现实的差距。远离资本消耗型公司。

关于本次中国平安千亿回购和中国平安千亿回购公告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