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4省市上调最低工资,以及已经有4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接下来是哪些省市上调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各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主观:
2012年,北京、四川、江西、陕西等24个省市区先后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按照上调过后的数据,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为15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为15.2元。在2012年,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的1500元,小时工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的14元。此外,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769元,同比增长11.9%,增幅下降2.5个百分点。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8752元,同比增长17.1%,增幅降低1.2个百分点。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强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报酬,各地会根据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保持就业竞争力等因素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仅可以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待遇,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标准也会提供参考,并带动整个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提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中智外企服务分公司社保专家梁超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对促进就业、拉动内需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最低工资一般都会与低保水平、社保支付待遇等存在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最低工资上涨,其他各项社会保障待遇也会随之上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到位,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正在有序实施,部分省份基本完成。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继续推进。
法律客观:根据我国《最低工资规定》要求,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最低工资标准保障的主要是低端岗位的劳动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目的是确保其实际收入不下降,保证其在制度规范下有尊严地劳动,而不是一种涨工资的手段。据《最低工资规定》要求,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24个省(区、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2012年有25个省(区、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0%。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今年已公布的20个省(区、市)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进行统计后发现,其平均增幅为16%,相比前两年,平均增幅有所下降。其中,从绝对值来看,江西由此前的870元调整至1230元,增幅超过40%。但据江西省人社厅通知,这是因为江西省统计口径上有所变化。这一次考虑了劳动者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因素。而与此前口径一致的话,增幅应为13.6%。除江西外,据本报记者观察,今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超过20%的仅有甘肃和广西,分别为22.4%和20%;增幅在10%—20%之间的省(区、市)最多,有16个;而最低的为江苏,仅为8%。
已经有4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接下来是哪些省市上调
陕西新最低工资标准落地!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新疆、江西、陕西等省年内已实施新标准。上海、天津、四川等6省也在酝酿调整。随着不少地方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开始期盼自己的工资能不能提高。根据《最低工资条例》,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职工。作为教育的基础,提高教师工资的口号逐年提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的标准就被提出来了,而且这个口号还在每年被提出来。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这在大多数地区都是事实。最低工资又提高了一次。
福建宣布从2020年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明确今明两年至少有9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各地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稳中求进、慎重把握调整步伐,将最低工资标准由两年至少一次调整为两年至三年至少一次。全国31个省市中,除北京、上海、安徽外,其余28个地区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均包括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低收入群体将首先受益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从制度层面到企业层面的实施可能需要3至4个月。
不同省份的调整幅度不同,也会对全国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保障和改善低收入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将导致其他岗位工资水平和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提高。根据中国劳动法,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本标准对企业具有强制约束力。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发差额工资。
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最新数据
2021年全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是1180元/月。
一、最低工资标准的剔除项有哪些?
国家《最低工资规定》中有三项是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中的,即“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工资(即加班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和“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二、是否包含五险一金?
关于五险一金是否包括在最低工资内的问题,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目前,个别城市是明确最低工资标准都是剔除了“三险一金”(个人缴纳的社保公积费用)后的净收入。也有一些城市与此不同,比如,杭州是将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包含在最低工资内的。
最低工资调整带来的主要影响
三、公积金下限提升
很多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就是公积金基数的下限,最低工资变化,也就意味着公积金下限的调整。例如,浙江省内大部分城市的公积金政策都根据“控高保低”的原则,杭州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为杭州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下限为杭州市最低工资标准。
四、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指导意见暨人社部发〔2017〕71号文件提出:各省要在确保基金可持续前提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当提高失业保障水平,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
在浙江,根据《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失业人员每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设区的市根据省人民政府确定的企业最低工资的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确定。其中,杭州市区的失业保险金标准则是依据杭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确定。
五、试用期员工的工资最低标准提升
《劳动合同法》第20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因此,企业向正常出勤的试用期员工支付的工资,不能低于相应的标准金额。
六、病假工资下限提升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以浙江为例,《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因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未付出劳动的,企业应当支付国家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病伤假工资。病伤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所以,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了之后,各地的病假工资最低标准也将相应提升。
七、离职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下限提升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因此,最低工资标准关联离职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下限。
法律依据
《最低工资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本规定所称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最低工资规定》第五条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最低工资规定》第六条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
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应在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因素,同时还应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
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测算方法见附件。
24省市上调最低工资和已经有4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接下来是哪些省市上调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