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永安天斗山(永安有几个好玩的景点)

七月网2720

永安有几个好玩的景点

鳞隐石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鳞隐石林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区西北13公里处的大湖镇境内,由鳞隐石林、洪云山石林、十八洞等景区组成,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这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了众多的怪石、奇峰和异洞。鳞隐石林富有特色:地上石林,地下迷宫。景区内耸立着石芽、石锥、石柱、石笋400多座,最高36米。怪石拟人状物,千姿百态。主要景点有:三鼎岩、望天星、八戒照镜、接笋峰、石猿抱桃、黑熊护笋、石龟探洞、接吻石、鳞隐书院等50多处。

永安天斗山(永安有几个好玩的景点)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天宝岩总面积11015余公顷,位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过渡带,位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永安市境内,包括天斗山和九龙壁景区,海拨14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6座,主峰达1604.8米。2003年6月,天宝岩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桃源洞:在永安市北10公里、紧靠着205国道的栟榈山中,面积37平方公里,因景区内有桃花涧而得名。宋李纲有诗云:"栟榈百里远沙溪,水石称为小武夷",故又有"小武夷"之称。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已辟为游览区,筑亭台楼阁10余座。1994年,被评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为什么没有永安的旅游景点

人文景观

吉山

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乡,以历史文化、抗战文化驰名八闽。清康乾时期,吉山村文风大盛,建有萃园、淇园、图南山馆等九座书院。抗战时期,福建省主席府邸就落户此地,震惊中外的“羊枣事件”也发生在这里。当时,我国新闻界巨子、著名国际军事评论家就在这里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山明水秀、小桥流水人家是吉山的乡村名片。

贡川

古称“大儒里”,名称为宋高宗皇帝所赐。只因两宋时期,贡川陈姓家族就出了陈瓘、陈渊两位理学家,世称“一门双理学,九子十科名”。如今的贡川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城墙、会清桥、笋帮公栈、陈氏大宗祠。笋帮公栈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会址。笋竹节

永安是“中国笋竹之乡”,漫山遍野的竹林、历史悠久的制笋业,使得永安成为“闽西八大干”――笋干的主产地。永安的笋干被称作“闽笋”,笋帮公栈是我国现今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旧址。竹笋还孕育出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中国国内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李宝焌,依靠上海的永安笋干行资本家巨额资金资助,于1912年在南京研制了中国第一架飞机。2002年起,永安在每年的10月18日举办一年一度的“福建·永安笋竹节”,时致今日,笋竹节期间同时举办小吃文化节己成为很受市民欢迎的活动。

安贞堡

清代建筑,位于槐南乡洋头村,是福建省罕见的大型土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我国古建筑专家学者誉为“闽中建筑奇葩”。

永宁桥古戏台

清雍正二年建,该桥两端一处为“灵元宫”,祀奉赵公元帅神位,另一处为戏台。戏台墙壁记载有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年间十几个戏班演出的剧目,剧种有大腔戏、小腔戏、木偶戏等。这种集桥梁于戏台为一体的古建筑在福建省十分罕见。墙壁上书写的剧班和剧目又是研究福建省戏剧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文庙

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八千多平方米,有戟门、大成门、东西两庑、大成殿等建筑。内设抗战进步文化陈列馆、儒家文化陈列馆等。

大腔戏

明代中期诞生于永安市青水畲族乡的古老戏曲,属江西弋阳腔的一个流变。因是“大锣大鼓唱大戏、大嗓子唱高腔”,故称作“大腔戏”。2005年大腔戏被福建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剧目有明代“四大传奇”之一的《白兔记》等。

打黑狮

打黑狮又称“傩面舞”,是永安青水畲族乡的一项独特民间武术舞蹈表演。打黑狮的原意是镇邪驱傩,现已成为节庆期间的一种民间表演活动。

旅游

永安山清水秀,林木蓊郁。有面积18.5平方公里的天宝岩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完好的中亚热带原始森林;有列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的桃源洞风景区,其中“一线天”尤负盛名;有列为省级风景区的鳞隐石林,人称之为仅次于云南路南石林的“福建石林”。此外贡川古城和槐南安贞堡为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位于永安市东三十七公里处。全区山地面积为一百二十五公顷,原始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六点七,是福建省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森林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构成天宝岩保护区景观资源的主体,使它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保护区处在我国亚热带中部偏南,植被为栲树林、甜槠林、青罔栎木荷林、木荷甜槠林等常绿落叶林。在天宝岩海拨约1300米处,发现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长苞铁杉混交林1085亩,其中纯林200亩。区内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各级珍稀植物十五种,是研究珍稀植物的极好场所。区内大部分植被为次生和原生状态,尤其核心区基本处于无人干扰的自然状态,在研究群落的自然演替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理想的科研基地和教学实习场所,被有关专家誉为“天然的生物种质基因库”。

桃花涧:桃花涧发源于永安市上坪乡龙贡村和荆坪村的高山,自东向西流经铜盘村,进入桃源洞景区后注入沙溪。桃花涧幽寂深邃,原始古朴,象一条银色的缎带,缠绕在群峰碧岭之间。古时桃花涧两侧盛长桃树,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满涧流红,因而得名。桃花涧漂流从铜盘村开始经百丈岩后到达桃源洞口,全长7公里,是桃源洞游览之精华。小涧两侧青山若屏,山环水绕,相映成趣。来这里漂流,犹如置身童话世界,可以感受到惊、险、奇、趣。主要景点有:迎宾潭、三蛙唤雨、神龟冥想、幽谷长潭、虎峡潭、水上一线天等。

九龙湖:九龙湖因溪流九龙十八滩而得名,是建造安砂水电站形成的人工湖。面积33平方公里,蓄水6.4亿立方米;湖区东起安砂,西至清流嵩口坪,长达百里。湖上船只畅通,两岸林木森森。每当春夏季节,九龙湖大坝溢流,茫茫湖水从92米高处倾注而下,形成瀑布。其声似万马奔腾,数里外可闻,300米内被浪花溅起的水雾迷漫,分外壮观。

安砂双塔,在安砂镇下游五里外的九龙溪两岸山头,左为步云塔,右名仰世塔,两塔隔河相望,其势威而美,故有“双塔挺立锁九龙”之说。

桃源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源洞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国道旁。景区规划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分别由桃源洞、百丈岩、修竹湾、葛里、栟榈潭五大景区组成,分布在沙溪河的两岸。古时桃源洞一带山上有许多栟榈树,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栟榈山。据有关记载,唐代就有头陀僧结庐于葛里,五代后晋时期建有栟榈寺。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605年)当地安砂人两郡司马陈源湛捐资建有亭、台、楼、阁十余处,取“世外桃源”之意改名为桃源洞,并在入口120米高的峭壁上36米高处刻有“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南宋宰相李纲和左正言邓肃曾在此隐居、读书,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游览此地,并都留有诗句。

从此桃源洞名闻遐尔。桃源洞景区,面积为0.74平方公里,是五大景区中的主要部分,也是目前开发较为完善的游览区。这里丹霞地貌和丰富的植被形成奇峰峭壁、绿海林涛和碧水丹山。主要景点有:桃源洞雕塑、桃源洞口、锁洞桥、观音大仕殿、一线天、古井、望象台、跨虹桥、仙人棋盘、阆风台、古寨门等20余处,其中“一线天”堪称全国之冠。[桃源洞雕塑]大门右侧雕塑,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蒋志强教授设计制作,于2000年5月开始施工,至7月完工。雕塑规格为宽4米×高3米×厚2米,重达30吨,两块石头的中央,下部空间象似“桃源洞口”;上部两块石头的夹缝象似“一线天”。作品采用自然石头为基本造型,与桃源洞的主题呼应,玲珑凸兀的造型,衬出桃源洞的古灵精怪,给桃源洞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作品整体的艺术造型别具匠心,构造简单而又让人遐想,凌乱而又不失秩序。作品的正面是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标志,背面镌刻上桃源洞的简介,体现了桃源洞独特的自然风景。[桃源洞口]特殊地貌形成两边悬崖对峙,这条小涧叫桃花涧,从景区深处流出,我们的游路也将沿着高山峡谷的缝隙向内延伸。桃源洞本没有“洞”,无论是步行,还是泛舟游览,都给人一种洞口的感觉右壁的悬崖高达120米,“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刻在36米高处,是明万历年间,辞官回永安的名士陈源湛于公元1605年所题,每字两米见方。下面小字每字也有50公分见方,是陈源湛写的一首七律《桃源洞》诗:介破巉岩一涧流,探奇乘涨弄扁舟。悬崖高削千寻玉,幽壑寒生六月秋。点岫烟云闲去住,忘机鸥鸟自沉浮。武陵人远桃空在,临眺踌躇意未休。这座丹崖赤壁气势雄伟,是桃源洞景区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这种景观是由于砾砂岩重力崩塌及风化片状剥落作用而产生悬空面,再加上流水的长期侵蚀,便形成了向内凹的巨大岩壁。

[一线天]一道大山裂缝,就象用刀劈出一样,绝壁裂处,直透崖端,高90米,全长120米,共206个台阶。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记叙了这一奇观:“上辟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盖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每当午时,晴空丽日,阳光直射,翘首仰望,只见天光一线,壮丽无比。从地质学角度分析,一线天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岩石逐渐上升,经挤压形成一条缝隙。这条缝隙称为地质节理。岩层表面这一节理缝隙最容易受流水侵蚀,形成了与节理走向完全一致的平直狭窄的深沟,即形成“一线天”这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桃源洞风景区“一线天”达6条之多,这在国内同为丹霞地貌景观的景区中为数不多,也是桃源洞最为佳绝的景观。

贡川古城:贡川古城位于距桃源洞风景区10公里处的贡川镇,是福建省现存最完整的古镇之一。镇内古城墙至今保留较好,它建于明嘉靖年间,长2000多米,高79米。明末城堡内建有书院,藏书十万册。城堡外有建于明末清初,造型别致的会清桥。

鳞隐石林:位于永安市西北13公里的大湖镇,总面积1.21平方公里,有“福建小桂林”称誉。附近还有新石林、翠云洞、寿春岩、洪云洞、十八洞、石洞寒泉六个景片。这里耸立着奇形怪状的石柱196座,怪石拟人状物,千姿百态,最高的36米。据考证,在距今五千万年以前,这里原来是海底,由于地壳运动,才形成现在这样的石林景观。

鳞隐石林依地势分为两大片:其一为“别有天”,这里有石门初步、妙哉亭遗址、十笏山河、仙猴抱桃、地下迷宫等20个景点;其二为“卧龙潭”,有吟风弄月、远眺台、揽胜窗、点额、独乐洞等景点。沿螺旋形石阶而下,潭口仅容一人,深15米,洞厅宽敞,可容四、五十人,相传为龙王居所,洞顶钟乳似莲花,游客到此大有探幽寻古之慨。在鳞隐书院遗址前,盖有四角亭,附近远有翠屏峰、丈人峰、骆驼峰,山顶有回雁峰、飞石叠林,耳环石、象鼻石、仙人浴室等奇观异景。在距石林一公里的地方,还有洪云洞,洞深80米,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幽静安适。又距石林一公里的阶山,顶上是小石林,洞中有大厅,可容百人,是明、清时的公园,1992年起,修复了道路及亭三座。“翠云岩洞”在坑源村叉圳有岩畔,洞深90米,壁光滑,地平坦。石上有类似手指,脚踩的印模。“十八洞”在黄狮岩中,大小孔无数,主洞深80余米,高者十余丈,可容百人,小者只能匍匐而入。此外,在洪云洞附近山上,有一片更大的石林,已在进一步开发。

永安北陵:位于永安市西南5公里处,集古代文化、抗战文化、佛教文化、吉山酒文化于一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摩崖石刻、竹筏游览、春谷山庄、沙滩烧烤、抗战遗址、清代民居、天然泳池、宝应寺等10余个景点和休闲垂钓、旅游马车项目。

甘乳岩风景区:地处小陶镇大陶洋盆地的西陲,位于永安到连城205线中段,距国道8公里。现已开发可供观赏的有众多的溶洞群和小石林群,长百米的大石厅可容纳千人集会,地下河潺潺流水,七级瀑布为同类溶洞所罕见。

根据地质部专家考察,认为甘乳岩有大型穿洞和塌陷天窗,还有竖井地下河等奇观,若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具观光、旅游、探险等特色的丰富景点,同时又能形成甘乳岩-湖口温泉-冠豸山一条旅游风景带。

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

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东部的西洋、上坪、青水三个乡(镇)交界处,距离永安市区36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8΄3˝~117˚35΄28˝,北纬25˚50΄51˝~26˚1΄20˝。全区总面积为11015.38公顷,其中:核心区3401.56公顷、缓冲区2678.92公顷、实验区4934.9公顷。地形

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戴云山余脉,属中、低山地貌,最高处海拔1604.8米,最低处海拔580米,相对高差达1024.8米。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22座。保护区露出地层的有泥盆纪和侏罗纪的沉积岩,以及深层侵入的花岗岩。区内南溪谷底为细粒石英砂岩,石英含量较高。表面为铁质

染成紫红色,新鲜面则为灰白色。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植物地理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两个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是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一个核心部分。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区内已定名的维管束植物种类有185科688属1512种。其中蕨类植物37科71属169种;裸子植物8科20属27种;被子植物140科597属1316种。保护区具有一定特有成分物种,珍稀特有种多。

据统计,自然保护区内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1种,其中Ⅰ级保护植物有苏铁、四川苏铁、银杏、南方红豆杉和钟萼木5种,Ⅱ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闽楠、黑桫椤、金钱松、香榧等16种,38种省重点保护植物,兰科植物18种,“永安素”兰花名品最早来源地。

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被垂直带谱较为明显,随着海拔的递增、气温的递减和降水量的增多,依次分布有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中山苔藓矮曲林(1100~1250米)四个垂直带谱,这种分布规律在中国东南大陆乃至中亚热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最具典型保护对象有:原始的长苞铁杉林。长苞铁杉为中国特有的渐危种,也是第四纪冰川期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区内长苞铁杉林分布面积达186.7公顷,纯林20公顷,为全国第一。现已列为福建省重点保护植物。

原始的猴头杜鹃林。猴头杜鹃林分布于冷湿、多风的孤立山顶与山脊,是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的最具代表性的山地苔藓矮曲林和地形顶极群落。区内陡峭的山体上分布面积达106.7公顷,纯林40公顷,每到五月便将天宝岩及天斗山变成花的海洋,为全国罕见。

泥炭藓沼泽。泥炭藓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云贵高原有小面积分布。区内2处山间盆地泥炭藓沼泽在中国东南地区属首次发现,总面积达30.7公顷。该淡水湿地的发现,对研究植物区系组成、植被类型、地质变化等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山脉纵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2座,山体雄浑;地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1024.8米,整个保护区的地势呈北高南低的簸箕形;山高谷深,切割深度可达500~600米,河谷皆呈“V”字形峡谷,多处地段地形陡峭,平均坡度在30°~40°之间;保护区露出地层的有泥盆纪和侏罗纪的沉积岩,以及深层侵入的花岗岩,其中,南溪谷底为石英含量较高的细粒石英砂岩,天宝岩顶由淡肉红色的坚硬砾岩组成,区内沉积岩地层基本上都向西或向西南方向倾斜。九龙壁壮观的绝壁峭崖幽谷,南溪一线蜿蜒多变的幽深峡谷,双虹桥-铁钉石一带绵延数里的危崖险峰,将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山的雄、险、奇、变表现得淋漓尽致。

龙头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幽婉狭长、地势跌宕多变的溪谷为主要地文特色。

九龙壁观光休闲旅游区内的山体和岩壁险峻、壮观。论其险,无论上攀悬崖,下探深谷,游人无不头晕目眩,叹其险峻。论其壮,高度超过300米的九龙绝壁,登上高处,眼前豁然开朗,极目远眺,群山逶迤,林海壮阔,令人心旷神怡。保护区水系呈树枝状分布,河流面窄,河床中多砾石,为典型山地性河流,坡降大,水流湍急。由于保护区地势起伏大,河谷皆呈“V”字形峡谷,故在九龙壁、上山洋、桂溪和南溪等处都

可见到多级瀑布跌水现象,瀑布姿态万千,急流飞瀑、绝壁巨瀑,与峡谷、险峰、绝壁、深潭、溪流、怪石、密林等多种景观相呼应,景色绝佳。龙头生态休闲旅游区内南溪一线蜿蜒多变的幽深峡谷,沿溪景致宛如仙境,谷中溪流随地势高差跌宕起伏,沿溪可见近十条瀑布姿态各异,穷尽云间飞瀑之美。此外,由于坡降大,跌水与深潭层层相连。溪畔古木参天,绿荫浓密。激流千回百转,在绿海中穿行。

九龙壁观光休闲旅游区:区内山涧、溪流清澈见底,飞瀑沿石隙下泻,谷底花木清幽,古树参天,清流掩于枝叶藤蔓之下,只闻溪瀑水声上下呼应,抬头难见青天白云。福建天宝岩国家级保护区内群峰叠嶂,包含了中国中亚热带地区许多典型的植被类型,其森林主要植被可以分为以常绿阔叶林为等地带性植被的39个群系,以及长苞铁杉-猴头杜鹃-延羽卵果蕨群丛等52个群丛,具有中亚热带地区植被类型的典型性、多样性和系统性。保存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优质且丰富的森林景观,为保护区的自然景观奠定了绿色的主基调。春季,众多春花植物如杜鹃类、木兰类、石楠类、樱花类、金钟花、春兰等竞相盛开,百草含芬;秋季,各类色叶树种如枫香、槭树类、乌桕类、柿树、蓝果树、盐肤木等令层林尽染,如七彩珍珠落翡翠玉盘。所谓“春看竹笋花满山,夏看树绿云雾霁;秋看红叶相思豆,冬看霜雪裹银装”,正是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季风光的写照。

保存了大面积的原始猴头杜鹃纯林,且高大粗壮、林冠斜展、枝干弯曲,常顺风倾斜,生长繁茂,较为罕见。每到四、五月份,繁花似锦,异常美丽,为全国罕见。

有大面积的毛竹林,连川连岭,四季葱茏,秀色醉人。竹根雕、竹编手工艺品颇具雅

趣,竹笋、笋干、竹荪、全竹宴又可吸引八方来客。此外,保护区内常见形态各异的古树名木,分布于山间、溪畔、村落、古道,它们记载了人类历史文化的沧桑,也是人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活化石,具有很大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景观价值。

在龙头生态休闲旅游区内,有一千多种植物、数百种动物,以及丰富的植被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相对完整而富有多样性。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高谷深,群峰耸立,峰顶常有云雾缭绕。尤其在春夏时节,于九龙壁观光休闲旅游区,登高远眺,只见逶迤群山在云雾间忽隐忽现,如同置身云海,令人心旷神怡。待阳光从云间透射,金光万缕,山水林木均笼罩在金色的霞光里,可谓“仙霞披彩”。待至冬季,寒山凝重,泉声幽咽,琼枝玉树,满山银妆素裹。此外,天斗山“四怪”奇景之中,“东面放晴西面雾”也称得上一种奇特的天象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