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的成语故事
孺子可教的成语故事3篇
孺子可教的意思:
【解释】:“孺子可教”这则成语的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这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孺子可教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孺子可教造句:
1)冯斌斌点了点头,一副孺子可教的欣慰表情,道:“不错。
2)孺子可教,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开了心眼,你的.天资确实胜过风儿太多太多了。
3)孺子可教,咦,如果我没听错,你刚才说是要孝敬我的,对吗!既然是孝敬,那是不是意味着不要钱了!
4)好!孺子可教也,做好准备,我现在就帮你重塑修为。
5)不错,果然是孺子可教也啊,唯有悟透话中真谛,才有可能进入巅峰之中。
6)孺子可教也,蜀中俊杰多,你辈切莫辱没了蜀中男儿的名声。
7)哈哈哈哈,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
8)年轻人,我看你啊,是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9)孺子可教也,我拦住你的目的,是发现你一个秘密其实你要相信很多孩子都是孺子可教的人的,只要我们好好培养他们。
10)这个年轻人认真上进,许多长辈都说他孺子可教。
11)我相信你是一个聪明人,同时也是一个孺子可教的人才。
12)弟弟年纪虽小,但绘画的才华却十分杰出,赢得老师孺子可教的评语。
13)其实你们家孩子真的可以谈得上孺子可教了。
14)我们老师都说我是孺子可教的人才。
15)相信自己,你一定是一个孺子可教的人。
16)活到老学到来这才是孺子可教的表现。
17)就你现在这个样子也可以谈得上孺子可教?
18)才吩咐过一次,他就永志不忘,真是孺子可教。
19)你肯放弃,并没有一味的猛进,真是孺子可教也。
20)真是孺子可教也,你说得对,与其说当故事还不如什么都没说。
21)嗯,这下倒有几分韵味了!孺子可教也!
22)恩,果然是孺子可教,这造化玉碟自身还可影响世间因果造化,可谓是修真界最不可思议地一件法宝。
23)孺子可教也!想不到这小子的意志倒还算坚韧,没有浪费这么好的天分!
24)孺子可教,习武毕竟只是强身健体,并没有引发天地的能力。
25)高台上的众长老们尽皆面露狂喜,纷纷点头,孺子可教之语不绝于耳。
26)总算搞掂!何天斗不禁想到,虽然她调皮,但幸亏还算孺子可教也。
27)不错,第一次炼制的药液竟然也被炼制出了药香!孺子可教啊!哈哈哈……
28)周文华看着看着就轻笑起来,喟叹道:“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好好好!”。
29)雷格斯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孺子可教也。
30)这个孩子聪明伶俐,简单的口算,谁也比不上他那么快,朋友们都高兴地拍着他的头说“:孺子可教。”。
31)看到获奖学生的表现,老师频频点头,嘴里不停地说着:"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32)在哥哥还很小纺时候,国文老师就发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认为孺子可教,频频鼓励他写作,终于造就他成为今日有名的作家。
孺子可教的成语故事2[拼音]
孺子可教rúzǐkějiào
[释义]
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孺子可教的成语故事3【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
在秦朝后期,张良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张良用兵布阵的才能得益他少年时期的一次偶遇。
一天,张良正在桥上散步,对面走来一位老人。没想到老人的鞋掉到了桥下,老人见张良走过来便说:
“小伙子,你下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吧?”
张良不想帮他捡,可一想人家这么大年纪了,捡个鞋也没什么,便下桥捡了鞋上来。这时老人又要求张良把鞋给他穿上。
张良心中十分生气,但一转念,既然捡上来了,再帮老人家穿上也没什么大不了,于是把鞋给老人穿上。
老人起身便走,一句话也不说,张良感觉很奇怪,不一会儿老人返回来,对张良说:
“你这个小孩子值得我教诲,五天以后到桥上见我。”张良一想,这老人肯定大有来头,连声称是。
第五天早晨,张良很早就赶到桥上了,老人已站在那儿,很生气地说:
“小孩子不懂得尊敬老人,还让我等你,过五日再来。”
五日后,张良起了个大早,但老人又先到了,并说同样的话。张良心想,下次我半夜就来。
第五日午夜,张良就到桥上等候。老人来后很高兴,交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要他努力钻研,日后定能辅佐帝王成就大业。张良道谢,老人转身而去。
张良发奋研读兵书,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业。
释义
小孩能够被教诲,被塑造。
;孺子可教的故事
一成语故事《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
拼音:rúzǐkějiào简拼:rzkj
近义词:反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例子: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张良是秦朝末年人。因为行刺秦始皇没有成功,他逃到下邳隐藏起来。
有一天,张良在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穿得破破烂烂的。那老人看见张良,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子给我捡上来。”张良下桥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跪在地上给他穿上鞋。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啊!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上,但老人已经先到了。他责备张良来晚了,叫他五天后再来。第二次,鸡一叫张良就赶到桥上,但老人又先到了。这次老人大发脾气,叫他五天后再来。这次,张良半夜就来了﹐等了一会儿,老人才到。老人非常高兴,送给张良一本书,并告诉说,读了这部书大有用处。张良回家一看,原来是部兵法书,他日夜攻读,后来帮助刘邦出谋划策,统一了天下。
“孺子可教”指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自《史记•世家第二十五》)
二孺子可教的幼儿成语故事
孺子可教
[读音][rúcopyzǐkějiào]
[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近义]程门度雪尊师重教
[反义]朽木不雕朽木难雕不堪造就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三孺子可教出自什么典故
典故
秦朝末年,有个叫张良的年轻人。一天,他在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得破破烂烂的老人。老人看到张良,就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还让张良给他穿鞋,张良都照做了。于是老人说:“你这个年轻人还是可以教育的嘛,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找我吧。”
五天后,张良一早来到桥上,可是老人早就到了,老人责备张良来晚了,让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再次来到桥上,又比老人晚到,老人十分生气。
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到了桥上,终于比老人早到了。这次老人很高兴,就送给他一本兵书。张良日夜攻读这本兵书,后来助刘邦统一了天下。
孺子可教
解释: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读音:rúzǐkějiào。
引证: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翻译: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
(3)孺子可教的故事扩展阅读
近义词
1、程门立雪
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读音:chéngménlìxuě。
引证:元末丞相脱脱主修《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翻译:一天,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起去拜见程颐,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两人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程颐醒来发觉两人还在面前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
例句:这位青年学者求学坚持不懈、程门立雪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尊师重道
解释: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读音:zūnshīzhòngdào。
引证:南朝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翻译:臣曾经听闻,贤圣的明主,没有不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例句:我们应继续发扬尊师重道的传统。
四孺子可教成语故事大全
孺子可教
【读音】:rúzǐkějiào【释义】: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兵书《六韬》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作
五请各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孺子可教》《善心》这两个故事
1、孺子可教是汉代大军事家张良的故事。道理很多,简单扯一点:“谦虚使人进步”,用易经的一句话:“谦谦君子,利涉大川”,你看这文字多美,谦一下还得要再谦一下,即为谦谦,人要谦虚!用佛家的来总结:”不可我慢放逸!“毛爷爷说的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看他老人家写的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一句,看到没,虽然马上要胜利了,但是不能项羽那个钓丝一样,结果丢了江山死了女人杀了马!可见毛爷爷当年是时刻很谦虚,很谨慎的一个人!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2、善心,怎么说呢?
从法家来看:人性本恶,故需法以制!。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
老子对善的理解: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佛家:世人所谓善多是助人,譬如助人为乐,为老奶奶提水,扶老爷子过马路,给女同学撑伞,佛家所谓善多是自助,譬如你自己让自己聪明,让自己赚钱,让自己强大,不拖累别人,这便是做了善事了!因此,佛家小乘证果的都叫阿罗汉果,称为自觉!而后菩萨果是觉他(助人),最后才是觉行(佛)。当下譬如新闻上的小三、艳照,如果多的内容充斥,直接导致我们后辈子孙,一出生就接触这些,然后他们长大后,我们做为前人还耻笑他们非主流2B***丝,这不是我们90后00后的错,要反省整个社会都得反省,我说这个东西是告诉你,有时候把自己做好,不拖累别人,即是天下大善事一件!有句诗说的好——”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有人觉得这话自私?哪有自私?试问马路上的扫大街的环卫工人,有几个人扫过”屋顶上的霜“,去人家房顶扫霜,本是”庸人自扰!“
六孺子可教的故事描写人物用了什么方法
“孺子可教”指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七孺子可教是一个什么故事
张良的故事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名门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
张良圯桥进履
张良很惊讶,想打那老头。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桥把鞋捡了起来,然后又恭敬地跪着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
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好时间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又迟到,怎么回事啊?五天后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有大成就。十三年后,小子你将再见到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啦。”然后老人就离开不见了。第二天早晨,张良看那本书,乃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钻研此书。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八孺子可教的故事(100至200字)
故事: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
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很老,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后,老人扬长而去。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8)孺子可教的故事扩展阅读:
孺子可教哲理故事启示:张良的敬老尊贤与持之以恒的态度,为自己赢得了信任与赏识,也正因为他怀着恭敬之心去研读老者所授之书,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精髓,并因此受益。
孺子可教的意思:“孺子可教”这则成语的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这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近义词:尊师重教、程门度雪。
反义词:朽木不雕、不堪造就。
成语用法:
1、他年轻有为,个个都说他孺子可教。
2、这个年轻人认真上进,许多长辈都说他孺子可教。
3、我相信你是一个聪明人,同时也是一个孺子可教的人才。
孺子可教成语故事及解释
【注音】rúzǐkějiào
【典故】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史记·留侯世家》
【释义】孺子:小孩子。指年轻人可培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年轻人
【结构】主谓式
【同韵词】添兵减灶、不迁之庙、一反其道、鸟枪换炮、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声名大噪、然糠自照、同日而道、百里风趠、蔓蔓日茂。
【年代】古代
【谜语】需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韩国姬公子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改名张良。有一天他在圯水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的鞋掉到桥下,他主动拾起并替他穿上。老人家认为他是孺子可教,就送他《太公兵法》,他仔细钻研后成为刘邦的谋士。
【示例】孺子真可教也!后日为上巳节,欲招子踏春园,子当尽去敝衣,袍裤袜履,崭然一新,早过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恒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