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文言文字的一些知识点,和文言文字典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字字用文言文怎么说
1.用古文怎么说
“用”字在古文中也是“用”。
用yòng
释义:
1、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
2、可供使用的:~品。~具。
3、进饭食的婉辞:~饭。
4、花费的钱财:费~。~项。~资。
5、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
6、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
7、因此:~此。
古文中的“用”:
1、《明史·詹荣传》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镝,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白话译文:嘉靖二十二年,(詹荣)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国派遣的贡使九十多人滞留在甘州。总兵官杨信驱赶他们与蒙古军队作战,战死十分之一。詹荣上疏说:“鲁迷国为双方交好派来使者,我们却驱赶他们与蒙古兵作战,这样做会丧失远方的人心,况且让人以为中原国家实力弱小。”
2、《新唐书·张文瓘传》
绩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白话译文:李绩说:“你不要疑忌。像属僚中的某某,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用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缺少检点,所以我用玉带赠给他,使他遵守各种规章法令。而像你这般才华,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施展的,哪还用得着赠送什么礼物(来警策)呢?”
3、《淮南子·道应训》
故曰: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也。
白话译文:所以说,没有地位低微而且能力微薄的人,关键在于贤能的君主是如何利用他们。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用品[yòngpǐn]
使用的物品:生活~。办公~。
2、日用[rìyòng]
日常生活的费用:一部分钱做~,其余的都储蓄起来。
3、中用[zhōngyòng]
顶事;有用(多用于否定式):这点事情都办不好,真不~。
4、用力[yònglì]
用力气;使劲:~喊叫。~把门推开。
5、不用[bùyòng]
表示事实上没有必要:~介绍了,我们认识。大家都是自己人,~客气。
2.“句子”用文言文怎么说翻译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
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出处《晋书·王徽之传》:“献之卒,徽之……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释义: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儿子亡:去,不存在。
都:总,竟。了(liǎo):完全。
舆(yú):轿子。调:协调。
“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者的悲痛心情。典故: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将军府参谋)。
他性格奔放超脱、不受约束,常蓬松着头发,衣带也不系好,就随随便便地上街寻友,出门访客。闲散成性的王徽之对自己所担任的职务,也不常过问。
他做过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在管哪方面的事啊?”他含含糊糊回道:“大概是管马吧。”桓冲又问:“管多少马呢?”他回道:“我不懂马,是个外行,管它有多少哩!”桓冲再问:“近来,马掉可多?”他干脆说:“活马我尚且弄不清,哪里还弄得清马!”王徽之有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也是东晋的大书法家,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徽之、献之兄弟俩感情非常好,年轻时同住在一个房间里。平时,做哥哥的很佩服自己的弟弟。
有一天,家里失火。徽之吓得连鞋也来不及穿,慌忙逃走;献之却神色不变,泰然地被仆人扶出。
一天半夜,他们家里钻进来一个小偷,打算把凡能拿走的东西都偷走。王献之发觉后,就慢吞吞地说:“偷儿,那青毡是我家祖传旧物,就把它留下来吧。”
小偷一听,惊慌地逃跑了。他们兄弟俩常在晚上一起读书,边读边议,兴致很高。
有一晚,两人一起读《高士传赞》,献之忽然拍案叫起来:“好!井丹这个人的品行真高洁啊!”井丹是东汉人,精通学问,不媚权贵,所以献之赞赏他。徽之听了就笑着说:“井丹还没有长卿那样傲世呢!”长卿就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结合,这在当时社会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说他傲世。
后来,王徽之任黄门侍郎(皇帝身旁的侍从官),因不习惯宫廷那一套十分拘束的生活,就辞职回家。说也巧,他回家没多久,居然和王献之同时生起病来,而且两人的病都不轻。
当时有个术士(看相占卜为业的人)说:“人的寿命快终结时,如果有活人愿意代替他,把自己的余年给他,那么将的人就可活下来。”徽之忙说:“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让我把余年给他,我先好了。”
术士摇摇头:“代人去,必需自己寿命较长才行。现在你能活的时日也不多了,怎么能代替他呢?”没多久,献之去世。
徽之在办丧事时居然一声不哭,只是呆呆地坐着。他把献之生前用的琴取过来,想弹个曲子。
但调了半天弦,却总是调不好。他再也没心思调下去了,就把琴一摔,悲痛地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意思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都失去了啊!”王徽之因极度悲伤,没多久病情转重,过了一个多月也了。后来,人们就用“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者的悲痛心情。
3.文言文中以字怎么翻译动词1.(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
本义:用)2.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以,用也。
——《说文》以,用也。——《小尔雅》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纯以形式。
——蔡元培《图画》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3.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
比喻达不到目的)4.使,令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5.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6.凭借;仗恃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韩非子》7.认为,以为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8.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9.做,从事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
——叶绍钧《倪焕之》名词:1.原因,缘故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2.无固定职业的人以闲民。
——《拾雅》候疆候以。——《诗·周颂》3.以色列的简称。
如:阿以战争介词1.把,拿——表示对事物的处置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以刀劈狼。
——《聊斋志异·狼三则》2.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3.依,按,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何以谓之文。
——《论语》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以我酌油知之。
——宋·欧阳修《归田录》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以乡人子谒余。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4.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5.在,于——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柳宗元《断刑论》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余以乾隆。
——清·姚鼐《登泰山记》6.从,自,由——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史记》7.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
比喻见识浅陋狭隘)连词1.为。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2.因为,由于——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以贪勤民。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以捕蛇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成以其小,劣之。
——《聊斋志异·促织》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袁枚《祭妹文》以数谏故。
——《史记·陈涉世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3.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
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4.和,而——表示并列关系夷以近。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载以来。——清·周容《芋老人传》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聊斋志异·促织》5.则,那么——表示条件关系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6.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宋·苏洵《六国论》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
——《后汉书·列女传》7.表目的或结果等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助词1.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日观以西峰。
——清·姚鼐《登泰山记》2.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3.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战国策》4.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能以。
4.才字文言文怎么解释便豫人家事,则胡又已去。
——《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才小富贵◎才cái〈名〉(1)才力: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3)人才,刚刚)(3)这样迟。
肯定句少用:唯才是举;干才;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8)强调确定语气[indeed](9)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
如:这才好呢。——《晋书·谢混传》(7)又如;广开才路;栋梁之才,程度低初极狭。
——《淮南子·主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前一小句常有“只有:诗才;才调(才情风格)(6)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personinregardtocapability。故“材”、“财”、“才”三字同源。
——王力《同源字典》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9)姓◎才才cái〈副〉(1)刚刚[just]才数月耳。
如。——宋·沈括《梦溪笔谈》(2)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
——《汉书·贾才传》远县才至、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then;thenandonlythen]惟正月才生魄;天才;人才(8)通“材”。材资: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11)才[+不]+动+呢;才属(仅能连续)(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
用于后一分句:一共才十个。——《后汉书·张衡传》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personality,character]夫管子,天下之才也。
——《国语·齐语》(7)又如∶奴才;蠢才,只[only]——表示数量少;廊庙之才(5)天赋的特殊才能[gift],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10)才+[是]…。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
如:这才是好样的。——《资治通鉴》(2)又如。
——《汉书·晁错传》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这么迟[solate]——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4)仅,不够分,无或可废。
——《后汉书·马融传》木有用叫做“材”,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五才之用;本能[aptitude]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才能不及中人。
——《史记·李将军列传》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又如。常写作“材”[talent]乐里多才。
——《列子·仲尼》举贤才。——《论语》救时应仗出群才,才通人。
——清·秋瑾《黄海舟中》(4)又如,三子之才能。如;才能[ability]任人之才:我才不去呢。
5.有些字的文言文意思,跪求1、易
(1)换,交换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2)改变,更改
狱词无易。——清·方苞《狱中杂记》
(3)容易。与“难”相对
贵货而易土。——《国语·晋语七》
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
2、难
(1)困难;艰难;不容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2)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铁衣冷难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类
(1)又
亦类此耳。
梨栗枣柿之类。——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事例;条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相似;像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4、故
(1)事;事情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2)旧识;旧交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5、知
(1)懂得,了解,理会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韩愈《杂说》
(2)要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1、易:(1)交易;(2)交换;(3)改变;(4)容易;(5)轻视;(6)平坦;(7)怠慢;(8)周易的简称。
2、难:(1)困难;(2)灾难;(3)诘责。
3、类:(1)种类;(2)相似;(3)大都。
4、故:(1)原因;(2)事故、变故;(3)旧;(4)故意;(5)死亡。
5、知:(1)知道;(2)知识;(3)交好;(4)执掌、负责。
文言文常用字有哪些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文言文字词有哪些
在文言文中的字词有:举、具、皆、毕、咸、悉、尽、都、全、齐、通等。
1、举: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
2、俱: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译文: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3、毕: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4、悉: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译文: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5、都: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南宋姜夔《扬州慢》)
译文: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全都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关于文言文字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