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劝说口语交际,以及三年级劝说口语交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口语交际劝告怎么写
举例:看到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应该怎么劝告他?
错误的劝告:你这样做既危险又破坏秩序。
正确的劝告:你这样做很危险,如果车辆来不及刹车,你就会被车撞伤。而且,横穿马路也给交通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容易就会造成交通事故。
劝告的方法
1、正面劝告
直接点出对方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劝告他人。劝告过程语气要委婉,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比如在唐太宗气愤魏征纳谏不留情面时,长孙皇后却直言恭喜,并表达主明臣直的道理,正是由于唐太宗是明君所以魏征才敢直言。唐太宗也因此转怒为喜。
2、譬喻法
引用一个具体的、熟知的事物或情景来比喻另一个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或道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比如在部队成员被抽调进警卫团,不安于警卫团的工作而想去前线时,叶剑英却说警卫团的工作是保护全党的脑袋,应该改叫“钢盔团”。肯定了他们的价值的同时,凸显现在工作的重要性。再也没有人离开警卫团了。
3、借例言理
通过相似的经历,曲折含蓄的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旁敲侧击,达到最终目的。比如公输般替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墨子劝说公输般,举例说“现在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的力量杀了他,事成之后,我送你一千两黄金。”公输般断然拒绝并称自己是讲求仁义。墨子紧接着就说明公输般为楚造云梯攻打宋国这件事,类推事理,最终成功说服公输般。
关于劝说的口语交际100字
怎样劝说别人才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景:你在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分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这是什么原因呢?
心理学家认为,要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光是观点正确还不够,还要掌握微妙的交往技术。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许多增强说服力的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有六种。
1.利用“居家优势”
邻居家的一棵大树盘根错节,枝叶茂盛,遮住了你家后园菜地的阳光,你想与他商量一下这个问题,是应该到他家去呢,还是请他到你家来?
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等人曾经按支配能力(即影响别人的能力),把一群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各取一等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大学十个预算削减计划中哪一个最好。一半的小组在支配能力高的学生寝室里,一半在支配能力低的学生寝室里。泰勒发现,讨论的结果总是按照寝室主人的意见行事,即使主人是低支配力的学生。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的环境中更有说服力,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利用居家优势,如果不能在自己家中或办公室里讨论事情,也应尽量争取在中性环境中进行,这样对方也没有居家优势。
2.修饰仪表
你想上级在申请书上签字,你是不顾麻烦,精心修饰一下仪表呢,还是相信别人会听其言而不观其貌?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言谈比受到别人的外表的影响要大得多,其实并不尽然。我们会不自觉地以衣冠取人。有人通过实验证明,穿着打扮不同的人,寻求路人的帮助,那些仪表堂堂、有吸引力的人要比那些不修边幅的人有更多的成功可能。
3.使自己等同于对方
你试图鼓动一伙青年去清扫某块地方,而他们却情愿到别的地方去,你怎样引起他们的兴趣呢?
许多研究者发现,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例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顾客相称。甚至身体姿势、呼吸等也无意识地与顾客一致。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正如心理学家哈斯所说的:“一个造酒厂的老板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一种啤酒比另一种好,但你的朋友,不管是知识渊博的,还是学识疏浅的,却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具有更大的影响。”
4.反映对方的感受
你准备拜访隔壁新搬来的一对夫妇,请他们为社区的某项工程募捐,用哪种方法最好呢?
平庸的劝说者是开门见山提出要求,结果发生争执,陷入僵局;而优秀的劝说者则首先建立信任和同情的气氛。如果主人为某事烦恼,你就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样就显示了对别人感情的尊重。以后谈话时,对方也会加以重视。
当然,优秀劝说者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他也会遭到别人的反对。这时老练的劝说者往往会重新陈述对方的意见,承认它具有优点,然后才指出自己的意见更好,更全面。研究证明,在下结论前,呈示双方的观点,要比只讲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5.提出有力的证据
你准备参加某次决策会议,为一项不为大家重视的事业争取更大的一笔钱款,什么样的证据最有说服力呢?
如果向听众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不是个人的看法,你就会增加说服力。但要记住,听众受到证据的影响,也相同程度地受到证据来源的影响。在一项实验中,让两组被试听到关于没有处方是否可以卖抗阻胺片的争论,然后告诉一组被试说可以卖的证据来自《新英格兰生理和医学月刊》(这是虚构的),另一组则被告知证据来自一家流行画报。结果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有更多的人赞成,没有处方也可以卖抗阻胺片。因此,引用权威更能消除听众的先入之见。
6.运用具体情节和事例
你刊登广告,推销某种药品,是把药品的成分、功能、用法详细介绍一番好呢?还是介绍某个患者使用后如何迅速痊愈的事例好呢?
优秀的劝说者都清楚地知道这样一点:个别具体化的事例和经验比概括的论证和一般原则更有说服力。因此,你要多卖掉药品,你就应酌情使用后面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要说服别人,你就应旁证博引,使用具体的例子,而不一味空洞说教。
总之,说服别人,赢得赞同的能力并不是神秘的天赋,通过学习一些社会交往技能(当然首先要观点正确),我们就可以增强自己言谈的说服力。为了坚信这一点,你不妨试一试。
参考资料:网络
劝说口语交际100字
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爸爸就是不听;就算听了,也就是几个小时,过后又吸烟了。爸爸吸烟吐出的烟呛得我和妈妈直咳嗽。爸爸吸烟还吸出了病,可他还是屡教不改。
有一次,上品德与社会,我看到《烟和酒的对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烟对人体有这么大的危害性。放学后,我回家把《烟和酒的对话》拿给爸爸看,爸爸看了严肃得说:“yes!我以后再也不会吸烟了。以前没有认识到烟的危害这么大,危害家人的身体,同时也危害了自己的身体。”我装作老师的腔调:“不错不错,希望你说到做到。”说罢,我和爸爸都笑了起来。
我怕爸爸不遵守诺言又想了一个法子——以身作则。我跑到爸爸旁边,问,“爸爸做人可不可不撒谎?”爸爸说:“假如是善意的谎言可以,但如果不是的话,那是绝对不可以的。撒谎就是坏孩子。”我又问:“爸爸吸烟对人体有什么好处?”爸爸说:“俗话说的好‘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我问:“真的有这么好?”爸爸说:“当然。”我夺过烟,吸了起来。爸爸生气的说:“小孩子不可以吸烟。”我说:“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吸烟也要从娃娃抓起。不然,你不就后继无人了吗?”爸爸哑口无言。“吸烟有什么坏处?”我又问。爸爸说:“吸烟危害身体健康,而且有可能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甚至导致人死亡。”我说:“爸爸你真是了不起,懂得这么多。爸爸得意扬扬的说:“那是!”我疑惑的问:“那你为什么要知法犯法,做一个坏小孩呢?你不是常常教育我们不要吸烟吗?你也是我的榜样呀。你既然教育我,那你这个做爸爸的也要以身作则。”爸爸听后羞愧的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爸爸再也不抽烟了。我在教育爸爸的同时也在教育了自己。不去靠近那些危害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文章分享结束,劝说口语交际和三年级劝说口语交际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