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
1以前的小品基本上是结合现实,强烈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带给观众们强烈的应实感。例如《炊事班的故事》是一部优秀的国产情景喜剧,它通过展现几个年轻炊事员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军旅生活,“既热情讴歌当代军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又诙谐地讽刺个人成长和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弱点和问题。
2精髓在于,
经典的相声小品,无论是马季的宇宙香烟,五官争功,牛群冯巩的小偷公司,侯耀文黄宏的打扑克,赵丽蓉的如此包装,无一不在表现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同时深刻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当然也就引发观众的共鸣,成为经典。没有这样的环境,就不能有这样的经典。
3,他们都有着符合时代价值观和引发时代下观众的情感共鸣。这样所造就的往往就是成功的经典。
4但是现在的小品和相声正是因为缺乏了这些关键的要素而导致人们,对小品以及相声等失去了信心。丧失了小品原先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也无法再引起观众的共鸣。一些被人高估的相声演员,你知道有哪些吗
说到相声,比较有名的是侯宝林、马三立等老一辈传统手艺人,他们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也有一个相声人,名气不小,但实力却不是那么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一位是杨少华
杨少华,这位老先生的师父是郭荣启,他的专业素养与师父郭荣启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有人觉得他的专业跟名气不匹配。
不管师承的事,就谈专业。他在之前与马三立老先生搭档过一段时间。马老的搭档过世了,马老就找杨少华先生给他捧哏,杨少华也算是有了知名度。杨少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说过这个事情,说的时候,情绪还很激动。
他在艺术上属于捧哏的,而且是蔫坏的那种。他之后还和马志明合作过一段时间,杨少华话比较多,马志明作为逗哏的就一些意见了,最终两个人裂xue了。这个事情,在相声圈里,可不是小事,杨少华老先生又找了一位,他叫赵伟洲。
赵伟洲真的是多才多艺,创作了很多佳作,《枯木逢春》、《一举成名》等还是不错的。两个人的合作,让杨少华火了,但杨少华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话密。这样做,就将逗哏的一些风头给抢了过去。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两个人也分开了。杨少华找了自己儿子杨仪,两个人搭档说起了相声。至于相声的好听程度,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有人说,杨少华在艺术上没有那么那么好,只是凭着商业宣传而已。
不能否认的是,他和儿子搭档以后,他的名气高了很多,但在艺术上,作为捧哏演员,需要做的是,替观众听,替观众发问。看看于谦就可以了,于谦在与郭德纲合作的过程中,他不抢话,突出了逗哏的作用。
而杨少华和儿子搭档的时候,几乎分不清楚谁是捧哏的,谁是逗哏的。两个人的配合是不错,但给人的感觉总是有些别扭。就跟两岁小孩分不清左右脚一样,他觉得都可以,大人们总感觉有些别扭。
杨少华在艺术上的成就,让人不敢恭维,虽然拿过很多奖项,业内人士也不愿意承认他和他儿子,他们都不知道是哪一派的。当然了,有人说现在不兴拜师了,但在艺术上总有一个传承吧?杨少华老师属于宝字辈的?同行们,您们承认他吗?
第二位是李金斗
这位相声艺人,有很多代表作品,例如:《老鼠秘语》、《唱京剧》等。在《东施效颦》里,他的特点很鲜明,让大家对李金斗有很好的印象。有人说,他的艺术特点主要是肢体语言丰富,而是包袱。
这个评价也算是中肯。他的表情很多,也不端着,可以自黑,而且说话有特点,快且清晰,这种逗哏还真的挺特别的。在岳云鹏出来之前,他的表演方式,独具一格。很多人喜欢他的表演。
但他的表演方式,模式化了。擅长用自己的特点是好事,但经常用就有点腻了。岳云鹏在表演的时候,用的表情多了,之后就没有新鲜感了。他换了一个平台,参加了很多的综艺节目,在里面展现自己的逗哏能力。
李金斗在表演上也这样,虽然有能力,但表情过多,影响了大家听包袱了。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大家虽然是哈哈笑了,感觉是被人挠胳肢窝笑的。马三立曾说,包袱的作用是让你笑了以后有味道。
这个味道是回家以后想一下,感觉这个包袱对自己有作用,无论是警示还是激励。这才是相声的魅力所在。李金斗的相声,给人的感觉是就是一个,逗你笑。逗笑就算完事了,虽然没错,但总觉得不舒服。
有人说,相声已经很不错了,有郭德纲等人在支撑着,因为相声的魅力在互动和讽刺。很赞同这个观点,李金斗的相声里,结合的还可以,但更多的是肢体动作。看看侯宝林、马三立等人,他们的肢体动作少很多。
岳云鹏为何肢体动作多?是因为之前的搭档属于攻击性捧哏,让他很不适应。他就琢磨着如何在舞台上抢戏,采用了肢体语言,这个方法很好。之后跟孙越搭档的时候,这个习惯保留了下来。
李金斗肢体语言多,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更快逗笑观众。这个观点本没有错,错在理解上。相声不是小品,小品靠的是段子加肢体,相声就是郭德纲说的,用几句话创设一个情景,让大家快速融入当中。
李金斗采取了更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让很多人不能接受,我是其中一个。觉得他这样的表演方式有点小品化了。同意的扣1好不好?看看有多少同道中人。有人说,李金斗不好在德行上,这个不在我们的探讨范围内。
就艺术的层面说,李金斗的名气与实力不匹配。他很久没有出现在大家面前了,但他不应该被称为艺术家。要是说是艺术家的话,也是商业互夸而已,不能当真。
第三位是陈寒柏
提到这位爷,大家用的词汇不是很好,有几姓啥啥的。但马季老师曾说过,陈寒柏之前没有学过相声,没有那么多相声里的条条框框,不用那么循规蹈矩,这样容易形成自己的特点。
陈寒柏的特点是脸皮厚。他在舞台上,敢于撕掉自己身上的光环,只是为了逗大家开心。有人说,陈寒柏在这个功夫上,也算是炉火纯青了。他获得过很多相声大赛的奖项,也算是有实力的。
这个实力,很多人不认可,哪怕是观众。谁能记得陈寒柏的代表作品?有人说很多干爹!这也是醉了,我们问的是艺术作品,而不是人物。在艺术上,属于李金斗老师那种风格的,表情大于包袱。
至于他在包袱的设计和节奏的控制上,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他对这个事情,不在意,在意的是如何赚取更多的钱。他代言产品,还有参加商演,让他过度消费了知名度,代言的产品出现了问题,他的人气下滑得厉害。
有人说,这是他自己作的。更是因为他对自己专业不认真导致的,要是他能认真做艺,少接一些代言和商演,他的艺术之路,说不定会更宽广一些。他跟李金斗老师没有办法相比,但他有更灵活的头脑。
在艺术上多钻研一些,还是能提升自身价值的。他却没有选择这条路,将侯耀文先生弟子的名气,消耗得差不多了。有人说他只是为了维持热度而已,就跟一些演艺明星一样。人家这些明星还有作品,虽然这些作品的评分不高。而陈寒柏连作品都不再出了。
他就想着如何维持热度,之后多捞点钱。这样做,境界就有点问题了。作为一个相声演员,没有心去研究相声,那么,以后的路会越来越窄。秦霄贤的相声,很一般,但人家有人气。就算是这样,秦霄贤表示,也会好好钻研相声,不能丢掉本业。
陈寒柏却没有想到这些,可能跟一些小明星一样,趁着流量或者热度,捞一点算一点,以后的生活,就靠这些年的积累了。要是他看一下郭德纲,看看人家如何做艺的,会不会有所感触?
郭德纲在大火之前很用心地研究相声,他不是于谦老师那样的,闲来无事就弄一个动物园玩。他就在家里待着,看看书,听听戏,讲讲相声。他才有了之后的厚积薄发,也是因为艺术上厉害,才有的名气。
陈寒柏的相声,没啥可说的,但他的名气却不小,可能是同行给侯耀文老师面子吧。不知道陈寒柏是怎么认为的,要是不服气,可能在舞台上跟郭德纲对决一下,看看是不是可以打败他?
有人说,孟凡贵在艺术成就上也未必能打败郭德纲。孟凡贵带着学生参加过《相声有新人》,在上面跟郭德纲有交流,看得出来,郭德纲对他的态度很好,这说明孟凡贵的艺术水准很高。而孟凡贵比陈寒柏强很多,所以,陈寒柏比不过郭德纲。
陈寒柏好久没有出现在大家面前了,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商演,大家觉得他的艺术成就能参加多大规模的商演?
第四位是苗阜
苗阜王声的相声,还是可以的,尤其是他们的《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等作品,我和孩子看的时候,觉得他们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要是有他们这样的想象力,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苗阜的相声听多了,感觉没有之前那么惊艳了,《学富五车》可能是他们巅峰之作了吧?不过,苗阜可不这样认为。苗阜参加了曲协,还是一个官衔不低的人物了。但他的艺术之路,却没有这么强劲。
他在艺术上,没有更多的拓展,只是在一些时候,表达了反三俗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是针对德云社。这个观点不敢苟同,虽然德云社是非主流相声团体,但他们也反对三俗。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并不冲突。
苗阜对艺术的追求,不如之前了。他没有更多的代表作品。在某科上,他最新的作品是参演《我和我的家乡》,而时间是2020年。难道苗阜已经转移阵地了,他的重心不再是说相声了?这个答案,只能他本人回答了。
之前的感觉,苗阜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有可能会取代郭德纲。但之后却发现,这个新星只是超新星运动会里的新星,没有了相应的曝光度和优质作品,他的知名度下滑了。不知道苗阜心中是怎么想的,要是说相声的话,拿出代表作品来吧。
相声界只有德云社这样一杆大旗可不行,是不是应该三足鼎立呢?青曲社比不上德云社,那么,嘻哈包袱铺呢?有人说,相声界里比较出名的,也就这三个了。当然还有一些相声团体啊,例如大逗相声、星夜相声会馆、听云轩等等。
青曲社的人才不少,但苗阜个人的实力却让人质疑,他当过主持人,参演过影视作品,那么,他的重心在哪里呢?难道要和嘻哈包袱铺的高晓攀一样,走小品之路吗?
第五位就是高晓攀
高晓攀是嘻哈包袱铺的掌柜,他和尤宪超搭档,也有过很多出色的作品。这个团队里也有很多著名的相声艺人,例如金霏、陈曦,还有陈印泉、侯振鹏等人,他们参加过很多相声节目,也让人记住了他们。
但作为掌柜的,高晓攀的精力不在相声上,而在其他方面。他参加的影视剧可不少,在《天地姻缘七仙女》中有参演,在《80调》里饰演了大发,还在《青春不够用》里饰演高小东,这些角色牵扯他很多精力。
在相声艺术上,他的造诣有,但说高,那得看跟谁比,要是跟郭德纲相比,应该差些火候,跟岳云鹏相比,也未必能比得过。要说跟常远比,还是可以的。但常远的主要精力,是在小品上了。
高晓攀的主要精力是在影视剧里,可能是他的外形靓丽,让他感觉,说相声耽误了他。曹云金可能也有这种想法,他离开了德云社以后,创建了听云轩。虽然也有演出,但他的精力,是在演戏上。
高晓攀也参加过小品,名次不是很好,可见他在小品演出上,没有那么强的实力,同样是相声演员的贾玲,就在小品上有精彩的演绎。不知道高晓攀知道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写在最后:
有人说,相声艺人的评价就跟作文写作一样,一个老师一个看法。这个对,但就艺术性和名气相比,这几位爷,好像配不上。要是在艺术上跟马三立老先生那样,他们的艺术生命,会更久。
他们的人品怎样,不做评论,但好坏自有人知。希望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更好一些,这样也不枉费之前学的艺。大家觉得他们中,谁的艺术水准更好一些?你觉得还有谁被高估了?
冯巩和郭德纲相比,他俩的相声水平谁更高
近些年来郭德纲几乎成为了相声的代名词,他和他的德云社几乎重塑了相声的辉煌,在当今的喜剧市场里,郭德纲代表了相声的最高水平,并且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相声重新在喜剧届站稳了脚跟!
相声讲求传承和门第,郭德纲师承侯耀文,而侯耀文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
侯宝林是相声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位大宗师!
冯巩和郭德纲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相声界最不好调和的矛盾就是姜昆和郭德纲之间的纷争。哪怕姜昆的师父马季先生都无可奈何。
冯巩是姜昆的师弟,所以他夹在亲师兄姜昆和表师弟郭德纲之间是非常难受的,不能帮谁也不能骂谁。所以冯巩和郭德纲两人甚至合影都难找到!
早年有人传出冯郭不和,其实那是假的,冯巩之前还为德云社的烂片电影《就是闹着玩的》做过宣传。甚至冯巩的徒弟王彤也参与该片的演出。
而且郭德纲包括他的弟子们跟冯巩的徒弟贾玲、潘斌龙、白凯南、王彤关系也非常好,《今夜有戏》《欢乐喜剧人》中也是常有互动,包括德云社二十周年演出,贾玲和大潘也成为嘉宾,这让冯郭不和的假消息不攻自破。
相声水平对比冯巩师从马季,他和马季一样,也是一位新派的相声大师,在他们的相声里我们几乎听不到传统的段子,他们总是会根据时代背景,编出许多符合当前人们生活的相声段子。
这个特点也使得马季派相声和传统相声有了显著的区别,而作为侯宝林大师的儿子侯耀文却非常注重传统基本功的学习,也正因为如此,侯耀文在见到郭德纲时才会表现的如获珍宝。
我们听郭德纲会发现,他虽然很多相声题材看似新鲜,但是段子的笑料却依然是从传统段子中摘取过来的。
其实在郭德纲之前,相声界的主流表演风格是由马季引领的新派相声。
虽然侯耀文等人也积极继承传统,但是这些传统相声人却代表不了相声的发展方向。而在马季的新相声派系中,冯巩又是最为突出的代表。特别是冯巩和牛群的合作,他们是郭德纲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最成功的一对相声组合。
我们听冯巩的相声会发现,他的很多包袱都是取材于现实的生活模型,诸如《点子公司》和《瞧这俩爹》,冯巩完全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以嘲讽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又给观众注入一种生活上的见解。但是郭德纲的相声作品却没有那么复杂的目的,用郭德纲的话说,他说相声就是为了逗乐观众。
从相声创作的目的来看,冯巩的新派相声和郭德纲的传统相声就有很大的区别,冯巩的相声“让观众笑”只是他呈现作品的手段,通过让观众笑,冯巩还希望向观众传递某种符合时代的正向价值观。
相对于冯巩的新派相声,郭德纲的相声就要直接很多,郭德纲的相声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逗乐观众,而通过让观众笑,郭德纲也希望向观众传递一种乐观的生活心态。但是除此之外,郭德纲并不渴望在相声中加入太多元素,在郭德纲看来,相声本身就是逗乐为目的的节目,没必要搞得太过于复杂。
由于相声的目的不同,冯巩和郭德纲在创作选材时也有不同的考虑。为了能够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以便更好地达到相声的讽刺效果,所以冯巩的相声作品中,许多生活场景都是取材于现实的生活情景。也因此我们听冯巩的相声总能感受到一种亲切感。但是郭德纲在创作相声时就没有考虑太多的因素,他的唯一的目标就是如何让观众更加享受听相声的过程。
郭德纲的相声也非常有局限性,由于没有教育意义和正能量的引导,郭德纲只为了让观众快乐而快乐。所以郭德纲的相声很多并不太力求连贯,这些在相声中自然影响不是很大。
但是当郭德纲尝试成为一名电影导演时,他的这种相声思维,却无法和电影艺术形成有效的化学反应。也正因为如此,郭德纲在转型为导演时,我们会发现他依然是力求搞笑,因此影片的故事性却非常之差。
相反冯巩却可以游走在各种喜剧题材之间,他除了能够表演相声之外,他还是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除此之外冯巩还参与了多部电影的拍摄。由于年代稍远,很多观众对于冯巩的电影作品已经不太熟悉,但是冯巩电影作品的质量,却要明显好于郭德纲。
也正因为这样,冯巩的徒弟贾玲转型为一名导演后,她创造了国产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这部名叫《你好,李焕英》的喜剧电影,不仅给了观众欢笑,也给了观众很多关于亲情和生命的启示。在激烈的春节档中,《你好,李焕英》不仅取得了耀眼的票房,同时还赢得了观众优良的口碑。
虽然郭德纲和冯巩师出同门,但是他们对相声和喜剧的理解却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艺术没有高低,只要能够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他们每个人都是好样的,也都是大师级别的相声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