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李白诗集手抄报 李白诗集的手抄报

七月网1450

李白诗人手抄报图片最简单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李白诗集手抄报 李白诗集的手抄报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玄宗执政后期渐渐昏庸,整个朝政被奸相李林甫把持。

他大权独握,闭塞言路,在他的一手操纵下,多年的科考竟无一人录用。而杜甫正是落选者之一。

年少成名的杜甫,却在人生的后半场看尽冷眼吃尽冷饭,其中滋味,实是一把辛酸泪。

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彻底抛去了曾经的裘马轻狂,真正走向了成熟。

叶嘉莹说:莫向人间怨不平,相期凤凰浴火生。甘苦与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

如果苦难不可避免,那就改变自己面对苦难的态度,不卑不亢,不折不挠,在苦难中开出一朵花来。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长大后,杜甫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没考上。年轻的杜甫丝毫没放在心上,那时候的他觉得人生很长,自己有的是时间肆意挥霍,于是仗剑辞亲,出去漫游了。

公元年,杜甫在洛阳结识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同样的仗剑远游,不融世俗;同样的才高八斗,诗情万丈;同样的怀才不遇,踌躇满志。

两个人一见如故,饮酒论诗,把酒临风,其乐融融。

人生中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朋友,同悲欢,共喜乐,能举杯畅饮,也能静坐抒怀,不问世俗,只问真心。

无论日后风云怎样变幻,无论多年后身在何方,总有一人,让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

关于李白的手抄报简单易画

登峨眉山

李白〔唐代〕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李白在青少年时代

游历了蜀中许多名山

深受山水灵秀之熏陶

这便定下了他一生热爱自然、漫游山水的基调

也孕育了他自由奔放性格之根

在汉代,蜀中道风很盛

峨眉也是著名的仙山

唐代虽说道风未沦落,却已走向下坡

宋朝便渐次为佛教所替代,至今满山都是佛寺

峨眉山不仅是人们熟悉的一处佛教圣地

在地质构造上也极为独特

——它是一座典型断块山

山顶似一张倾斜的桌面

表面被一层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所覆盖

这一层厚厚的峨眉山玄武岩

犹如一层坚不可摧的“金钟罩”

在峨眉山的不断抬升过程中

玄武岩经受住了剥蚀的考验

最终使得峨眉山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断块山造型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曾在成都干谒益州长史苏颋

得到过这个大手笔的称赞,却没得到他的荐举

几年后,他决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

李白出游金陵途中

初游庐山时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庐山不仅风光绝俗,更是文化名山

隐居之庐、佛教祖庭、道教洞天、求学名山

庐山集合了古人各个“派别”的旅行成果

无怪乎历代文人为庐山痴迷,吟咏不断

庐山属于季风区,风大雾多

平均一年中有200天是云雾天气

从江西庐山牯岭镇观云亭附近

能看到云瀑从小天池倾泻下来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新的“庐山瀑布”景观

唐代诗人李白的一生充满了无数的传奇

他才气旷古冲霄——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傲然于世——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仗剑出游——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山水有幸

在李白足迹所到的地方,景观化作了诗歌

在他走后,诗歌又化作了景观

他的诗魂与山水同在

生生不灭,经典永存

李白,一生流离坎坷,漂泊各地

曾西上峨眉,东游天台

南达零陵,北抵幽燕

而且某些地方来回反复多次

所以在绘制这张李白行踪图时

并未按李白生平各阶段所涉足的地点而绘

而是总的绘出了他一生中足迹所到之处

李白的手抄报怎么画

在白纸上的右边画垂下的柳条,在旁边写上几首古诗,左边写李白的个人简介,最好背景是一条河,上面有桥和亭子,要用彩色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