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特点是什么
一、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
二、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
三、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判断太极拳的基本标准
从技术角度上来看起码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特殊的技击性。太极拳是拳不是操不是舞,所以虽然不主张“武”却能“武”,是“文拳”,而这种武又不同于一些“硬打硬进”的武事,非常重视“以柔克刚”,讲求“粘连粘随”、“舍己从人”,这是一种极高层次的技击。
其次,突出的哲理性。从太极拳的产生到具体动作都有深刻的哲理,这种哲理性已上升到理性指导层次,融汇到具体动作形态中,如阴阳辩证哲理,具体为拳中的虚实、开合、动静等等。
第三个特征就是明显的健身性。在健身方面太极拳的一系列技术要求,理根于传统医学,又符合现代科学,显示了明显的健身性,正如拳论所称的“若问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丹”,现代大量的科学实验正说明着这点。
总之,具有特殊的技击性、突出的哲理性、明显的健身性,同时又符合太极拳系列技术要求,才算是太极拳。出于不同的练习目的,可以有所侧重,但是作为完整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最佳的练习效果应该是三性有机的统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的特点
1、柔和性
太极拳动作轻松柔和,非常适应人体生理活动的要求。
2、圆活性
太极拳的动作不是直线运动,而是处处带有弧形,走圆弧线路。
3、连贯性
从开式到收式,尽管姿势与动作变化多端,都是相互衔接,连贯一气,连续不断。
4、完整性
太极拳动作以腰为主轴,每个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四肢进行活动,随腰轴而转动,随躯干起落而升降。
5、“三调”性
即调身、调息、调心的有机结合。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求意念和动作一致,即动作运行到哪里,意念也随到哪里。上下相随,手足呼应。随着动作的起落开合,使呼吸自然地调节和密切配合。一般在动作开、起时吸气,落、合时呼气,内外上下完整一体。
太极拳的特点有哪三个
太极拳的特点如下:
1.轻松柔和。拳架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所以适合各种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体质的人练习,对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病的人,也是一种极好的体疗手段。
2.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速度均匀、连贯一气的,有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因此人体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各关节部位都运动起来。
3.圆活自然。太极拳要求人体的四肢百骸要松开作圆弧动作,按照人体各部位关节自然弯曲状态,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身体各部分得到柔和圆活的均匀发展。
补充资料:
“太”即代表大,大的极限;“极”则代表极端,最初。“太极”即达到了极限,大到无穷大,但不会超过一定的空间;小到无穷小,但不等于零或没有。
太极包含了至大、至小时空极限的道理,它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天地万物的产生、演变过程。古人认为太极代表了宇宙,是天地混沌、阴阳未分之前的原始状态。
太极图是“太极”内涵的外在表现:黑白二色分别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是黑白两方的界限。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两者在太极图中统一起来,完整地表达了“太极”的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