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网

登革热病是由哪种动物传染的(登革热是哪类传染病)

七月网3960

一、登革热病是由哪种动物传染的求大神帮助

概述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病因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症状一、典型登革热(一)典型登革热 1.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二)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三)重型登革热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二、登革出血热:分为两型即较轻的登革出血热和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一)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二)登革休克综合征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检查血常规检查病后白细胞即减少,第4~5d降至低点(2×109/L),退热后1周恢复正常,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中毒颗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3×109/L。部分病例尿及脑脊液可轻度异常。血清学检查常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效价超过1:1280者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中和试验特异性高,但操作困难,中和指数超过50者为阳性。治疗一、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易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二、对症治疗(一)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二)维持水电平衡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三)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四)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五)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登革热病是由哪种动物传染的(登革热是哪类传染病)

二、为什么登革热病毒必须藉由病媒蚊叮咬才能从人传给人

1、大洋网讯,被蚊子叮咬,是许多人的共同经验。不过有些人的皮肤、似乎比一般人、特别受到蚊虫青睐。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2、根据澳洲医学专家最新的研究调查显示,这一切其实都是基因在作怪。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为什么有些人比较容易被蚊子咬这样的问题,一直争议不休。各家理论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这和体温有关,也有人说,某些饮食和气味、是导致蚊虫叮咬的主因,当然也有人冠冕堂皇的拿出环境论和衣着颜色论,来解释吸引蚊虫咬的原因。

3、不过根据澳洲医学人员、最新的研究显示,蚊子爱咬谁,其实是由人体的基因来决定的。澳洲昆士兰医学研究中心的皮肤科医生,在对五百对双胞胎所进行、为期八年的实验显示,基因不但是决定蚊虫是否叮咬的原因,也影响人体、在被叮后,皮肤及生理反应的严重性。

4、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发现有助于医学人员锁定特定基因,藉由研发药物、或扭转基因、来改善体质,减少人体因被蚊虫叮咬而感染病毒的机会。

5、蚊子喜欢咬什么样的人?排卵期的女性是最爱

6、众所周知,蚊子是依靠辨别气味来寻觅猎物、求偶寻欢的。雌蚊身上发出的一种独特的外激素可将一公里之外的雄蚊吸引到身边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处于排卵期的女性也对蚊子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7、蚊子对排卵期女性的兴趣不在于她们的血液是否香甜,而在于她们血液中几近饱和的脂肪。除了对排卵期的女性情有独钟外,蚊子还会对那些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的人(无分男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8、蚊子喜欢在黄昏时分的沼泽地里猎食,因为这样的温度和湿度是它繁衍种族最理想的条件。据德国科学家研究证明,蚊子能够在一公里之外嗅到猎物的气味,尤其是处于排卵期的女性最受蚊子的“关照”。这说明,倍受蚊子钟爱的是饱含脂肪的血液,而不是人们以前一贯认为的“甜蜜”的血液(葡萄糖含量高的血液)。德国一家杂志刊登的美国昆虫学家杰利-巴特勒的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的人也最招蚊子。但遗憾的是,科学家们目前尚不能解释蚊子是怎样嗅出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的高低的。

9、此外,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正是这类特能招蚊子的人还经常会对蚊子的咬伤产生过敏反应,也就是说他们身上被蚊子咬过的地方经常充血或发生奇痒。然而,科学家们目前在对抗蚊子的袭扰方面还没研究出一套新的有效的措施,所以他们的建议也就只能是劝你别裸露着身子以及服用一些驱蚊药物来预防这种纠缠不休的“吸血鬼”

10、法专家研究发现蚊子叮人有偏好

11、(巴黎讯)法国专家的最新研究显示,蚊子之所以爱叮某些人,可能是因为这些人体内所含物质被蚊子吸食后能改善蚊子的繁殖力。

12、据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报道,只有雌性蚊子才会叮人。雌蚊子很需要血液中的一些含糖物质,而人体血液中含有一些蚊卵成熟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雌蚊子具备了一种特殊能力,就是善于筛选叮咬对象,知道哪些人或动物的血液中富含胆固醇和维生素B。

13、这种筛选是通过其触须上的化学探测器,即“化学感受器”来实现的。蒙比利埃发展研究中心的昆虫学家达里埃说,蚊子可以很好地分辨出人体细胞活动所产生的某些分子,如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而有些人分泌的物质比别人要多。因此,那些分泌和呼吸旺盛的人,就更容易成为蚊子下嘴的目标。

14、此外,使用香水、香皂和花香型洗发用品的人也得特别小心才是。

15、蚊子的袭击目标还有另外两类人,在明亮环境中穿暗色服装的人和运动中的人。因为除了化学探测器之外,大约有2700种蚊子还具有相当灵敏的视觉感受器和热传感器。蚊子喜欢叮咬人体发热的部位,例如头部。达里埃说,许多信号都可能招惹蚊子,但研究人员目前还没有把这些信号完全搞清楚

三、登革热病是由哪种动物传染的如何预防传染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登革热病以高热、皮疹、肌肉及骨关节剧烈酸痛,颜面及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登革热病发病凶猛,那么究竟登革热病是由哪种动物传染的呢?研究认为,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传播引起,登革热病是由蚊虫(尤其是伊蚊)这种动物传染开来的。登革热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这次广州登革热疫情,特别是广州东莞登革热正在蔓延,大部分因为处夏秋之交,广州又经常下雨,所以造成登革热的传染和传播。登革热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登革热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健措施,一定要隔断登革热病的传染源。登革热病是由哪种动物传染的知识链接:蚊虫(尤其是伊蚊)传染登革热病,但无论哪一种蚊虫的繁殖都离不开水,所以,控制登革热病的传染源很重要,这是治本之策。家居周围的臭水沟、翻盆倒罐都需要清理,对蚊虫滋生地,要喷洒灭蚊药。这些预防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蚊虫传染登革热病。登革热的概述防登革热:小心白天咬人的蚊子!几招驱蚊止痒大法蚊子喜欢七种人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