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十年磨一剑下一句的问题,以及和十年磨一剑的下一句是什么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的意思是:一个人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打磨一把宝剑,只是为了在将来的某一天,一展锋芒;常常用来比喻人们多年刻苦磨炼,最终获得成就与突破。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出自贾岛所写的诗《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意思是花费十年辛苦磨出一把利剑,剑刃锋利寒光闪烁,只是没有一试锋芒。如今取出来给您看,哪里有不平事,可以告诉我。
据说,贾岛本是一个和尚,幸得韩愈对其文才的赏识,还俗作诗,后参加科举。他一度天真地以为,凭着自己的满腹诗才定能高中,没有把“八百举子”放在眼里。结果在《病蝉》一诗中,痛骂:“什么黄雀、乌鸦,都一样想害蝉。”最终被认为是“无才之人,不得采用”,还落了个“考场十恶”的坏名。贾岛明白,这是“吟病蝉之句”得罪了有权有势的人,才落榜的。
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反而借《剑客》一诗抒发心中豪情。诗中“未曾试”便是跃跃欲试之意,期盼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他充满自信写道:“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表现了他急欲施展自己的才能,干一番大事业的凌云壮志。这里贾岛自比“剑客”,用“剑”比喻自己的才能。把自己寒窗苦的生涯,和自己出众的才能与远大的理想,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最终寓政治抱负于具体形象之中,托物言志,抒写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贾岛最终仕途最终还是失败了,他屡试不中,到死也没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政治抱负。也许在他桀骜不驯地抨击权贵时,一切命运早已被性格铸就。毕竟在那个阶级分明,权贵当道时代,一介布衣改变命运的机会总是渺茫的。
今天的莘莘学子是幸运的,高考是一种公平的制度,无论是出身贫寒还是权贵子弟,坐进考场面对的是相同的考试时间、相同的考卷。这可以使千千万万在今天这个有贫富差距的社会里难以出头的普通人、三四线小城的孩子、寒门子弟可以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与权贵子弟一绝高下,最终改写自己一生的命运。
正如这句话所说“十年寒窗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只要坚持不懈的磨炼自己,有朝一日定会取得成功。祝愿今年的高考考生们宝剑出鞘,一展锋芒,不负这十年寒窗,终能金榜题名,改写自己的命运。
十年寒窗磨一剑下一句是什么
“十年寒窗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这句诗的意思是十年磨成一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还未试过锋芒。
原文: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译文:
十年磨成一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还未试过锋芒。
如今将它取出,给您一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注释:
1.剑客:行侠仗义的人。
2.霜刃:形容剑锋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3.把示君:拿给您看。
赏析:
这首诗全诗率意造语,直吐胸臆,语句简捷,感情强烈。“十年磨一剑”之“磨”,含有打造、磨制之意。花了十年的功夫,这剑自然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试”,即非常锋利的宝剑还没有用过,便有“跃跃欲试”之意。“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即今天把它拿出来给您看,目的是如果您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我就可以仗剑扶危。此处的“剑”,用的是比喻象征意义,托物言志,抒写作者十年寒窗,磨炼才干的生涯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而此剑是“十年磨一剑”,可见其制作精良足可与传说中的龙泉宝剑比肩。开篇先侧写一笔,已显示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颜色如霜雪,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此剑一出,定会使人“咨嗟叹奇绝”的,这里同时表现了作者的充分自信。这位剑客经过潜心修养,苦练多年,身怀绝技却还没有机会一显身手,便不禁跃跃欲试,期盼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这两句咏物而兼自喻,意在以宝剑未试来比喻自己抱负和才华不得施展。诗人未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未正面写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然而通过托物言志,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为何铸剑十年却从未露过锋芒呢?只是因为能识此宝之人尚未出现。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怀才不遇者正如抱玉的卞和,如果赏识自己的人始终不出现,岂不是要活活哭死?幸运的是,韬光十载,而如今终于得遇知贤善任的知音——“君”,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于是今日剑客便毫不犹豫地亮出了宝剑,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此句将剑客的豪侠之风表现得痛快淋漓,仿佛剑鸣于匣,呼之欲出,读之使人顿感血脉偾张,怒发冲冠,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同样以咏宝剑言志的诗还有唐代郭震的《古剑篇》,此诗化用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的传说。诗中有“虽复沉埋无所用,渊能夜夜气冲天”的句子,与贾岛的这首《剑客》一样,在借咏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感慨的同时,表现了一种虽然身处困顿之中,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终究不会被埋没,终将破壁飞腾而去的强烈自信。
这首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自然而巧妙。由于这首诗是借咏剑以寄托理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在于语言平易,诗思明快,诗句短小精练,更有一种干练豪爽的侠客之风,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全诗感情奔放,气势充沛,读来剑中见人,达到人剑合一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相传诗人贾岛在韩愈的劝说下,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天真地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学一定能考中,所以,并不把“八百举子”放在眼里,一入考场,挥笔就写,在《病蝉》诗中,痛骂:“什么黄雀、乌鸦,都一样想害蝉。”结果被认为是“无才之人,不得采用”,与平曾等人一起落了个“考场十恶”的坏名。贾岛心知是“吟病蝉之句”得罪了有权势的人,可又无可奈何。便创作了这首自喻诗。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十年磨一剑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霜刃未曾试。
全文: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翻译: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
相传诗人贾岛在韩愈的劝说下,参加了科举考试,一入考场,挥笔就写,在《病蝉》诗中,痛骂:“什么黄雀、乌鸦,都一样想害蝉。”与平曾等人一起落了个“考场十恶”的坏名。贾岛心知是“吟病蝉之句”得罪了有权势的人,可又无可奈何。便创作了这首自喻诗。
扩展资料:
[赏析]此诗写一剑客,李锳《诗法易简录》说它:“豪爽之气,溢于行间。”“十年磨一剑”,表明此剑凝聚剑客多年心力,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试”,表现剑刃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但却未曾试过它的锋芒。
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此两句咏物而兼自喻,诗人未写十年寒窗苦读,也未正面写自己的才华和理想,然而通过托物言志,已可洞悉诗人的心理。与孟浩然《送朱大入秦》相比,虽同写游侠,而寓意似更深入一层。
十年磨一剑下一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十年磨一剑的下一句是什么、十年磨一剑下一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