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黄山奇石的图片,和对图片的一些文字说明
收藏奇石要有艺术个性,寻求自己的收藏特点,搞特色性收藏,力求做到收藏品类多样化。可搞全国性名石收藏,也可搞地域性奇石收藏;可按奇石种类收藏,也可按图象分类收藏。如图象分类中可搞“古代人物”、“十二生肖”、“百梅图”等系列性收藏。收藏奇石要有艺术个性,寻求自己的收藏特点,搞特色性收藏,力求做到收藏品类多样化。可搞全国性名石收藏,也可搞地域性奇石收藏;可按奇石种类收藏,也可按图象分类收藏。如图象分类中可搞“古代人物”、“十二生肖”、它们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它们的树干挺拔,有参天气势。它们的松针又粗又长,富有活力。它们有不同的形状和生长环境,这样它们就具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如:黑虎松、龙爪松、多子多孙松、云海松、连理松、探海松、迎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是黄山著名景点之一。它的外形为:顶部和普通的松树一样,下面越来越小,最后一个树杈已经枯萎了。这棵松树和黄山的其它松树有所不同,因为它生长在悬崖上,和探海松有相似的地方。黄山的松树和其它的松树就是不一样,别有韵味走在黄山中,能看到松树遍布峰壑,破石而生,错根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着其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卧龙松、倒挂松、团结松、龙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各俱神韵。有的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撑开了殷勤地等你;有的像云南的孔雀,抖动着美丽的羽毛,炫耀着自己独有的魅力;有的像望穿秋水的伊人,在高处侧着身子苦苦地把你眺望;有的则兀自独立,高傲得像百年孤独的丽人。
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不错,漫山遍野的黄山松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象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迎接雨露,拥抱阳光。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们却都能长得那么苍翠挺拔、隽秀飘逸!那么,是谁在滋养着这些无本之木?是云,是雾,还是黄山独有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黄山松别无选择。它以惊人的坚韧、刚强突破了生命的底线,创造了奇迹。生命能够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许十分,也许百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即便是自诩为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人类,也无法具体地回答这个问题。而黄山松却以它的隽秀飘逸告诉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太轻易的放弃了我们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悲哀的丧失了我们应有的坚韧和刚强。
黄山是由火成岩(也叫火山岩)组成,它形成于地球造山运动时期,从那时到现在这许多许多万年的时间里,硬度小的山岩因不断受到风化和雨水冲击而形成了深谷,硬度大的岩石便形成了陡峭如削的山峰突然,在一堵临渊的绝壁上,我看到一棵树身只有茶杯粗细的小松树,似一口倒挂的金钟一般点缀着绝壁的光秃;我感到它仿佛是写在自然之书扉页上的一首美妙的小诗,也仿佛是一道展示生命的意志和激情的独特风景。
我对同行的伙伴说,我要是这棵小松树,早被吓死了,因为天天要面对这么高的山崖,每天早晨一睁眼,晚上睡觉前的那种恐惧,可能会使我连最起码的生存勇气都没有了。
我尽量靠近仔细观察,发现它根部的土壤少得可怜,它悬身于半空,盘根错节地死死抓住岩壁,尽可能地向岩缝中更深的地方植根,吸取有限的一点养料。然而,在它身上却看不出一丝孱弱。它的枝干傲骨迎风地斜刺苍天,用斗志昂扬的姿态挑战着命运。
对着这眼前的一幕我的心怎能无动于衷?我仿佛看到:在曾经过去的岁月里的某一个时刻,一只粗心的鸟儿将一颗松仔偶然地衔落到那峭壁上的一道窄小的缝隙里;没有想到这颗松仔得到了天地间的灵气,竟然发了芽,长出的根须紧紧地抓住了那唯一可让自己存身的缝隙,翠绿的叶子在还从未被绿色开垦过的空间里艰难地伸展着,伸展着;虽然它没有山坡上那些青松的粗壮,也没有玉屏楼前的迎客松的飘逸,但它却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生命的神圣和尊严!像这颗松仔一样,我们任何一个人不是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之地和成长的环境吗?但是,只要我们能像这棵临渊的小松树一样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的空间,争取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完美和伟大、神圣和尊严,我们就永远不会愧对自然之母曾经给予过我们的充满灵性和激情的生命…
也许,只有它,能再一次唤回我生命中远逝的激情,带我走出困惑给我惊喜甚至让我超越。
绝壁之上的那棵小松树后来一直出现在我的记忆中,以至它最后成了我心灵里的一道永恒的风景。黄山的松树为何能在石缝里生长
在举世闻名的风景旅游区黄山,光秃秃的岩石缝隙中生长着许多松树,有的树有好几十厘米粗,年龄有几百岁。黄山的松树挺拔雄伟,给人以不怕艰难、不屈不挠的感觉。为什么黄山的松树能在石缝里生长呢?
原来,松树的适应能力很强,它的根在很少的一点土壤里就能够生长,还能自己制造养料。另外,随着松树长大,树根会分泌出酸性的汁液,这些汁液遇到花岩石、石灰岩等,能逐渐使它们变成粉末,形成土壤。正是因为松树有着这些独特的本领,所以即使是在光秃秃的石山上,松树也能扎下根,茁壮成长。黄山十大名松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于是,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让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让人浮想联翩……
黄山松的特点是针叶短而稠密,树冠平整如盖苍翠欲滴,惹人喜爱。
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
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于是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如今,又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黄山旅游事业的真正身为黄山人才惦量得出。发展而走出国,走向世界。
可是,迎客松毕竟已是寿逾千年的古松了。黄山人极为重视迎客松的保护工作。黄山园林局自1983年起,就为迎客松配备了一位专职特护,对她实行全天候科学守护。十多年来,迎客松未出现过任何意外。
黄山松,热情而又稳重,好客却不谦卑,亲切略带矜持,迎宾绝无虚意,她不仅描绘了黄山人的性格,更体现了中国人的风采!
·迎客松
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松名始见于民国《黄山指南》。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千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被称为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干年。”游人到此,目睹此松,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景留念,引以为幸。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迎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送客松
送客松在玉屏峰的道旁。此松虬干苍翠,侧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有诗赞曰:“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
·陪客松
陪客松在玉屏峰前文殊台上。为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态秀丽,似长年累月既陪伴游人观景,又陪游人小憩,故名“陪客松”。有诗赞曰:“玉屏楼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张罗。不语奇松能职守,无间风雨笑颜多。”其旁石上有“果然”二字题刻。
·盼客松
从天都新道“天地一线”回首,可见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态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游客登临,故名“盼客松”。但长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开通后才展现风采。今人有诗赞曰:“古松旷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盘。盼到天明终有客,愿将青翠献人间。”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莲花沟的途中。松干粗矮,树皮黝黑,树冠密集而倾斜,姿态苍劲优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游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见欢·望客松》词咏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颜堆。待客情深乍见,又分开。留难住,欢声去,几时回?望眼欲穿挥泪,盼重来。”
·蒲团松
清康熙八年《黄山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楼至莲花沟道中,老鹰石下。树身高3米,侧枝密集在2米高度,盘曲于四周,然后平伸,向北面倾斜,针叶簇集顶部,树冠铺展平整,状如用蒲草编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团,故名。冠幅直径10米,投影面达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诗咏曰;“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丘钱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诗中将蒲团松的形状与浮丘得道的传说联系在一起进行描述,使蒲团松显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诗曰:“松冠平扁似铺棉,形若蒲团半亩圆。大厦千间张锦绣,何如顶上好安眠。”
·探海松
探海松在天都峰顶,经过天桥,可望见一棵古松悬在危崖上,即为探海松。它有一侧枝很长,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传,有位仙人应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桥上,只见云海翻腾,浩气临空,于峰万壑,倏忽变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将赴宴忘得一干二净。另一位仙人东方朔见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犹似老松,不尝他酒,独饮海风,一醉千年,其乐无穷。”那仙翁一听,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心想:这里比仙宫还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于是便摇身一变,化作一棵苍劲的松树,日夜饱饮海上的烟霞。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旧志将它列入黄山“十大名松”。有诗咏之:“天都绝壁一松奇,古干倾斜势欲离。要与龙王争海域,侧身欲跳舞披靡。”
·倒挂松
倒挂松在莲花峰道中,旧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苍虬逆悬,根茎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玉屏楼道中的“一线天”左侧峰壁下。也有倒挂松,其根在上,盘生于石隙中,主干倒长约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叶,如龙戏水.倒挂高空,形态奇特,独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在盼客松附近,生于一悬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长,树冠伸向汤泉,似在探望汤泉之胜,故名“望泉松”。有诗咏曰:“大夫峰顶望温泉,几度沧桑已变迁。万态风云遮眼过,老松相伴有青烟。”
·贴壁松
贴壁松在天都新道“试胆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紧贴岩壁,故名“贴壁松”。其枝干倾斜,向一侧伸展,形态奇特。有诗赞曰:“贴壁而生足底坚,人间遥隔几重烟。天崩地裂身犹健,哪怕严寒酷暑煎。”
有两株。一株位于黄山白云新道,从天海至步仙桥段的悬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处。扎根于岩隙,主干紧贴岩壁,树枝向两侧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铁画。树龄200年,高7.5米,干围0.65米,冠幅直径4米。另一株位于黄山天都新道“试胆石”下,海拔1700米处。高大挺拔,主干紧贴岩壁,枝梢向前斜倾,形态奇异。此树树龄400年,高11米,干围1.5米。
挂壁松
回答者:水晶浣灵-助理二级11-1420:42
黄山四绝--奇松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於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贩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页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面),送客松(位于玉屏楼的右边),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凤凰松(位于天海),棋盘松(位于平田石桥),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台之间),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或叫舞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边)——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您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颗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http://www.hstoday.com/English/upimages/2006613160954.jpg
参考资料:http://www.hstoday.com/lyjd.asp#2
回答者:HSTODAY-秀才二级11-1611:42
黄山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纪,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这里就居住着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会稽郡属地。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郡府搬迁又始终未离开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称新安,其源盖出于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诏改为徽州。关于徽州名称的起源,一说因其境内有徽岭、徽水、大徽村等,州则因地得名;另一说赵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对这一地区的失而复得。此二说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历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时候,就是摘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
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是我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域。黄山市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群山环抱之中,古代徽州历来有“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之说。每当中原战乱之秋,这里就成了藏龙卧虎之地,它既是乱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宝库。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因此历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灿若繁星。《辞海》的单列条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国各州府之首。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中进士542人,举人多达1513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并不鲜见。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贾而好儒,“官、贾、儒”三位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历史上各种人才应运而生,学术研究异彩纷呈。例如,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升,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军机大臣许国(历仕明嘉靖、隆庆、万历)、曹振镛(历仕清乾隆、嘉庆、道光),富可敌国的大盐商鲍漱芳,著名戏剧家汪道昆,医学家汪机、汪昂,徽墨、歙砚高手李廷、李少微,新安画派的创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渐江、黄宾虹,哲学家戴震,理财家王茂荫(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珠算大师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学者有陶行知、胡适,音乐家张曙,还有工程技术专家詹天佑、郑复光,孙中山元帅府秘书长、近代法学家徐谦等,都是徽州人。同时,由徽商兴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砚、徽派建筑、徽雕、徽刻、徽剧、徽菜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现已发现地面文物4900多处,其中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45处。直至今日,黄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桥、古塔、古亭阁、古宗祠、古牌坊,犹如一座天然的历史大博物馆。“百梅图”等系列性收藏。
介绍一下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黄山四绝,是指中国安徽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之一:奇松
其实,黄山"无处不松,无松不奇",黄山奇松,是黄山的奇绝景观,位列"四绝"之冠,是我国东部高山的主要松属中的一种。黄山松松的生长高度,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花岗岩分布区,其松针叶短粗而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盘根于石,傲然挺立,以天然造型而称奇,它以坚石为母,云雾为乳,在极艰难的环境中缓慢生长,一株外形矮小的黄山松,树龄往往也在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黄山之美始于松。黄山松,生于危崖,立于绝地,是大自然优胜劣汰而生出的天子骄子。它形态奇美,神韵非凡,“矫如龙,盘如虬,昂如鹤,立如人,偃如雨盖,卧如扶栏”,是安徽省得省树。黄山是松树的海洋。“峰峰石骨峰峰松”。目前黄山十大名松中,如裸根似盘龙五爪的龙爪松,盘曲生长、伏卧昂首的卧龙松,探海凌波的探海松,引入仙境的接引松和生长有56棵枝桠,象征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松,以及黑虎松、连理松等,无不令人叫绝,拍手称奇。
黄山四绝之二:怪石
在波澜壮阔的黄山峰海中,怪石嶙峋,星罗棋布,形态殊异,争相竞秀,可谓“峰峰无石不迷人”。目前载入《黄山志》中有名的黄山怪石就达121处,还有许多颇具观赏价值的怪石,至今还尚未命名,正待我们敞开思维,为他们命名立传。
黄山怪石,大者就是一座玲珑剔透的小山峰,如仙桃峰、笔锋,老人峰等,这些亦峰亦石的景观,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称奇于世的奇峰,盖由于这些峰上形象生动的怪石而得名。而小型怪石,却恰似一座大的盆景,如“猴子观海”上的“猴石”,“鳌鱼吃螺蛳”中的“螺蛳石”等,块石大小均在3米以内,如雕如塑,妙趣横生。有的怪石因观赏角度改变,景致随之变化,具有移布换景的奇趣,如天都峰侧的“金鸡叫天门”,由天门坎再回首东望,石景变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门溪旁的“喜鹊登梅”,若从皮鹏的入口处观之,则又变成了“仙人指路”。这些怪石,均属变换岩石地貌景观。
黄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义,也饶有趣味,主要体现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石名或与宗教仅相依联,带有浓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兽形象或以物件状态、人物行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对各种形态毕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给静态的石景赋予了活力。有些石名,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如“关公挡曹”讲的是“义”,“周王拉车”体现的是“礼”,“孔明借东风”宣扬的是是“智”,“武松打虎”宣扬的是是“勇”,“介子背母”宣扬的是是“孝”,“苏武牧羊”宣扬的是“节”,这些寓教于游的石名,能给人们的认识以深刻的启迪。
黄山四绝之三:云海
"黄山自古云成海",这是已故的刘伯承元帅在畅游黄山后欣然留下的诗句。云海是山岳风景区的重要景观,而黄山云海更为千山之最,是黄山最引人入胜的景观。
云海的形成,有其原因和规律,黄山山高谷地,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因而湿度大,水气多。雨后常见屡屡青烟,自山谷升起。全年平均有雾天250日左右,真可谓云雾之乡。而每年的冬春季节,因为冷空气活动频繁,在雨雪天气后,常常出现大面积的云海,尤其是壮观的云海日出,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黄山云海,令人叫绝,其山秀峰叠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气流在山峦间穿行,上行下跌,环流活跃。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峰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了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古人有诗赞曰: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震撼大海潮。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楫随波漾。
黄山四绝之四:温泉
黄山因群峰高耸,暖、冷空气在其上空对峙时,成云致雨,落即为涧,山涧溪流,汇聚而下,瀑布飞虹,冲积成谭,潭溢而成溪泉。黄山有名可数的就有36源、24溪、3名瀑、15潭、15泉、7池和2湖。山中水体胜景,随处皆是。溪流纵横交错,深潭清澈见底,流水潺潺,如同鸣弦;听涛看泉,别有风味。黄山以瀑水景观为最,悬垂如练,溅珠喷玉。黄山瀑水,以九龙瀑、人字瀑,百丈泉最为壮观,或悬垂喷涌,或迂回奔鸿,或飘忽潇洒,气势各一,饶有情趣。
温泉是黄山四绝之一,因为此泉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又称“灵泉”,水温常年保持在42℃左右,日出水量达400吨。黄山温泉水质纯正,温度适宜,清澈甘醇,来黄山游览的历代文人雅士均曾沐浴期间,并留下了大量的诗词誉之.贾岛就称:“此水真吾师”。郭沫若赞曰“黄山黄山诚是奇,尚有温泉足比华清池”。
黄山四绝的内容简写作文
1.短文,我喜欢黄山,四绝中的
闻名中外的黄山,坐落在安徽省南部,属于南方丘陵的一部分,是世界遗产之一。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分别位于中国的东南西北中,它们分别以雄、秀、险、奇、奥著称。黄山把五岳的精华集中于一身。
因此,黄山闻名天下。黄山为什么会如此著名呢?是因为它有“四绝”。
“四绝”有这么神奇吗?那就让我们来一起去拜访黄山吧!第一绝,理所当然是奇松了。黄山奇松一般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峰上,具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称谓。
它们的树龄一般在800年以上,少数甚至达上千年。为此,人们还评出了十大名松呢!无论是在高耸的山峰,还是在低陷的峡谷,黄山奇松处处可见,美不胜收。
第二绝,非黄山怪石莫属了。黄山怪石千姿百态,著名的有:“仙女弹琴”、“仙人指路”等等。
黄山怪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有两种巧妙之处:第一,在不同的地方看同一块怪石会出现不同的形状。如天都峰顶侧面的一座小山,在半山寺看时,像是“金鸡叫天都”,但到蟠龙坡上看时,却变成“五老上天都”了。
第二,就是怪石与奇松合成的美景,如“梦笔生花”就是石之“笔”和松之“花”合成的。黄山第三绝,就是云海了。
云海使黄山静中有动,姿态万千。它那波澜壮阔的气势,变幻莫测的形状,真壮观啊!去黄山泡过温泉的人都知道,这是黄山的第四绝。
它水质清澄,水味甘美。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处沐浴,立刻返老还童。
黄山温泉因此声誉大增,名扬天下,还被人们称为“灵泉”呢。黄山的奇妙景色,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怪不得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座中国的世界名山啊。
2.黄山四绝这篇短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一定有不少人听说过,但有多少人去过呢?你们知道那里有什么独特的风景吗?那就不一定都能说的上来了。也许你们知道这一句谚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们也一定想知道黄山有什么独特的风景能赢得如此美誉吧?现在,我就来带领大家了解黄山、认识黄山,当然认识黄山得从黄山的“四绝”说起。
这第一绝是黄山松。黄山延绵不断,千峰万壑,处处皆有松。黄山松原本是油松,没什么稀奇的,只是由于黄山的自然条件使油松产生了变异,演化成了一个独立的品种。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送客松(位于玉屏楼的右边)、蒲团松(位于莲花溪口)、凤凰松(位于天海)、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棋盘松(位于平田石桥)、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台之间),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黄山之松,松松皆不同,个个有奇姿,它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靠着分泌一种酸性物质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
第二绝是黄山奇石。黄山的石头,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令人叫绝。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有的似一只大公鸡展翅啼鸣,所以被命名为“金鸡叫天门”;有的像五位着长袍的老人,所以被叫做“五老上天都”;有的是一个老人在给小孩指路,被称作“仙人指路”……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古怪的天然山石画卷。
还有第三绝是黄山云海。黄山是一个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其美、胜、奇、幻而享誉古今,也是我最喜欢的景色了。云海是给黄山披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给人以仙境一般的感觉。置身云海,在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给我们平添了不少的力量和勇气。
再有第四绝就是温泉。传说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天得以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据统计,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初,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水温约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有人说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有一定的功效。如果你有时间,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那里可是你休闲养身的好去处呀。
黄山,你的深邃、你的壮美,让多少世人着迷,也令我为之震撼,让我向往已久!
3.黄山的天下四绝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1.通读全文后,分别说说第①段的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第①句概括全文内容,第②句引郭诗点出了黄山奇的特点.
2.第③、④、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①段的哪些短语相对应?
第③段内容与“玲珑剔透的怪石”相对应.
第④段内容与“虬枝斜出的黄山松”相对应.
第⑤段内容与“浩瀚无边的云海”相对应.
3.结合第③段内容回答:作者把黄山比作“立体的画”是因为黄山的石多、石巧,巧石千姿百态,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恐后奔眼前;比作“无声的诗”是因为这些巧石惟妙惟肖,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乐趣.(4分)
4.第④段中两处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黄山松的什么特点?
(2分)a处:黄山松形态各异b处:松林似海蔚为壮观
5.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黄山云海森罗万象、变幻莫测的特点.(3分)
6.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①“五岳”即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请写出其中的二座山名及方位.(2分)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4.关于描写黄山景色的内容以及图片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078平方公里。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素称黄山“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黄山8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黄山风景区(HuangshanMountain)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m。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游过黄山的人都说:黄山的“主旋律”是在云雾中。这就是说黄山最好的景色是在高峰地带,而且是有云雾时为最佳。当人们在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黄山云海,特别奇绝。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每当云海涌来时,整个黄山景区就被分成诸多云的海洋。被浓雾笼罩的山峰突然显露出来,层层叠叠、隐隐约约,山之秀之奇在这里完美的表达出来。飘动着的云雾如一层面纱在山峦中游曳,景色千变万化,稍纵即逝。
5.初三写景作文400字左右,内容主要是写名胜古迹的美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黄山群峰林立,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横、令人叹为观止的的立体画面。
人文景观更是有寺庙亭台、仗鼓舞、叠罗汉、跳钟馗等,而且还有黄山四绝——奇松,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温泉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
安徽的黄山风景名胜区一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中,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名胜古迹。
6.黄山的奇松云海温泉和文章文中介绍的什么被称为黄山四绝2:怪石,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幻奇巧的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
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都”,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故,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龟兔赛跑等,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
7.关于黄山景色的作文600字左右的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处纵览,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赋予它超凡脱俗的品质,塑造出它威武雄壮的气概。在黄山的面前,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天下奇山的***。故而当之无愧地赢得“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黄山春光
“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黄山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而在那时,黄山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黄山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黄山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黄山,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春季,是游览黄山最佳的季节之一。
黄山的夏
盛夏的黄山,更有那看不见的飞瀑,数不清的流泉,特别在暴雨过后,黄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为黄山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乐章。夏日的云海虽没有秋冬云海那样沉着、浑厚,但也别有一番潇洒、清丽。在云雾的动静之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绚丽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桥,架在两峰之间。日落并不比日出逊色,火红的晚霞为夏日的黄山披上一层灿烂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夏之黄山,是一幅幅浓绿的画,是一杯杯清凉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转悠扬的乐曲。元末清初歙县人鲍深有《祥符寺避暑》诗云》:“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黄山的秋季
黄山的秋季,别有种种胜景。秋高气清,白云碧汉,丹枫似火,草深果黄。明歙人,曾授监察御史、河南巡抚的凌桐,做记游诗有句:“更有秋容写不得,白云碧汉映丹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赞赏黄山秋景:“枫林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黄山的秋天,还因为林茂色鲜,鸟语花香,生气盎然。竟是“秋天里的春天”。明代大学士许国(歙县人,今歙县县城有许国石坊遗迹)年轻时曾经就读于黄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黄山游览》诗云:“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饶。芙蓉欹水曲,苔蔓上墙腰。酒盏黄花近,天都碧汉遥。浮丘如有待,举手愿相招”。该诗将秋日的黄山写得众花争艳、峰水相衬,堪与春色比高低,令常见的悲秋之情为之一扫。
黄山的冬
黄山雾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绝。无愧于天下绝中之绝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许于某一个早晨推窗眺望,会突然发现窗外的景致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树木象丛丛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非也,这就是难得一求的雾凇!带上拐杖,出户登山,放眼四望,只见群峰错列,松林密叠,一派银装素裹。黄山一改往日葱茏苍翠的面目,到处一片洁白,天地浑然一色。从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凝聚着洁白无瑕的晶体,如披银叠叠,似挂珠串串,山风拂荡,晶莹耀眼,如进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琼阁,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