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的来历是什么
赛龙舟是为了祭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祭奠他的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贤哲风范。屈原人格中最动人的部分,是他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维度。
从古至今,老百姓们用龙舟竞赛的形式,在告诉人们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华文化中代代延绵。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龙舟竞赛的根深深的扎在老百姓的心中,龙舟赛中,选手们们顽强拼搏、百折不挠、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的精神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在桨与水的搏击中,龙舟竞渡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主体生存意志与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一次端午龙舟赛精神,更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赛龙舟的由来
赛龙舟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所以,每逢到了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都要在大江或是大湖里赛龙舟,其原因就是要纪念这位楚国的贤臣屈原。
龙舟,顾名思义,就是像龙形的船。船头像高高昂起的龙头,船舷和船腹分别涂上不同颜色。龙舟大小不一样,桨数也不同,有六对,有十二对的,有十七对的,也有五十二对的。如果是一样参赛,那么龙舟的大小一定要相同。如果是新船,那么还必须举行祭龙头的仪式。
文化内涵: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赛龙舟
简要概括端午节赛龙舟的来历
说到“端午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惯,其口感特别的好吃。现在这个粽子的品种特别多,比如说有肉馅,还有豆沙馅,蛋黄馅等,时间也就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端午节”。那么除了这个习俗之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赛事,那就是观看赛龙舟,这是端午节一个主要习俗。
说到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也就是五月初五的时候,屈原自投汩罗江,楚国的老百姓面对这样一个结果,哀痛异常。他们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这位诗人屈原。渔夫们并不闲着,他们划起了船只,希望能够在汨罗江打捞起他的真身。
当时有一位渔夫,他已经准备好的饭菜,还有鸡蛋等食物,将这些食物一个个投入到江中,这样的目的只是想让鱼龙虾蟹吃饱之后,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这样一个举动被很多人发现,他们也纷纷的去仿效,希望这样能够驱赶那些鱼龙虾蟹,保护好屈大夫的身体。那时候正好恰逢雨天,很多小舟一起汇集在江河之上。当时有很多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来回回打捞,希望能够把他的真身打捞起来。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到了洞庭湖,然而仍不见踪迹。
说到这里,我们也了解到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对于“赛龙舟”,也是为了寄托哀思。每逢这个时候,很众人就会荡舟在江河上,之后也就慢慢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现在是不是清楚的知道“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现在每逢这个节日都会看到“赛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