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老师罚家长发红包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老师罚家长发红包犯法吗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教师收受家长红包处理办法
教师收受家长红包,是一种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如果调查事实充分确凿,那么涉事老师会被上级教育部门通报批评,记过处分,罚款,听课,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会被开除。
正确做法:
一、避开周围的孩子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给教师送礼,教师首先应该回避孩子。虽然孩子都很小,但对周围事物非常民反,收受礼物的场景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二、与家长坦诚交流,明确表示不能收受礼物。同时表达对家长的谢意,尤其是用事实来说服家长,让她明白如何做是对教师工作最大的支持。
三、当家长执意不肯收回礼物时,教师给家长留有情面,以与幼儿分享的方式妥善处理礼物,作为教育之用。
四、提前在家长群表示不收任何礼物,表明自己和学校的立场,也会杜绝送礼的情况。
注意事项:
一、教育是国家兴盛发展的根基,教师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对教师进行法理之内的应有尊重和保护,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二、对于故意给老师“挖坑”“设陷阱”的人,则应该严肃处理,也应该让“他们”上上头条曝曝光。不应为了“安抚”一方,无原则地打压另一方。只处理“体制内”的人,却让不法分子逍遥法外,任意败坏社会风气而不付出代价,这不是一个法治社会应有的现象。
老师收家长红包违法吗
法律分析:如果当事人收取的红包是为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或者收取的红包是属于非法的,达到一定的数额就会构成受贿。如果是公办学校,属于事业单位范畴,老师收家长红包就算数额较小,也算受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规定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一)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二)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三)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四)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五)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六)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家长给老师发红包老师该怎么处理
家长给老师发红包,老师应该向家长说明情况,不能收取家长的红包。老师在通常情况如果收红包,那收的不仅仅是红包,还是“冒烟的手榴弹”,那是一不小心就会让老师人仰马翻并砸烂饭碗的“危险品”。
老师要守住底线,再穷也不能伸手。在很多地区,教师的待遇不高。可是,教师虽然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必须是富有的,我们不能为家长给出的蝇头小利所心动。
既然选择这一行业,我们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手莫伸,伸手有危险。更何况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而吃不到拿不到还被人“围猎”,那就真的是倒霉到家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微信就是一种沟通方式,如果不是以获取金钱为目的,就不应该反对,不过老师在参与时还是要审慎,不能违反相关规定。”针对家长微信群里的抢红包现象,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调研部主任赵士英认为,一是不鼓励,二是审慎为好。
尤其是热衷在群里发红包的家长,可能助长其他家长攀比、炫富等心理,应该避免家校沟通因“红包大战”而变味。
赵主任认为,老师不应抢家长的微信红包,家长感谢师恩的最好表达方法,是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而且教育部门对此有明确规定,老师不准接受家长钱物,任何形式都不行。
而且,“红包”二字毕竟敏感,即便在微信群里,多数人当它是娱乐,但教师还是回避比较好,以防止蔓延趋势。
文章分享结束,老师罚家长发红包和老师罚家长发红包犯法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